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笔记

根据B站李沐大神动手深度学习课程记录
初学者多有不足,欢迎大佬指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图片分类
  2. 物体检测和分割
  3. 样式迁移
  4. 人脸合成
  5. 文字生成图片
  6. 文字生成
  7. 无人驾驶

案例 广告点击

  • 触发,输入搜索
  • 点击率预测,机器学习
  • 对广告排序

特征提取,模型预测 根据用户已有的点击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数据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创建数组

    1. 形状,例如3*4矩阵
    2. 元素类型
    3. 元素值
  2. 访问元素

    [起始(含):终止(不含):步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数据操作实现

测试

import torch
#创建一维向量
x = torch.arrange(12)
X = x.reshape(3,4)
#reshape不必指定所有维度,参数-1会自动计算对应维度,
#即x.reshape(-1, 4),x.reshape(3,-1)与上等同

#查看张量tensor形状,大小,维数
x.shape
x.numal
x.dim
#用0,1,随机数,创建指定形状的张量
torch.zeros(形状)
torch.ones(形状)
torch.randn(形状)
#创建指定数值的张量
x = torch.tensor([1.0, 2, 4, 8])
y = torch.tensor([2, 2, 2, 2])
#+ - * / **(乘方)按元素运算
torch.exp(x)#将张量x中的个元素用e的x次方代替
x.sum()#求和
x.T#转置
y = x.clone()
x == y#创建一个bool张量

#合成
X = torch.arange(12, dtype=torch.float32).reshape((3,4))
Y = torch.tensor([[2.0, 1, 4, 3], [1, 2, 3, 4], [4, 3, 2, 1]])
torch.cat((X, Y), dim=0), torch.cat((X, Y), dim=1)#0维按行,1维按列

#广播机制
a = torch.arange(3).reshape((3, 1))
b = torch.arange(2).reshape((1, 2))
(tensor([[0],
         [1],
         [2]]),
 tensor([[0, 1]]))
 #先复制
 (tensor([[0, 0],
         [1, 1],
         [2, 2]]),
 (tensor([[0, 0],
         [1, 1],
         [2, 2]])
#再求和
tensor([[0, 1],
        [1, 2],
        [2, 3]])

#索引
x[-1]#最后1列
x[1:3]#第2,3行
x[1, 2] = 9#更改指定元素
x[0:2, :] = 12#批量更改元素,1,2行

#内存
#X[:] = X + Y或X += Y是在原有内存上更改
#Y = Y + X则先计算X+Y为结果分配新内存,再将Y指向Y,即id(Y)改变了

#类型转换
A = X.numpy()
B = torch.tensor(A)
type(A), type(B)#查看类型,

a = torch.tensor([3.5])
a, a.item(), float(a), int(a)
(tensor([3.5000]), 3.5, 3.5, 3)

3. 数据预处理

基本思想
  1. 删除有缺值的行

  2. 用该列的均值代替
    inputs = inputs.fillna(inputs.mean())//用均值代替缺失值

  3. 转换为张量,有缺值的转换为0,1另成1列
    inputs = pd.get_dummies(inputs, dummy_na=True)
    NumRooms Alley_Pave Alley_nan
    0 3.0 1 0
    1 2.0 0 1
    2 4.0 0 1
    3 3.0 0 1

import torch
X, y = torch.tensor(inputs.values), torch.tensor(outputs.values)

4.线性代数

  1. 一般认为列向量是向量的默认方向

  2. 维度(dimension)
    向量或轴的维度被用来表示向量或轴的长度,即向量或轴的元素数量。 然而,张量的维度用来表示张量具有的轴数。 在这个意义上,张量的某个轴的维数就是这个轴的长度。

  3. 两个矩阵的按元素乘法称为Hadamard积(Hadamard product)(数学符号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将张量乘以或加上一个标量不会改变张量的形状,其中张量的每个元素都将与标量相加或相乘。
5. 降维
  1. 降维求和

    import torch
    
    x = torch.arange(4, dtype=torch.float32)
    x, x.sum()
    #输出结果
    #tensor([0., 1., 2., 3.]), tensor(6.)
    
    A = torch.arange(20).reshape((5,4))
    A.shape, A.sum()
    (torch.Size([5, 4]), tensor(190.))
    
