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释
- 主机:放置cpu和主存储器的,不包含I/O设备的能够独立工作的系统
- CPU:集成了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 主存:存储器子系统的一类,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可以直接与CPU交换数据
- 辅存:存放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不能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 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个存储字,包含若干个存储元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
- 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能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
- 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一串二进制代码
- 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存储字)的位数
- 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以存储的二进制代码的容量
- 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 指令字长: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和主存之间,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 RAM:半导体随机存取储存器,主要用作主存
- SRAM:静态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 ROM:只读存储器
-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 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 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 CDROM:光盘只读存储器
- Flash Memory:闪存
- CPU:Central Process Unit 中央存储器
- PC:Program Counter 程序计数器,存放当前欲执行的指令
- IR:Instruction Register 指令寄存器,操作码分析指令
- CU:Contral Unit 控制单元,分析当前指令所需完成的操作,发出微操作命令序列,控制被控对象
- ALU:Arithmatic Logic Unit 算术逻辑单元
- ACC:Accumulator 累加器
- MQ:Multiplier Quotient Register 乘商运算器
- X:操作数寄存器
- MAR:Memory Address Register 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放欲访问的逻辑单元的地址
- MDR:Memory Data Register 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存放从存储体某单元取出的代码或准备存入的代码
- I/O:Input/Output Equipment 输入输出设备
- 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 百万条指令每秒
- CPI:Cycle Per Instruction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
- FLOPS:Floating 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 浮点运算次数每秒,用来衡量运算速度
简答题
1.提升处理器主频与集成度的困难
1.受物理极限的制约;2.制作成本高;3.处理器内部功耗、散热、线延迟问题。
2.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的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
总线是连接多个部件的公共信息传输线,是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特点: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想总线发送信息,而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受相同的信息。
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相通。
3.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如何分类、各有何作用
总线根据连接部件不同,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
系统总线是连接cpu、主存、I/O设备各大部件的信息传输线。
系统总线按传输信息的不同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是双向的,位数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地址总线是单向的,位数与存储单元的个数有关;控制总线对任一控制线而言是单向的,对控制线总体来说是双向的。
4.总线特性有哪些
1.机械特性;2.电气特性;3.功能特性;4.时间特性
5.总线性能指标有安歇
1.总线宽度;2.总线带宽;3.时钟同步/异步;4.总线复用;5.信号线数;6.总线控制方式;7.其他指标如负载能力、电源电压等
6.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为了解决多个部件同时申请总线时的使用权分配问题。
