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到了二叉树这个章节,需要对递归以及函数栈帧有一定的理解,因为树的结构并不是线性的,它的每一个节点都可以看成一个树,比较适合用递归来进行各种操作,另外递归在程序出错进行调试时不会很直观的表现出来,需要自己动手画递归图辅助纠错
目录
树
数据结构中的树
数据结构中的树与日常生活中的树不同,日常生活中的树是根在下,枝叶往上长,而数据结构中的树根在最上面,枝叶往下长
树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使用的文件系统,拿windows来说,把C盘看成树根的话,C盘内的文件都算是树枝和树叶,树枝是C盘内的文件夹,而树叶是单独的一个文件,树上的树枝可能还会长树枝和树叶,同样的,文件夹里可能还有其他文件夹和文件
按照我们人类血缘关系来分的话,C盘就是根(父亲),C盘内的文件夹以及文件都是子树(孩子)
树的相关概念
节点的度: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个数称为该节点的度; 如上图:A的度为6
叶节点或终端节点:度为0的节点称为叶节点; 如上图:B、C、H、I,K,L,M,Q节点为叶节点
非终端节点或分支节点:度不为0的节点; 如上图:A,D、E、J节点为分支节点
双亲节点或父节点:若一个节点含有子节点,则这个节点称为其子节点的父节点; 如上图:A是B的父节点
孩子节点或子节点:一个节点含有的子树的根节点称为该节点的子节点; 如上图:B是A的孩子节点
兄弟节点:具有相同父节点的节点互称为兄弟节点; 如上图:B、C是兄弟节点
树的度:一棵树中,最大的节点的度称为树的度; 如上图:树的度为6
节点的层次:从根开始定义起,根为第1层,根的子节点为第2层,以此类推;
树的高度或深度:树中节点的最大层次; 如上图:树的高度为4
堂兄弟节点:双亲在同一层的节点互为堂兄弟;如上图:H、I互为兄弟节点
节点的祖先:从根到该节点所经分支上的所有节点;如上图:A是所有节点的祖先
子孙:以某节点为根的子树中任一节点都称为该节点的子孙。如上图:所有节点都是A的子孙
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称为森林
二叉树
二叉树的概念
了解完树的相关概念,接下来我们要开启二叉树之旅,二叉树是度最大为2的树,简单来说,二叉树任意一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孩子,可以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没有孩子
满二叉树
了解过二叉树的基本形式,那么来了解一下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每一层的节点数都达到最大值的树,它不会存在某个根节点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满二叉树的节点总数满足公式2^k -1,k是二叉树的层次,满二叉树某一层的节点个数满足公式2^(k - 1),下图为满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和满二叉树的定义是类似的,但完全二叉树不要求最后一层的节点数达到最大值,但最后一层的节点必须依次从1~n插入的,不能跨顺序,用图片展示更清晰点
上图是满足完全二叉树的情况,接下来看看不满足的情况
完全二叉树允许最后一层的节点值不是最大值,要是最大值当然也可以,不过那样不就是满二叉树了嘛,由此可知,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是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的用法
为什么要说大半天的完全二叉树呢?这与二叉树的存储形式有关,目前我们掌握了两种存储结构,一种是数组,另一种是链表,那么究竟选择哪种方式存储二叉树呢?接下来分析一下
用数组的方法存储:
1.完全二叉树
2.非完全二叉树
因为数组就是靠下标来定位二叉树的节点的,利用数组来存储,完全二叉树能够较为充分的利用数组空间,而非完全二叉树对空间的浪费比较严重
把二叉树用数组存储 ,这中间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我二叉树可不是数组那样的线性结构,二叉树知道父节点,那么就能找到孩子节点,例如上图二叉树中的2,知道了父节点2,那么我就能找到孩子节点1和3,但在数组中1和3并不与2挨着,那该怎么在数组中,知道2就能找到1和3呢,既然数组是用下标来表示二叉树的节点,那就观察父节点和子节点的下标
通过前人的探究,发现了父节点和子节点的下标有以下规律
parent : 表示父节点的下标值
leftchild : 表示左孩子的下标值
rightchild : 表示右孩子的下标值
有规律 : leftchild = 2 * parent +1
rightchild = 2 * parent +2
parent = (child - 1) / 2 child表示左孩子和右孩子都可以
这下一切都活过来了,在数组中也能做到,知道父节点就能找到孩子节点,知道孩子节点就能找到父节点,就能做到数组与二叉树的无缝切换
用链表的方法
先定义二叉树的结构类型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BinaryTree
{
DataType val; //值
struct BinaryTree* left; //左孩子
struct BinaryTree* right //右孩子
}BTNode;
利用链表就能实现和二叉树结构图类似的效果,对完全二叉树和非完全二叉树来说,都是蛮不错的,但是链表节点使用和创建的消耗是高于数组的,因此像完全二叉树这样的就用数组来存储,非完全二叉树就适合用链表来存储
堆
堆的定义
如果把一个集合的元素以完全二叉树的结构存放到数组中,且要求,任一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或小于其父节点的值,最终形成的结构就是堆
故而堆有两个性质
1.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