    #5行4列
    #指定axis=0将通过汇总所有列的元素降维(轴0)。因此,输入轴0的维数在输出形状中消失。
    #按0维求和,即按列求和,0维消失,只剩行维度,1行
    A_sum_axis0 = A.sum(axis=0)
    A_sum_axis0, A_sum_axis0.shape
    (tensor([40., 45., 50., 55.]), torch.Size([4]))
    
    #指定axis=1将通过汇总所有列的元素降维(轴1)。因此,输入轴1的维数在输出形状中消失。
    #按1维求和,即按行求和,1维消失,只剩列维度,1列
    A_sum_axis1 = A.sum(axis=1)
    A_sum_axis1, A_sum_axis1.shape
    (tensor([ 6., 22., 38., 54., 70.]), torch.Size([5]))
    
  2. 降维求均值

```python
A.mean(), A.sum() / A.numel()#或A.average()
(tensor(9.5000), tensor(9.5000))
  
A.mean(axis=0), A.sum(axis=0) / A.shape[0]
(tensor([ 8.,  9., 10., 11.]), tensor([ 8.,  9., 10., 11.]))
```
3. 非降维
```python
sum_A = A.sum(axis=1, keepdims=True)
sum_A, sum_A.shape
#结果,5行1列的2维张量
tensor([[ 6.],
    	[22.],
    	[38.],
    	[54.],
    	[70.]]), (5, 1)
    	
A / sum_A
tensor([[0.0000, 0.1667, 0.3333, 0.5000],
	    [0.1818, 0.2273, 0.2727, 0.3182],
        [0.2105, 0.2368, 0.2632, 0.2895],
		[0.2222, 0.2407, 0.2593, 0.2778],
		[0.2286, 0.2429, 0.2571, 0.2714]])

如果我们想沿某个轴计算A元素的累积总和, 比如axis=0(按行计算),我们可以调用cumsum函数。 此函数不会沿任何轴降低输入张量的维度。

A.cumsum(axis=0)
#按0维,即按列计算元素的累加总和
tensor([[ 0.,  1.,  2.,  3.],
        [ 4.,  6.,  8., 10.],
        [12., 15., 18., 21.],
        [24., 28., 32., 36.],
        [40., 45., 50., 55.]])
  1. 矩阵乘法,点积

    np.dot(A, B)

  2. 范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 = np.array([3, -4])
    np.linalg.norm(u)#L2范数
    np.abs(u).sum()#L1范数
    np.linalg.norm(np.ones((4, 9)))#矩阵的Frobenius范数
    

5. 矩阵求导

梯度指向线性变化最大的方向,

梯度即各维度的偏导向量加和

即各维度自变量导数组成的向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自动求导

import torch

x = torch.arange(4.0, requires_grad=True)
#x.requires_grad_(True)#x.grad存储梯度

y = 2*torch.dot(x, x)
y.backward()#反向传播函数,自动计算y关于x每个分量的梯度
x.grad
#结果 tensor([ 0.,  4.,  8., 12.])
#y=2XTX y`=4X

# 在默认情况下,PyTorch会累积梯度,我们需要清除之前的值
x.grad.zero_()
y = x.sum()
y.backward()
x.grad
#tensor([1., 1., 1., 1.])

#分离部分计算图
x.grad.zero_()
y = x * x
u = y.detach()
z = u * x

z.sum().backward()
x.grad == u

#tensor([True, True, True, True])

x.grad.zero_()
y.sum().backward()
x.grad == 2 * x

#tensor([True, True, True, True])

7. 线性回归

  1. 线性回归是n维输入的加权,外加偏差

    输入包含d个特征时,我们将预测结果 y ^ \hat{y} y^(通常使用“尖角”符号表示yy的估计值)表示为:
