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开发面试被问Binder还不会,收藏这一篇就够了(附图解(1)

为什么要Binder

Linux自带了一些跨进程通信方式:

  • 管道(pipe):管道描述符是半双工,单向的,数据只能往一个方向流,想要读写需要两个管道描述符。Linux提供了pipe(fds)来获取一对描述符,一个读一个写。匿名管道只能用在具有亲缘关系的父子进程间的通信,有名管道无此限制。

  • Socket:全双工,可读可写。如Zygote进程等待AMS系统服务发起socket请求来创建应用进程。

  • 共享内存(shm,Shared Memory):会映射一段能被多个进程访问的内存,是最高效的IPC方式,他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跨进程方式如信号量来同步信息。Android基于shm改进得到匿名共享内存Ashmem(Anonymous Shared Memory),因高效而适合处理较大的数据,如应用进程通过共享内存来读取SurfaceFlinger进程合成的视图数据,进行展示。

  • 内存映射(mmap):Linux通过将一个虚拟内存区域与一个磁盘上的文件关联起来,以初始化这个虚拟内存区域的内容。通过指针的方式读写内存,系统会同步进对应的磁盘文件。Binder用到了mmap

  • 信号(signal):单向的,发个信号就完事,无返回结果。只能发信号,带不了参数。如子进程被杀掉后系统会发出SIGCHLD信号,父进程会清理子进程在进程表的描述信息防止僵尸进程的发生。

另外还有文件共享、消息队列(Message)等跨进程通信方式…

这些跨进程通信方式都各有优劣,Android最终选择了自建一套兼顾好用、高效、安全的Binder。

  • 好用:易用的C/S架构(借助AIDL后只需编写业务逻辑)

  • 高效:用mmap进行内存映射,只需一次拷贝

  • 安全:内核态管理身份标记,每个App有UID来校验权限,同时支持实名(系统服务)和匿名(自己创建的服务)

Binder简单架构

Linux内存被分为用户空间内核空间,用户空间需要经过系统调用才能访问到内核空间。

(图片来源:「写给Android应用工程师的Binder原理剖析」)

Binder整体基于C/S架构。运行在内核空间的Binder驱动程序,会为用户空间暴露出一个设备文件/dev/binder,进程间通过该文件来建立通信通道。

Binder的启动过程:

  1. 打开binder驱动(open)

  2. 将驱动文件的描述符(mDriverFD)进行内存映射(mmap),分配缓冲区

  3. 服务端运行binder线程,把线程注册到binder驱动,进入循环等待客户端的指令(两端通过ioctl与驱动交互)

简单示例


AIDL(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可以辅助生成Binder的Java类,减少重复工作,使用姿势网上有很多,这里就直接手写吧,方便理解。

示例调用流程如下:

代码不多,大部分是log,重点看注释就行。

客户端Activity:

//NoAidlActivity.java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My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 new ServiceConnection()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name, IBinder service) {

//1. 从对象池拿到可复用的对象(享元模式)

Parcel data = Parcel.obtain();

Parcel reply = Parcel.obtain();

Log.e(“哈利迪”, "— 我是客户端 NoAidlActivity , pid = "

  • Process.myPid() + ", thread =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tring str = “666”;

Log.e(“哈利迪”,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 + str);

//2. 往data写数据,作为请求参数

data.writeString(str);

//3. 拿到服务端的IBinder句柄,调用transact

//约定行为码是1;需要服务端的返回值,所以flags传0表示同步调用

service.transact(1, data, reply, 0);

Log.e(“哈利迪”, "— 我是客户端 NoAidlActivity , pid = "

  • Process.myPid() + ", thread =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4. 从reply读取服务端的返回值

Log.e(“哈利迪”, “客户端接收服务端返回:” + reply.readString());

}

}, 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service.transact传入了flags为0,表示同步调用,会阻塞等待服务端的返回值。如果服务端进行了耗时操作,此时用户操作UI则会引起ANR。

flags的另一个值是1,表示异步调用的one way不需要等待服务端的返回结果,先忽略。

来看服务端运行的Service,

class MyService extends Service {

@Override

public IBinder onBind(Intent intent) {

//返回服务端的IBinder句柄

return new MyBinder();

}

}

注册服务,让服务端Service运行在:remote进程,来实现跨进程,

<service

android:name=“.binder.no_aidl.MyService”

android:process=“:remote” />

运行在服务端的Binder对象,

class MyBinder extends Binder {

@Override

protected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if (code == 1) {//如果是约定好的行为码1

Log.e(“哈利迪”, "— 我是服务端 MyBinder , pid = "

  • Process.myPid() + ", thread = "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1. 从data读取客户端参数

Log.e(“哈利迪”, “服务端收到:” + data.readString());

String str = “777”;

Log.e(“哈利迪”, “服务端返回:” + str);

//2. 从reply向客户端写返回值

reply.writeString(str);

//3. 处理完成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

运行如下,7行日志:

由于我们的flags传入的是0同步调用,可以试着在服务端onTransact里sleep几秒,会发现客户端需要几秒后才能打印出返回值。所以如果服务端需要进行耗时操作,客户端则需要在子线程里进行binder调用。

延伸:从 IT互联网大叔 的「android获取进程名函数,如何优化到极致」一文可见,在使用系统API时,如果有更好的方案,还是建议将跨进程方案getSystemService放到最后作为兜底,因为他需要的binder调用本身有开销,而且作为应用层开发者也很少会去关注远方进程的内部实现,万一对方有潜在的耗时操作呢?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Binder机制使用了Parcel来序列化数据,客户端在主线程调用了transact来请求(Parcel data传参),服务端在Binder线程调用onTransact来响应(Parcel reply回传结果)。