2.堆中每一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或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根据要求堆可以分为大堆和小堆
大堆就是任一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那么根节点的值是最大的
小堆就是任一节点的值都不小于其父节点,那么根节点的值是最小的
堆的实现
实现堆以及对堆进行相应操作的函数
//堆的初始化
void HeapInit( )
//销毁堆
void HeapDestory( )
//查看堆的顶根元素
Datatype HeapTop( )
//判断堆是否为空
bool HeapEmpty( )
//堆中节点个数
int HeapSize( )
//往堆中插入数据
void HeapInsert( )
//删除顶端元素
void HeapPop( )
想要实现一个堆首先是要定义堆的数据类型呀,上面我们提到过,堆是完全二叉树,因此用数组来存储是比较好的,为了方便以后空间的扩充,这里选择了动态存储,定义好类型就可以创建并初始化一个堆,接下来我们就建一个小堆,走一遍建堆的过程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heap
{
Datatype* pos; //用来存放数据的数组
int size; //标记数组元素个数
int capacity; //数据的容量
}heap;
void HeapInit(heap* hp)
{
assert(hp);
hp->pos = NULL;
hp->size = hp->capacity = 0;
}
创建并初始化好,接着就是往堆中插入元素,插入元素首先我们要考虑容量是否已经满了,如果容量满了就要进行扩充,其次往堆中插入元素可不是直接放入数组中那么简单,小堆的结构要保证每一个节点的孩子都比该节点大
如果插入的数值是随机的,那么极大可能导致这个堆被破坏了
我们的目的就是创建一个小堆,你这一随机插入一个元素堆可能就没了,这可不行
向上调整法:如果出现随机插入的数值比它的父节点还小,为了满足堆的定义,我们就要把堆重新调整一下,既然插入的节点比父节点还小,那么就将该节点与它的父节点进行交换,把较小的值换上去,也就是儿子变老子,如果交换之后发现,该节点仍然比它的父节点低,那么就持续交换,直到到了堆顶,或比它的父节点大了才停止
前面提到的根据孩子节点下标值推断出父节点下标值,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嘛,利用向上调整这个法宝,再插入数值就不怕了,插完调整一下就完了,下面是代码实现
void HeapInsert(heap* hp, int child, Datatype val)
{
assert(hp);
//判断容量是否已满
if (hp->size == hp->capacity)
{
int newcapacity = hp->capacity == 0 ? 4 : 2 * hp->capacity;
Datatype* tmp = (Datatype*)realloc(hp->pos, sizeof(Datatype) * newcapacity);
if (tmp == NULL)
{
assert(tmp);
}
hp->pos = tmp;
hp->capacity = newcapacity;
}
hp->pos[child] = val;
hp->size++;
//对新插入的元素进行向上调整,Swap函数自行实现
while (child > 0)
{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if (hp->pos[child] < hp->pos[parent])
{
swap(&hp->pos[child], &hp->pos[parent]);
child = parent;
}
else
{
break;
}
}
}
搞完了插入,接下来就是删除了,堆的元素删除一般是指将堆顶元素给删掉,可把堆顶元素给删除掉,接下来怎么办,群龙无首了。这样怎么样,在堆顶元素删除之前,选一个它较小的孩子替换它
较小的孩子替换掉父亲,但是替换的这个值走了之后,它的孩子仍然群龙无首了,这个问题就一直延续下去,显然这样并不好,为了展示这个方法的弊端,我将堆顶元素的两个子堆调换了一下
从数组结构中能看出来,如果用刚才的方法,会删除掉错误的元素,导致堆的结构被破坏,怎么办呢,接下介绍另一种调整方法,向下调整法
向下调整法:删掉堆顶元素而不破坏堆,我们不妨将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一下,此时size减1,减掉的正好就是我们要删掉的7,然后利用向下调整,将刚才交换到堆顶的那个元素调整到属于它的位置
向下调整的过程就是选取它最小的孩子,然后交换,一直交换到比它的两个孩子都小或到堆末尾为止
//向下调整的代码
void AdjudtDown(Datatype *p ,int n, int parent)
{
assert(p);
int minchild = 2*parent +1;
while (minchild < n)
{
if (minchild+1 < n && p[minchild] > p[minchild+1])
{
minchild++;
}
if (p[parent] > p[minchild])
{
swap(&p[parent], &p[minchild]);
parent = minchild;
minchild = 2 * parent + 1;
}
else
{
break;
}
}
}
最麻烦的插入和删除我们已经了解完了,剩下的是些基本操作了,这里就不多唠叨了 ,目前我们已经了解了向下和向上调整堆的思想,可以尝试一下堆排序了
链式二叉树
链式二叉树的定义
前面主要是在介绍完全二叉树,不过二叉树形式更多的是链式二叉树,下面我们继续看看链式二叉树,因为链式二叉树的不规则特性,所以用链表来存储更合适,一个二叉树节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它的左孩子,它的右孩子,它自身的值
typedef int BTDataType;
typedef struct BinaryTree
{
BTDataType data;
struct BinaryTree* left;
struct BinaryTree* right;