    y ^ = w 1 x 1 + . . . + w d x d + b . \hat{y} = w_1 x_1 + ... + w_d x_d + b. y^=w1x1+...+wdxd+b.
    所有特征放到向量 x ∈ R d \mathbf{x} \in \mathbb{R}^d xRd中, 并将所有权重放到向量 w ∈ R d \mathbf{w} \in \mathbb{R}^d wRd中, 我们可以用点积形式来简洁地表达模型:
    y ^ = w ⊤ x + b . \hat{y} = \mathbf{w}^\top \mathbf{x} + b. y^=wx+b.
    向量 x \mathbf{x} x对应于单个数据样本的特征。 用符号表示的矩阵 X ∈ R n × d \mathbf{X} \in \mathbb{R}^{n \times d} XRn×d可以很方便地引用我们整个数据集的 n n n个样本。 其中, X \mathbf{X} X每一行是一个样本,每一列是一种特征。

    对于特征集合 X \mathbf{X} X,预测值 y ^ ∈ R n \hat{\mathbf{y}} \in \mathbb{R}^n y^Rn可以通过矩阵-向量乘法表示为:
    y ^ = X w + b {\hat{\mathbf{y}}} = \mathbf{X} \mathbf{w} + b y^=Xw+b
    给定训练数据特征 X \mathbf{X} X和对应的已知标签 y ^ \hat{y} y^, 线性回归的目标是找到一组权重向量 w \mathbf{w} w和偏置 b b b: 当给定从 X \mathbf{X} X的同分布中取样的新样本特征时, 这组权重向量和偏置能够使得新样本预测标签的误差尽可能小

  2. 用平方损失衡量预测值和真实值的偏差

    通常我们会选择非负数作为损失,且数值越小表示损失越小,完美预测时的损失为0。 回归问题中最常用的损失函数是平方误差函数。 当样本 i i i的预测值为 y ^ ( i ) \hat{y}^{(i)} y^(i),其相应的真实标签为 y ( i ) y^{(i)} y(i)时, 平方误差可以定义为以下公式:
    l ( i ) ( w , b ) = 1 2 ( y ^ ( i ) − y ( i ) ) 2 . l^{(i)}(\mathbf{w}, b) = \frac{1}{2} \left(\hat{y}^{(i)} - y^{(i)}\right)^2. l(i)(w,b)=21(y^(i)y(i))2.
    为了度量模型在整个数据集上的质量,我们需计算在训练集 n n n个样本上的损失均值(也等价于求和)。
    L ( w , b ) = 1 n ∑ i = 1 n l ( i ) ( w , b ) = 1 n ∑ i = 1 n 1 2 ( w ⊤ x ( i ) + b − y ( i ) ) 2 . L(\mathbf{w}, b) =\frac{1}{n}\sum_{i=1}^n l^{(i)}(\mathbf{w}, b) =\frac{1}{n} \sum_{i=1}^n \frac{1}{2}\left(\mathbf{w}^\top \mathbf{x}^{(i)} + b - y^{(i)}\right)^2. L(w,b)=n1i=1nl(i)(w,b)=n1i=1n21(wx(i)+by(i))2.
    在训练模型时,我们希望寻找一组参数 ( w ∗ , b ∗ ) (\mathbf{w}^*,b^*) (w,b), 这组参数能最小化在所有训练样本上的总损失。
    w ∗ , b ∗ = * ⁡ a r g m i n w , b   L ( w , b ) . \mathbf{w}^*, b^* = \operatorname*{argmin}_{\mathbf{w}, b}\ L(\mathbf{w}, b). w,b=*argminw,b L(w,b).

  3. 线性回归有显式解

    线性回归的解可以用一个公式简单地表达出来, 这类解叫作解析解(analytical solu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线性回归可看作单层神经网络
基础优化算法
* 梯度下降即不断沿着反梯度方向更新参数,最小化训练损失
* 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
* 2个超参数,批量大小b,学习率

每次循环时,随机抽取一个固定数量的训练样本,即一个小批量 B \mathcal{B} B,计算小批量的平均损失关于模型参数的导数(也可以称为梯度)。将梯度乘以一个预先确定的正数 η \eta η学习率),并从当前参数的值中减掉。

∣ B ∣ |\mathcal{B}| B表示每个小批量中的样本数,这也称为批量大小

∂ \partial 称为偏导数,每次更新都是损失函数对 w \mathbf{w} w, b b b分别求偏导,再乘 η \eta η相减
