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12306又崩了,3天崩2次,快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又一次,12306网站崩溃了!这一次竟然在短短3天内发生了两次。每到春运或假期,12306的稳定性总是成为热议话题,然而为何这样的“大型”网站仍频繁出现崩溃现象?它究竟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一个技术团队背后支撑着如此庞大的系统,仍然频繁面临崩溃?是技术不够成熟,还是架构设计上的问题?通过这次崩溃,我们能够提炼出什么经验,以避免未来类似的悲剧发生?

12306的崩溃背后,往往是服务器过载、请求量暴增或者是缓存系统的问题。以2019年春运期间为例,12306为了应对海量的用户同时抢票,曾在高峰期增加了大量的服务器,但依旧未能完全避免服务器崩溃的情况。这次的崩溃显然是由于负载均衡、数据库的性能瓶颈,或是接口的优化不够完善。

事件起因:

昨天上午,一条名为“12306又崩了”的词条冲上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网友表示1月6日12306就曾出现系统“bug”问题,有网友表示,自己明明购买了车票,但是在购票信息里竟然查询不到,这使得网友一头雾水,完全不清楚自己购票是否成功,也有网友表示,根本买不了票。

图片

 

而到了1月8号上午,许多用户更是发现12306APP直接显示无法登录。

图片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12306官方很快做出正面回应。

官方表示:此次票务系统出现繁忙情况,尤其是购票手机端,大量用户同时操作,导致拥堵,经紧急处理,现已全面缓解,并表示,下一步将会持续加大对系统的维护力度,确保购票系统的稳定运行。

OK,fine.

说实在的,12306 系统崩溃这事儿,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每逢节假日、春运等出行高峰,它就时不时来这么一出。

这系统崩溃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作为技术人,我们来简单分析下:

1) 服务器负载过重

尽管12306平台已经历了多次硬件升级,并引入了微服务架构、大数据处理等技术,但面对极端高并发时,访问每秒成百上千次的操作请求疯狂冲击服务器,一旦超过系统负荷极限,就好比洪水冲垮堤坝,立马陷入瘫痪。

就拿这次崩溃来说,很可能是短时间内访问量过大,服务器 “吃不消” 了。

解决方案:针对瞬间访问量过大问题,12306可以在系统架构和算法上进行优化,比如采用分布式架构、负载均衡、限流等技术手段来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可以引入缓存技术来减轻数据库等核心组件的负载,缩短响应时间,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2)代码bug

除了服务器性能不足外,软件Bug也是导致系统崩溃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些Bug可能包括代码中的逻辑错误、未处理的异常情况、内存泄漏等,这些代码漏洞都是可能导致系统崩溃的原因。

解决方案:这需要开发团队对代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审查。

3)网络问题

购票高峰期,由于网络流量过大,网络拥堵可能导致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系统或者系统无法正常处理用户请求,从而引发系统崩溃。

解决方案:负载均衡、WAN优化和SD-WAN、虚拟端口通道(vPC)或叶脊架构等方法解决网络拥堵拥塞问题。

以上是综合了一些大佬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喔,如果有不同思路可共同探讨。

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于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软件的操作方式越来越多,尤其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购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线上售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正如人们常说的:科技从来都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诸多挑战。

就拿各大APP来说,近年来,不少app被爆出存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等安全隐患问题,这无疑给各位敲响了警钟。

而提及软件安全,就不得不说一说软件背后的“把关人”——软件测试工程师,他们是保障软件质量的关键所在,其核心工作就是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测验,堪称是系统的“质检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质检员”在测试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首先,黑盒测试,所谓黑盒测试,指的是完全站在用户视角的一种测试方式。

在进行黑盒测试时,测试人员不用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需要在程序的接口处进行测试,主要用来测试软件在功能、界面、性能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其次,白盒测试,所谓白盒测试,指的是从程序的内部逻辑、结构进行的测试。

主要用于测试代码是否存在逻辑错误、结构上是否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测试。

最后,灰盒测试,灰盒测试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测试方法,既不像黑盒测试那样完全不用考虑内部结构,也不像白盒测试一样需要深入代码内部细节。

如今,随着科技浪潮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五花八门的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一背景下,不少怀揣梦想、渴望寻求新机遇的人,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软件测试这一极具潜力的岗位。

近年来,软件测试岗位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如今,不少企业也深刻认识到技术性人才蕴含的关键价值,为招揽到优秀的软件测试工程师,不惜花重金,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薪资也随之水涨船高。

可以说,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角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想学一门过硬技术的有志之人来说,软件测试工程师无疑是当下极具潜力的发展道路。

不仅仅是12306,类似的大型互联网平台,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崩溃潮”。像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每逢“双11”都会出现系统宕机的情况。其实,崩溃背后反映的是当下信息化社会中技术架构的脆弱性: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时代,传统架构是否能真正满足需求,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技术再先进,也难以摆脱高并发、海量数据带来的挑战。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系统架构、加强压力测试,并利用云服务等高效的技术工具,才能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避免系统的频繁崩溃。12306的崩溃事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面对技术挑战,我们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并勇于在技术上进行不断创新。

“系统的稳定性,始终是技术进步的试金石,只有技术不停地进化,才能走得更远。”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汉字字库存储芯片扩展实验 ## 实验目的 1. 了解汉字字库的存储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存储芯片扩展技术 3. 学习如何通过硬件扩展实现大容量汉字字库存储 ## 实验原理 ### 汉字字库存储基础 - 汉字通常采用点阵方式存储(如16×16、224、32×32点阵) - 每个汉字需要占用32字节(16×16)到128字节(32×32)不等的存储空间 - 国标GB2312-80包含6763个汉字,需要较大存储容量 ### 存储芯片扩展方法 1. **位扩展**:增加数据总线宽度 2. **字扩展**:增加存储单元数量 3. **混合扩展**:同时进行位扩展和字扩展 ## 实验设备 - 单片机开发板(如STC89C52) - 存储芯片(如27C256、29C040等) - 逻辑门电路芯片(如74HC138、74HC373等) - 示波器、万用表等测试设备 - 连接线若干 ## 实验步骤 ### 1. 单芯片汉字存储实验 1. 连接27C256 EPROM芯片到单片机系统 2. 将16×16点阵汉字字库写入芯片 3. 编写程序读取并显示汉字 ### 2. 存储芯片字扩展实验 1. 使用地址译码器(如74HC138)扩展多片27C256 2. 将完整GB2312字库分布到各芯片中 3. 编写程序实现跨芯片汉字读取 ### 3. 存储芯片位扩展实验 1. 连接两片27C256实现16位数据总线扩展 2. 优化字库存储结构,提高读取速度 3. 测试并比较扩展前后的性能差异 ## 实验代码示例(单片机部分) ```c #include <reg52.h> #include <intrins.h> // 定义存储芯片控制引脚 sbit CE = P2^7; // 片选 sbit OE = P2^6; // 输出使能 sbi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