1.链式查询:连线简单、容易扩充、对电路故障最敏感;2.计数器定时查询:优先级设置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3.独立请求:速度最快,硬件器件用量大,连线多,成本高。
7.什么是总线标准,为什么要设置总线标准
总线标准是国际公布或推荐的互联网各个模块的标准,界面的任一方根据总线标准的要求来完成自身一方接口的功能,而不必考虑对方与界面的接口方式。
为了使系统设计简化,便于模块生产批量化,性能稳定、质量可靠、便于维护。
8.主存的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位) = 存储单元个数(地址线数) * 存储字长(数据位数)
存储容量(字节) = 存储单元个数(地址线数) * 存储字长(数据位数)/ 8
2.存储速度
存取时间: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操作所需时间
存取周期:存储器进行连续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
3.存储器带宽
9.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
- 单体多字系统
增大了存储器的带宽,提高了单体存储器的工作速度
- 多体并行系统
交叉编址,大大增加了存储器的带宽
- 高性能存储芯片
10.局部性原理
指令和数据在主存内连续存放,cpu取指令或取数据在一定时间内只对主存局部地区区域进行访问,有些指令或数据往往会被多次调用,即指令和数据在主存的地址分布不是随机的,而是相对的簇聚,使得cpu在执行程序时,访存具有相对的局部性。
11.I/O指令和通道指令各自的特点
I/O指令是机器指令的一类,可以和其他机器指令的字长想等,还能反映cpu和I/O设备交换信息的各种特点。
通道指令是通道自身的指令,用来执行I/O操作。而I/O指令是cpu指令系统的一部分,是cpu用来控制输入输出操作的指令,由cpu译码后执行。在具有通道结构的计算机中,I/O指令不实现I/O数据传送,主要完成启停I/O设备,查询通道和I/O设备的状态和控制通道所做的其他操作。具有通道指令的计算机,一旦cpu执行了启动I/O设备的指令,就由通道来代替cpu对I/O设备的管理。
12.I/O设备与主机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
- 程序查询方式
cpu通过程序不断查询I/O设备是否已做好准备,从而控制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反复查询犹如踏步,cpu和I/O设备处于串行工作状态,cpu的工作效率不高。
- 程序中断方式
cpu启动I/O设备后,不查询设备是否已准备就绪,继续执行自身程序,当其就绪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后才予以相应。大大提高cpu工作效率。但需要增加相应电路,编制终端服务程序。
- DMA方式
主存与I/O设备之间存在一条数据通路,主存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无须调用终端服务程序。若出现DMA和cpu同时访问主存,cpu总是将总线占有权让给DMA,通常把DMA的这种占有称为窃取或挪用。进一步提高了cpu的资源利用率。
- 通道方式
- I/O处理机方式
13.什么是接口,什么是I/O接口,什么是端口,为什么要设置I/O接口,如何分类
接口可以看做是两个系统或两个部件之间的交接部分,它既可以是两种硬设备之间的连接电路,也可以是两个软件之间的共同逻辑边界。
I/O 接口通常是指主机与I/0设备之间设置的一个硬件电路及其相应的软件控制。
主机与I/0设备之间设置接口的理由如下:
-
一台机器通常配有多台I/0设备,它们各自有其设备号(地址),通过接口可实现I/0设备的选择。
-
I/0设备种类繁多.速度不一.与CPU速度相差可能很大,通过接口可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
有些I/O设备可能串行传送数据,而CPU一般为并行传送,通过接口可实现数据串-并格式的转换。
-
I/O设备的输人输出电平可能与CPU的输人输出电平不同,通过接口可实现电平转换。
-
CPU启动I/O设备工作,要向I/0设备发各种控制信号,通过接口可传送控制命令。
-
I/O设备需将其工作状态(如“忙”、“就绪”、“错误”、“中断请求”等)及时向CPU报告,通过接口可监视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可保存状态信息,供CPU查询。
端口是指接口电路中的一些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分别用来存放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和状态信息,相应的端口分别称为数据端口、控制端口和状态端口。
I/O接口的分类:
- 按数据传送方式分: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 按功能选择的灵活性分:可编程接口和不可编程接口
- 按通用型分:通用接口和专业接口
- 按数据传送的控制方式分:程序型接口和DMA型接口
14. 中断的概念
计算机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当出现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时,计算机停止现行程序的运行,转向对这些异常情况或特殊请求的处理,处理结束后再返回到现行程序的间断处,继续执行原程序,这就是“中断”。
实现这种功能的软硬件技术统称为中断技术。
- 中断源 --> IRR中断请求寄存器
- 屏蔽 --> IMR
- 优先权(pr) --> 硬件排队器、软件
- 断点保护 --> 入站(固定、实时)
- 寻找中断服务的入口地址 --> 硬件向量法
- 现场保护 --> 入栈
- 返回 --> 至下一条
- 嵌套 --> ISR服务
15.在什么条件和什么时间,cpu可以响应I/O的中断请求?
条件:1.中断触发器处于开中断状态;2.I/O有请求;3.未被屏蔽,能被查询到
时间:指令执行的结束时刻
16.什么是多重中断?实现多重中断的需要条件是什么?