( w , b ) ← ( w , b ) − η ∣ B ∣ ∑ i ∈ B ∂ ( w , b ) l ( i ) ( w , b ) . (\mathbf{w},b) \leftarrow (\mathbf{w},b) - \frac{\eta}{|\mathcal{B}|} \sum_{i \in \mathcal{B}} \partial_{(\mathbf{w},b)} l^{(i)}(\mathbf{w},b). (w,b)(w,b)BηiB(w,b)l(i)(w,b).

8. softmax回归

1. 预测与分类

回归可以用于预测多少的问题。

  • 比如预测房屋被售出价格
  • 棒球队可能获得的胜场数
  • 患者住院的天数

分类问题:不是问“多少”,而是问“哪一个”:

  • 某个电子邮件是否属于垃圾邮件文件夹?
  • 某个用户可能注册不注册订阅服务?
  • 某个图像描绘的是驴、狗、猫、还是鸡?
  • 某人接下来最有可能看哪部电影?
  1. 我们只对样本的“硬性”类别感兴趣,即属于哪个类别;
  2. 我们希望得到“软性”类别,即得到属于每个类别的概率。
    两者的界限往往很模糊,其中一个原因是:即使我们只关心硬类别,我们仍然使用软类别的模型。
2. 分类标签的表示

独热编码(one-hot encoding)。

独热编码是一个向量,它的分量和类别一样多。 类别对应的分量设置为1,其他所有分量设置为0。

例,标签 y 将是一个三维向量, 其中 (1,0,0) 对应于“猫”、 (0,1,0) 对应于“鸡”、 (0,0,1) 对应于“狗”:
y ∈ { ( 1 , 0 , 0 ) , ( 0 , 1 , 0 ) , ( 0 , 0 , 1 ) } . y \in \{(1, 0, 0), (0, 1, 0), (0, 0, 1)\}. y{(1,0,0),(0,1,0),(0,0,1)}.

3. softmax网络架构

为了估计所有可能类别的条件概率,我们需要一个有多个输出的模型,每个类别对应一个输出。

为了解决线性模型的分类问题,我们需要和输出一样多的仿射函数(affine function)。 每个输出对应于它自己的仿射函数。

例,4个特征和3个可能的输出类别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split at position 8: \begin{̲s̲p̲l̲i̲t̲}̲\begin{align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计算每个输出 o 1 o_1 o1 o 2 o_2 o2 o 3 o_3 o3取决于 所有输入 x 1 x_1 x1 x 2 x_2 x2 x 3 x_3 x3 x 4 x_4 x4, 所以softmax回归的输出层也是全连接层。
o = W x + b \mathbf{o} = \mathbf{W} \mathbf{x} + \mathbf{b} o=Wx+b

4. softmax运算

由于未规范化的预测 o \mathbf{o} o可能含有负值,且和不一定为1,不能作为概率

softmax函数将未规范化的预测变换为非负并且总和为1,同时要求模型保持可导。
y ^ = s o f t m a x ( o ) 其中 y ^ j = exp ⁡ ( o j ) ∑ k exp ⁡ ( o k ) \hat{\mathbf{y}} = \mathrm{softmax}(\mathbf{o})\quad \text{其中}\quad \hat{y}_j = \frac{\exp(o_j)}{\sum_k \exp(o_k)} y^=softmax(o)其中y^j=kexp(ok)exp(oj)
softmax是一个非线性函数,但softmax回归的输出仍然由输入特征的仿射变换决定。 因此,softmax回归是一个线性模型(linear model)。

仿射变换的特点是通过加权和对特征进行线性变换(linear transformation), 并通过偏置项来进行平移(translation)。

5. 小批量样本的矢量化

假设我们读取了一个批量的样本 X \mathbf{X} X, 其中特征维度(输入数量)为 d \mathbf{d} d,批量大小为 n \mathbf{n} n,在输出中有 q \mathbf{q} q个类别。

有小批量特征 X ∈ R n × d \mathbf{X} \in \mathbb{R}^{n \times d} XRn×d,权重 w ∈ R d × q \mathbf{w} \in \mathbb{R}^{d \times q} wRd×q,偏置(偏移量) b ∈ R 1 × q \mathbf{b} \in \mathbb{R}^{1 \times q} bR1×q
O = X W + b , Y ^ = s o f t m a x ( O ) . \begin{aligned} \mathbf{O} &= \mathbf{X} \mathbf{W} + \mathbf{b},\\ \hat{\mathbf{Y}} & = \mathrm{softmax}(\mathbf{O}). \end{aligned} OY^=XW+b,=softmax(O).

