一、为什么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例如:为了提升自我能力,为了保研加分,为了应用实战,希望通过竟然快速提升自我。
二、推荐参与竞赛
提示:以下是举例的几个数学建模竞赛,其它的竞赛还有很多
2.1 高教杯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CUMCM),这是目前国内含金量最高的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简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国赛”)是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旨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参赛对象:本、专科生均可参加,且区分不同组别。
竞赛时间:每年9月中旬
奖项设置:从各赛区送交的优秀答卷中评选出全国一等、二等奖,获奖比例为全国参赛队数的百分之十左右,各赛区评选省一、二、三等奖。
推荐系数:5颗星
2.2 美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CM/ICM),这是具有全球性的竞赛,如果拿到较高的奖,考研加分甚至直接保研,也是非常含金量比赛。
竞赛简介: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
参赛对象:本、专科生以及高中生均可参加
竞赛时间:每年2月初左右
赛题数量:6道题目,比赛时做其中一道题即可
奖项设置:O奖(特等奖)<1%;F奖(特等奖提名)<1%;M奖(一等奖)6%;H奖(二等奖)26%;S奖(优秀奖)65%
难度系数:5颗星
2.3 华为杯
“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主要为研究生参加,与高教杯类似,这是国内专门为研究生准备的数学建模竞赛,含金量与高教杯相同,而且获奖率很高。
参赛对象: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参赛选手需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为 3 人,专业不限。
主办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报名时间:6月至9月
竞赛时间:9月中旬
赛题数量:6道题目,六选一即可。
获奖比例:一等奖1.5%,二等奖13%,三等奖20%,总获奖比例34.5%。
获奖福利:奖学金加分、优秀毕业生评选条件、奖金、其他社会福利(如研究生毕业在落户上海时,一等奖加10分,二等奖加8分,三等奖加6分)
难度系数:5颗星
三、我的团队竞赛组成/过程
提示:这里可以介绍自己的参赛的组成与过程,记得删除示例哦。
例如:此次数学建模竞赛,我所负责的部分是编程,收获的不仅仅是技能,还有团队的协作。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赛中学到的东西。这次比赛我们最大的收获不是输赢,而是在实战中提升自我能力,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该比赛中开拓了个人实践的视野,对我们以后就业,考研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的其他队友分别负责建模部分与论文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不是单独的行动,各做各的,而是互相帮助中一起完成该比赛。
四、竞赛收获
提示:这里可以介绍自己的参赛具体收获,记得删除示例哦。
例如:比如这次美赛中,我从C题学习到了股票的预测,筛选,量化等知识,比如遇到…问题,用了…方法,在遇到…陌生领域问题的时候,通过…方法查询掌握。在短暂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希望在以后的竞赛里,能够继续探索到新的领域,学习到新的技术。
五、总结
提示:这里可以写感悟和总结,记得删除示例哦。
示例:总之,希望以后继续参加竞赛,拓展更多的技能,无论结果如何,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暂的时间里学习到新的领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