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蓝光原盘所提供的高质量观影体验通常是电影院或少数发烧友的专利。但近几年蓝光原盘观影体验开始被个人消费者追求。影视飓风曾曝光了一些流媒体平台压缩视频画质的做法,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用户的大量吐槽,也凸显了用户对真清晰度的需求。显而易见,无论是对蓝光原盘体验的追求,还是对视频网站降质行为的反感,都反映出用户对于观影体验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用户的新需求产生了,与此同时网盘不再仅仅是在线存储空间,还被用于存放高清晰度的影视资源,且被用户挂载到本地系统中使用。这使得用户能够在不牺牲大量本地存储资源的情况下享受高质量的影片。一系列旨在简化挂载过程、优化观影体验的工具也应运而生并迭代更新。
是本地?还是挂载?
不论是热度多年不减的本地存储的NAS,还是新兴的挂载网盘远程资源到本地,很难说在未来哪种方式胜出。目前来看挂载网盘到本地的方式,由于存储空间是存在于云端不需要购买实体硬盘,成本更低,也没有后期维护的问题,但也有不稳定、易遭风控的缺点。NAS观影作为一种本地存储的观影方式,相比挂载网盘,稳定性极高,但购置本地硬盘的成本属实要高出很多。并且,若是从互联网上来收集高清晰度的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资源终究是要从网盘下载,那为什么不直接挂载呢?当然现在未知的是,在未来各个网盘厂商是会限制挂载,还是选择与影视相关的公司合作推出更便利、更稳定的挂载体验?还是说流媒体影视网站推出真蓝光原盘的观影服务,那这两者都将不复存在?又或者即便流媒体网站推出了真蓝光原盘观影服务由于成本过高导致服务价格偏高,赐予这两种观影方式胜出的机会?时间会给出答案。然而不论如何,它们都是对真清晰度的追求。
从小众需求到大厂响应
基于WebDAV的Alist开源项目, 经几年的发展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许多基于WebDAV的观影工具,从最早的Infuse,到开源的Kodi,到国内的VidHub,这些观影工具以各自的优点受到人们青睐。时间来到了2024年,Filmly悄悄上线,后更名为网易爆米花。这一更名的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网易对这一项目推广的决心,用“网易”做产品前缀,是想借网易的知名度推广,“爆米花”这一产品名称,不同于以往的观影工具的名称,这显然是一个毫无小众化特征,更希望被人们记住的产品名称。网易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在个人影视库产品入局的互联网大厂。起初个人影视库产品也只是小众的需求,甚至背后都是开源社区、个人开发者、创业公司在开发,而今大厂开始入局,足以说明用户对高清晰度的追求已引起互联网大厂的注视,当然目前也只是观望和试水阶段。过去是播放器的战争,如暴风影音、QQ影音、快播这些播放器争夺用户市场,那未来会不会是诸如网易爆米花一类的影视库工具的战争呢?这是一种假想,如果真有一天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为用户提供真无损高清晰度观影体验,那么这场较量中,形式绝对不局限于个人影视库工具。
背后是技术进步激发用户新需求
移动通讯设备从最初为了便携性而缩小尺寸,到智能手机时代为追求更好的视觉体验和功能扩展而逐渐增大屏幕尺寸,这一过程反映出技术进步能够激发出用户的新需求。过去由于网络速度的限制,用户不得不接受较低画质的视频以确保流畅播放。得益于百兆乃至千兆宽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用户对在线视频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在以前如有哪家流媒体网站只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供用户观影,用户反而会因客户端网速慢等问题吐槽抱怨,时过境迁,前不久影视飓风曾曝光部分视频网站为了节省带宽和存储成本,会通过降低视频码率、改变编码格式等手段对上传的视频进行压缩,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同关注,最终影视飓风这一期视频甚至被下架。同样归功于百兆乃至千兆宽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过去人们要看高清晰度的视频,由于网速太慢无法畅享流媒体观影,只好下载到本地观看,在今天我们在家中观看高清晰度的流媒体视频早已不是问题,然而部分用户仍然选择下载高清晰度视频到本地如NAS中,这不再是因为网速问题,而是为了追求如蓝光原盘一样清晰度的远超流媒体网站所提供的视频的清晰度的观影体验(当然挂载蓝光原盘在本地观看也属于流媒体了但是清晰度要好很多)。
蓝光原盘是终极观影需求
在本文的语境中,蓝光原盘是指某部电影电视剧所发行的最清晰的版本,并不一定是蓝光原盘,在未来或许还会有远超4K、8K清晰度的观影体验。就当下而言,得益于搭建NAS的门槛降低和挂载技术的升温,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在追求没有压缩和虚标的蓝光原盘观影体验,这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多年以来,各种技术不断进步,还有各大公司对新技术的商业化,我们得以观看清晰度较高的流媒体视频。纵使现在我们足以无压力看蓝光原盘,但这仍还只是小众需求。然而,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如果各大公司继续对新的技术商业化,观看真无损无压缩的蓝光原盘必将走向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