6. 似然估计

softmax函数给出了一个向量 y ^ \hat{\mathbf{y}} y^,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对给定任意输入 x \mathbf{x} x的每个类的条件概率”

y 1 ^ = P ( y = 猫 ∣ x ) \hat{y_1}=P(y=\text{猫} \mid \mathbf{x}) y1^=P(y=x)

假设整个数据集 { X , Y } \{\mathbf{X}, \mathbf{Y}\} {X,Y}具有 n n n个样本, 其中索引 i i i的样本由特征向量 x ( i ) x^{(i)} x(i)和独热标签向量 y ( i ) y^{(i)} y(i)组成。

其中 x ( i ) ∈ R d × 1 x^{(i)} \in \mathbb{R}^{d \times 1} x(i)Rd×1 d d d行1列的列向量, y ( i ) ∈ R d × 1 y^{(i)} \in \mathbb{R}^{d \times 1} y(i)Rd×1 d d d行1列的列向量

o i = W x i + b y i ^ = s o f t m a x ( o i ) \mathbf{o_i} = \mathbf{W} \mathbf{x_i} + \mathbf{b}\\\hat{\mathbf{y_i}}=softmax(\mathbf{o_i}) oi=Wxi+byi^=softmax(oi)

最大似然估计,在样本 X \mathbf{X} X下,输出为 Y \mathbf{Y} Y的概率
P ( Y ∣ X ) = ∏ i = 1 n P ( y ( i ) ∣ x ( i ) ) . P(\mathbf{Y} \mid \mathbf{X}) = \prod_{i=1}^n P(\mathbf{y}^{(i)} \mid \mathbf{x}^{(i)}). P(YX)=i=1nP(y(i)x(i)).
根据最大似然估计,我们最大化$P(\mathbf{Y} \mid \mathbf{X}) $,相当于最小化负对数似然:
− log ⁡ P ( Y ∣ X ) = ∑ i = 1 n − log ⁡ P ( y ( i ) ∣ x ( i ) ) = ∑ i = 1 n l ( y ( i ) , y ^ ( i ) ) , -\log P(\mathbf{Y} \mid \mathbf{X}) = \sum_{i=1}^n -\log P(\mathbf{y}^{(i)} \mid \mathbf{x}^{(i)}) = \sum_{i=1}^n l(\mathbf{y}^{(i)}, \hat{\mathbf{y}}^{(i)}), logP(YX)=i=1nlogP(y(i)x(i))=i=1nl(y(i),y^(i)),
其中,对于任何标签 y \mathbf{y} y和模型预测 y ^ \hat{\mathbf{y}} y^,损失函数为:
l ( y , y ^ ) = − ∑ j = 1 q y j log ⁡ y ^ j . l(\mathbf{y}, \hat{\mathbf{y}}) = - \sum_{j=1}^q y_j \log \hat{y}_j. l(y,y^)=j=1qyjlogy^j.

7. 损失函数的导数

l ( y , y ^ ) l(\mathbf{y}, \hat{\mathbf{y}}) l(y,y^)考虑相对于任何未规范化的预测 o j \mathbf{o_j} oj的导数,我们得到:
∂ o j l ( y , y ^ ) = exp ⁡ ( o j ) ∑ k = 1 q exp ⁡ ( o k ) − y j = s o f t m a x ( o ) j − y j . \partial_{o_j} l(\mathbf{y}, \hat{\mathbf{y}}) = \frac{\exp(o_j)}{\sum_{k=1}^q \exp(o_k)} - y_j = \mathrm{softmax}(\mathbf{o})_j - y_j. ojl(y,y^)=k=1qexp(ok)exp(oj)yj=softmax(o)jyj.
导数是我们softmax模型分配的概率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由独热标签向量表示)之间的差异。

9. 多层感知机MLP

多层感知机使用隐藏层和激活函数得到非线性模型

​ 通过在网络中加入一个或多个隐藏层来克服线性模型的限制, 使其能处理更普遍的函数关系类型。、

在仿射变换之后对每个隐藏单元应用非线性的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 σ \sigma σ。 激活函数的输出(例如, σ ( ⋅ ) \sigma(\cdot) σ())被称为活性值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split at position 8: \begin{̲s̲p̲l̲i̲t̲}̲\begin{aligned}…