多重中断指中断过程中可以响应新的I/O中断请求,暂停执行现行中断程序、转去执行新中断程序的中断方式。
实现多重中断的基本条件有:中断判优逻辑中须设置正在服务请求、尚未服务请求的请求寄存器、排队器、比较器,以及实现I/O指令复位某中断请求功能的硬件,设置开中断指令。
17.什么是机器语言、机器指令、指令系统
机器语言是由一条条语句构成的,每一条语句又能准确表达某种语义。计算机就是连续执行每一条机器语句而实现全自动工作的。
人们习惯把每一条机器语言的语句称为机器指令,而又将全部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机器的指令系统。
18.如何确定机器的指令系统来实现机器指令系统的功能
依据机器提供的指令系统,使用汇编语言来编制各种程序。计算机使用者根据机器指令系统所描述的机器功能,能很清楚地了解计算机内部寄存器一存储器的结构,以及计算机能直接支持的各种数据类型。
19.什么是操作码、地址码,指令字长取决于
操作码是用来指明该指令所要完成的操作的二进制代码。
地址码是用来指出该指令的源操作数的地址、结果的地址以及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的二进制代码。
指令字长取决于操作码的长度、操作数地址的长度和操作数地址的个数。
20.数据寻址的方式
须要访存:直接寻址、隐含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堆栈寻址
无须访存: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
21.RISC的主要特点
- 选取使用频度较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一些很有用但又不复杂的指令,让复杂指令的功能由频度高的简单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 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寻址方式种类少。
- 只有取数/存数(LOAD/STORE)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内完成。
- CPU中有多个通用寄存器。
- 采用流水线技术,大部分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采用超标量和超流水线技术,可使每条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小于一个时钟周期。
- 控制器采用组合逻辑控制,不用微程序控制。
- 采用优化的编译程序。
22.RISC和CISC的比较
- RISC充分利用VLSI芯片的面积
- 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 如何提高运算速度
-
- RISC机的指令数、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种类较少,而且指令的编码很有规律,因此RISC的指令译码比CISC的指令译码快。
- RISC机内通用寄存器多,减少了访存次数,可加快运行速度。
- RISC机采用寄存器窗口重叠技术,程序嵌套时不必将寄存器内容保存到存储器中,故又
提高了执行速度。 - RISC机采用组合逻辑控制,比采用微程序控制的CISC机的延迟小,缩短了CPU的周期。
- RISC机选用精简指令系统,适合于流水线工作,大多数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23.CPU的寄存器
- 用户可见寄存器
- 通用寄存器:存放操作数,也可作为满足某种寻址方式所需的寄存器
- 数据寄存器:存放操作数
- 地址寄存器:存放地址,也可用于特殊的寻址方式
- 条件码寄存器:存放条件码
24.什么是并行,并行的四个级别
所谓并行,包含同时性和并发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后者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发生。
通常分为4个级别:作业级或程序级、任务级或进程级、指令之间级和指令内部级。
25.影响流水线性能的因素
1.结构相关;2.数据相关;3.控制相关
26.流水线中的多发技术
1.超标量技术;2.超流水线技术;3.超长指令字技术
27.流水线结构
1.指令流水线;2.运算流水线
28.指令周期、机器周期、时钟周期
机器周期可看作所有指令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基准时间,机器周期取决于指令的功能及器件的速度,以完成复杂指令功能所需的时间做为基准。
时钟周期是在一个机器周期里可完成若干个微操作,每个微操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分为若干个相等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称为节拍。
一个指令周期包含若干个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又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每个指令周期内的机器周期数可以不等,每个机器周期内的节拍数也可以不等。
关系:一般来说,cpu的主频越快,机器的运行速度也越快。在机器周期内所含时钟周期数相同的前提下,两机平均指令执行速度之比等于两机主频之比。实际上机器的速度不仅与主频有关,还与机器周期中所含的时钟周期数以及指令周期中所含的机器周期数有关。
计算题
1. 求总线的带宽
2. P73主存中存储单元地址的分配
3. P91字扩展
4. P111计算Cache的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间、访问效率
5. P120 Cache-主存地址映射
6. P124、136辅存的计算
7. P228 数的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方法
- 浮点数表示范围
8. P234 移位添补规则
真值 | 码制 | 添补代码 |
---|---|---|
正数 | 原码、补码、反码 | 0 |
负数 | 原码 | 0 |
补码 | 左移添0,右移添1 | |
反码 | 1 |
9. 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 原码一位乘
- 补码一位乘(Booth算法)
yi yi+1 | 操作 |
---|---|
0 0 | 部分积右移一位 |
0 1 | 部分积加[x]补,再右移一位 |
1 0 | 部分积加[-x]补,再右移一位 |
1 1 | 部分积右移一位 |
- 除法加减交替法
- 浮点数运算和规格化
10. P322 指令格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