源码分析


Binder的调用流程大致如下,native层BpBinder的Bp指的是Binder proxy

可见,需要经过如下调用才能完成一次通信:

  1. 请求:客户端Java层->客户端native层->Binder驱动层->服务端native层->服务端Java层

  2. 响应:服务端Java层->服务端native层->Binder驱动层->客户端native层->客户端Java层

即Binder驱动层充当着一个中转站的作用,有点像网络分层模型。

客户端与驱动交互

先来看客户端与驱动的交互。因为是跨进程调用(指定了:remote),示例里onServiceConnected回调回来的service对象是个BinderProxy代理实例(不跨进程的话会发生远程转本地,后面讲),我们以service.transact(1, data, reply, 0)这行调用作为入口跟进。

BinderProxy类写在Binder类文件里面:

//BinderProxy.java

public boolean transact(int code, Parcel data, Parcel reply, int flags){

//调用了native方法

return transactNative(code, data, reply, flags);

}

这个native方法在android_util_Binder.cpp里注册,

//android_util_Binder.cpp

//JNI注册

static const JNINativeMethod gBinderProxyMethods[] = {

{ “transactNative”,

“(ILandroid/os/Parcel;Landroid/os/Parcel;I)Z”,

(void*)android_os_BinderProxy_transact},

};

//native方法具体实现

static jboolean android_os_BinderProxy_transact(JNIEnv* env, jobject obj,

jint code, jobject dataObj, jobject replyObj, jint flags){

//转成native层的Parcel

Parcel* data = parcelForJavaObject(env, dataObj);

Parcel* reply = parcelForJavaObject(env, replyObj);

//拿到native层的句柄BpBinder

IBinder* target = (IBinder*)

env->GetLongField(obj, gBinderProxyOffsets.mObject);

//调用BpBinder的transact

status_t err = target->transact(code, *data, reply, flags);

}

继续跟BpBinder.cpp

//BpBinder.cpp

status_t BpBinder::transact(…){

//交给线程单例处理,驱动会根据mHandle值来找到对应的binder句柄

status_t status = 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

mHandle, code, data, reply, flags);

}

IPCThreadState是一个线程单例,负责与binder驱动进行具体的指令通信,跟进IPCThreadState.cpp

//IPCThreadState.cpp

status_t IPCThreadState::transact(…){

//将数据写入mOut,见1.1

err = writeTransactionData(BC_TRANSACTION, flags, handle, code, data, NULL);

//…先忽略one way异步调用的代码,只看有返回值的同步调用

//跟binder驱动交互,传入reply接收返回数据,见1.2

err = waitForResponse(reply);

}

//1.1 将数据写入mOut

status_t IPCThreadState::writeTransactionData(…)

{

binder_transaction_data tr;

//…打包各种数据(data size、buffer、offsets)

tr.sender_euid = 0;

//将BC_TRANSACTION指令写入mOut

mOut.writeInt32(cmd);

//将打包好的binder_transaction_data写入mOut

mOut.write(&tr, sizeof(tr));

}

//1.2 跟binder驱动交互,传入reply接收返回数据

status_t IPCThreadState::waitForResponse(…){

//这个循环很重要,客户端就是在这里休眠等待服务端返回结果的

while (1) {

//跟驱动进行数据交互,往驱动写mOut,从驱动读mIn,见1.3

talkWithDriver();

//读取驱动回复的指令

cmd = (uint32_t)mIn.readInt32();

switch (cmd) {

case BR_TRANSACTION_COMPLETE:

//表示驱动已经收到客户端的transact请求

//如果是one way异步调用,到这就可以结束了

if (!reply && !acquireResult) goto finish;

break;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安卓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送给大家,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下面V无偿领取!(备注Android)
img

结语

  • 现在随着短视频,抖音,快手的流行NDK模块开发也显得越发重要,需要这块人才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随之学习这块的人也变多了,音视频的开发,往往是比较难的,而这个比较难的技术就是NDK里面的技术。
  • 音视频/高清大图片/人工智能/直播/抖音等等这年与用户最紧密,与我们生活最相关的技术一直都在寻找最终的技术落地平台,以前是windows系统,而现在则是移动系统了,移动系统中又是以Android占比绝大部分为前提,所以AndroidNDK技术已经是我们必备技能了。
  • 要学习好NDK,其中的关于C/C++,jni,Linux基础都是需要学习的,除此之外,音视频的编解码技术,流媒体协议,ffmpeg这些都是音视频开发必备技能,而且
  • OpenCV/OpenGl/这些又是图像处理必备知识,下面这些我都是当年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做的一些图,因为当年我就感觉视频这块会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现在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免费分享给你或者点击下面链接自行领取

Android学习PDF+架构视频+面试文档+源码笔记

得越发重要,需要这块人才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随之学习这块的人也变多了,音视频的开发,往往是比较难的,而这个比较难的技术就是NDK里面的技术。

  • 音视频/高清大图片/人工智能/直播/抖音等等这年与用户最紧密,与我们生活最相关的技术一直都在寻找最终的技术落地平台,以前是windows系统,而现在则是移动系统了,移动系统中又是以Android占比绝大部分为前提,所以AndroidNDK技术已经是我们必备技能了。
  • 要学习好NDK,其中的关于C/C++,jni,Linux基础都是需要学习的,除此之外,音视频的编解码技术,流媒体协议,ffmpeg这些都是音视频开发必备技能,而且
  • OpenCV/OpenGl/这些又是图像处理必备知识,下面这些我都是当年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做的一些图,因为当年我就感觉视频这块会是一个大的趋势。所以提前做了一些准备。现在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免费分享给你或者点击下面链接自行领取

Android学习PDF+架构视频+面试文档+源码笔记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ELNXx4zz-1710822679985)]

  • 18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