多层感知机

H ( 1 ) = σ 1 ( X W ( 1 ) + b ( 1 ) ) \mathbf{H}^{(1)} = \sigma_1(\mathbf{X} \mathbf{W}^{(1)} + \mathbf{b}^{(1)}) H(1)=σ1(XW(1)+b(1))

H ( 2 ) = σ 2 ( H ( 1 ) W ( 2 ) + b ( 2 ) ) \mathbf{H}^{(2)} = \sigma_2(\mathbf{H}^{(1)} \mathbf{W}^{(2)} + \mathbf{b}^{(2)}) H(2)=σ2(H(1)W(2)+b(2))

常用激活函数有Sigmoid,Tanh,ReLu

ReLU ⁡ ( x ) = max ⁡ ( x , 0 ) . \operatorname{ReLU}(x) = \max(x, 0). ReLU(x)=max(x,0).

pReLU ⁡ ( x ) = max ⁡ ( 0 , x ) + α min ⁡ ( 0 , x ) . \operatorname{pReLU}(x) = \max(0, x) + \alpha \min(0, x). pReLU(x)=max(0,x)+αmin(0,x).

sigmoid ⁡ ( x ) = 1 1 + exp ⁡ ( − x ) . \operatorname{sigmoid}(x) = \frac{1}{1 + \exp(-x)}. sigmoid(x)=1+exp(x)1.

tanh ⁡ ( x ) = 1 − exp ⁡ ( − 2 x ) 1 + exp ⁡ ( − 2 x ) . \operatorname{tanh}(x) = \frac{1 - \exp(-2x)}{1 + \exp(-2x)}. tanh(x)=1+exp(2x)1exp(2x).

  • 使用Softmax来处理多类分类
  • 超参数为隐藏层数,隐藏层大小

10. 模型选择、欠拟合和过拟合

1. 误差
  • 训练误差:在训练数据上的误差

  • 泛化误差:在新数据上的误差

    • 模考与高考
  • 验证数据集:用来评估模型好坏的数据集

    • 不与训练数据混合
  • 测试数据集:只用一次的数据集

    • 房子的成交价
    • 未来的考试
  • K-则正交检验

    • 在没有足够多数据时使用
    • 算法:
      • 将训练数据分成k块
      • for(i = 1,……,k)
        • 用第 i i i块作为验证数据集,其余 ( k − 1 ) (k-1) (k1)块作训练数据集
      • 误差取 k k k个验证集误差的均值
  • 训练数据集:训练模型参数

  • 验证数据集:选择模型超参数

  • 非大数据集常用k-折交叉验证

2. 过拟合与欠拟合
简单复杂
正常欠拟合
过拟合正常
  • 模型容量:影响拟合各种函数的能力
  • 低容量的模型难以拟合训练数据
  • 高容量的模型可以记住所有的训练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估计模型容量
  • 难以在不同的种类算法之间比较

  • 给定一个模型种类

    • 参数的个数

    • 参数值的选择范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VC维
4. 数据复杂度
  • 样本个数

  • 每个样本的元素个数

  • 时间、空间结构

  • 多样性

5. 总结
  • 模型容量需要与数据复杂度相匹配,否则可能造成欠拟合或过拟合
  • 统计机器学习提供数学工具衡量模型复杂度
  • 实际一般观察训练模型复杂度

11. 权重衰退

1. 使用使用均方范数作为硬性限制

min ⁡ ℓ ( w , b )   s u b j e c t   t o m a t h b f ∣ ∣ w ∣ ∣ 2 ⩽ θ \min ℓ(\mathbf{w}, b)\ subject\ to \\mathbf{||w||}^{2} \leqslant \theta min(w,b) subject tomathbfw2θ

2. 使用使用均方范数作为柔性限制

损失函数:
L ( w , b ) = 1 n ∑ i = 1 n 1 2 ( w ⊤ x ( i ) + b − y ( i ) ) 2 . L(\mathbf{w}, b) = \frac{1}{n}\sum_{i=1}^n \frac{1}{2}\left(\mathbf{w}^\top \mathbf{x}^{(i)} + b - y^{(i)}\right)^2. L(w,b)=n1i=1n21(wx(i)+by(i))2.
某种方式在损失函数中添加 ∥ w ∥ 2 \| \mathbf{w} \|^2 w2,通过非负超参数,正则化常数 λ \lambda λ平衡这个新的额外惩罚的损失