}BTNode;
链式二叉树的实现
下面是链式二叉树的一些功能
二叉树单节点创建
BTNode* CreatNode(int val);二叉树前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PrevOrder(BTNode* root);二叉树中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InOrder(BTNode* root);二叉树后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PostOrder(BTNode* root);二叉树节点个数
int BinaryTreeSize(BTNode* root);二叉树叶子节点个数
int BinaryTreeLeafSize2(BTNode* root);二叉树深度
int BinaryTreeDepth(BTNode* root);二叉树销毁
void BinaryTreeDestory(BTNode* root);
二叉树单节点创建
BTNode* CreatNode(int val)创建一个二叉树节点是比较简单的,malloc一个节点,并赋上初始值
BTNode* CreatNode(int val)
{
BTNode* tmp = (BTNode*)malloc(sizeof(BTNode));
assert(tmp);
tmp->left = NULL;
tmp->right = NULL;
tmp->data = val;
return tmp;
}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PrevOrder(BTNode* root)
从这里开始就要借助递归来完成这个任务,前序遍历简单来说就是程序到某个二叉树节点上时,如果这个节点非空,那就打印出该节点的值,然后再向左遍历和向右遍历
//二叉树前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Prev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printf("%d ", root->data);
BinaryTreePrevOrder(root->left);
BinaryTreePrevOrder(root->right);
}
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都是类似的思想,感兴趣可自行尝试递归展开,这里不过多说了,我直接放上代码了
//二叉树中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In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BinaryTreeInOrder(root->left);
printf("%d ", root->data);
BinaryTreeInOrder(root->right);
}
//二叉树后序遍历
void BinaryTreePostOrder(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
printf("NULL ");
return;
}
BinaryTreePostOrder(root->left);
BinaryTreePostOrder(root->right);
printf("%d ", root->data);
}
二叉树节点个数
int BinaryTreeSize(BTNode* root)二叉树的节点个数通过遍历整个二叉树,不是空空间就加1,最终结果就是节点的个数
int BinaryTreeSize(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return BinaryTreeSize(root->left) + BinaryTreeSize(root->right) + 1;
}
二叉树叶子节点个数
int BinaryTreeLeafSize2(BTNode* root)叶子节点就是没有孩子的节点,也就是在遍历数组的过程中,只要发现某个节点,它的左右孩子都为空指针,那么就加1,最终返回的结果就是叶子节点总数
int BinaryTreeLeafSize(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else 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return 1;
return BinaryTreeLeafSize2(root->left) + BinaryTreeLeafSize2(root->right);
}
二叉树深度
二叉树的深度,就是分别统计左孩子的高度,以及右孩子的高度,然后对比选出最大的那个
int BinaryTreeDepth(BTNode* root)
int BinaryTreeDepth(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0;
int left = BinaryTreeDepth(root->left) +1;
int right = BinaryTreeDepth(root->right) +1;
int max = left > right ? left : right;
return max;
}
二叉树销毁
void BinaryTreeDestory(BTNode* root)二叉树的销毁可以借助后序遍历,因为后序遍历是深度优先,上来先去到最深处,然后逐步往上走,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销毁节点,如果上来就销毁最开始的,那将导致失去后面的节点的地址,无法找到子节点
void BinaryTreeDestory(BT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BinaryTreeDestory(root->left);
BinaryTreeDestory(root->right);
free(ro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