L ( w , b ) + λ 2 ∥ w ∥ 2 , L(\mathbf{w}, b) + \frac{\lambda}{2} \|\mathbf{w}\|^2, L(w,b)+2λw2,
L 2 L_2 L2正则化回归的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更新如下式:
w ← ( 1 − η λ ) w − η ∣ B ∣ ∑ i ∈ B x ( i ) ( w ⊤ x ( i ) + b − y ( i ) ) . \begin{aligned} \mathbf{w} & \leftarrow \left(1- \eta\lambda \right) \mathbf{w} - \frac{\eta}{|\mathcal{B}|} \sum_{i \in \mathcal{B}} \mathbf{x}^{(i)} \left(\mathbf{w}^\top \mathbf{x}^{(i)} + b - y^{(i)}\right). \end{aligned} w(1ηλ)wBηiBx(i)(wx(i)+by(i)).
我们根据估计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来更新 w \mathbf{w} w

较小的 λ \lambda λ值对应较少约束的 w \mathbf{w} w, 而较大的 λ \lambda λ值对 w \mathbf{w} w的约束更大。

12. 丢弃法dropout

  • 丢弃法常用在多重感知机中
  • 丢弃法将一些输出项随机置0来控制模型的复杂度
  • 丢弃概率是控制模型复杂度的超参数
  • 丢弃法在前向传播过程中,计算每一内部层的同时丢弃一些神经元。
  • 丢弃法可以避免过拟合,它通常与控制权重向量的维数和大小结合使用的。
  • 丢弃法将活性值 h \mathbf{h} h替换为具有期望值 h \mathbf{h} h的随机变量。
  • 丢弃法仅在训练期间使用。
1.加入噪音

在标准丢弃法正则化中,通过按保留(未丢弃)的节点的分数进行规范化来消除每一层的偏差。 换言之,每个中间活性值 h \mathbf{h} h暂退概率 p p p由随机变量 h ‘ h^` h替换,如下所示:
KaTeX parse error: No such environment: split at position 8: \begin{̲s̲p̲l̲i̲t̲}̲\begin{aligned}…
其期望值保持不变,即 E [ h ′ ] = h E[h'] = h E[h]=h

2.使用

h = σ ( W 1 x + b 1 ) h ‘ = d r o p o u t ( h ) o = W 2 h ‘ + b 2 y = s o f t m a x ( o ) \begin{aligned} \mathbf{h}=\sigma(\mathbf{W_1x+b_1})\\ \mathbf{h^`=dropout(h)}\\ \mathbf{o}=\mathbf{W_2h^`+b_2}\\ \mathbf{y=softmax(o)} \end{aligned} h=σ(W1x+b1)h=dropout(h)o=W2h+b2y=softmax(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活性值 h \mathbf{h} h替换为具有期望值 h \mathbf{h} h的随机变量。

  • 丢弃法仅在训练期间使用。
1.加入噪音

在标准丢弃法正则化中,通过按保留(未丢弃)的节点的分数进行规范化来消除每一层的偏差。 换言之,每个中间活性值 h \mathbf{h} h暂退概率 p p p由随机变量 h ‘ h^` h替换,如下所示:
h ′ = { 0  概率为  p h 1 − p  其他情况 \begin{aligned} h' = \begin{cases} 0 & \text{ 概率为 } p \\ \frac{h}{1-p} & \text{ 其他情况} \end{cases} \end{aligned} h={01ph 概率为 p 其他情况
其期望值保持不变,即 E [ h ′ ] = h E[h'] = h E[h]=h

2.使用

h = σ ( W 1 x + b 1 ) h ‘ = d r o p o u t ( h ) o = W 2 h ‘ + b 2 y = s o f t m a x ( o ) \begin{aligned} \mathbf{h}=\sigma(\mathbf{W_1x+b_1})\\ \mathbf{h^`=dropout(h)}\\ \mathbf{o}=\mathbf{W_2h^`+b_2}\\ \mathbf{y=softmax(o)} \end{aligned} h=σ(W1x+b1)h=dropout(h)o=W2h+b2y=softmax(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