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层次和功能组成的结构体系,它定义了计算机网络中各层次之间的协议和接口,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能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通信,同时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被分为多层,比如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每一层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和协议,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和协议进行交互和通信。这种分层结构不仅能够使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简洁和可控,也能够促进不同厂商、不同开发团队之间的协作和兼容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是网络技术的核心,它的发展和演进一直都在推动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将网络功能分解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任务,通过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和协议进行交互。分层的好处是可以使得网络设计更加模块化,降低网络复杂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标准化:通过制定标准来保证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各种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和交换数据。标准化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发展,减少因技术差异导致的兼容性问题。

3.可靠性:网络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即确保数据在网络中能够正确传输,且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实现可靠性的方式包括使用差错检测和纠错技术、数据包重传和拥塞控制等。

4.安全性:网络设计需要考虑网络安全的问题,包括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访问、篡改或破坏。实现网络安全的方式包括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防火墙等。

5.性能:网络设计需要考虑网络的性能,包括带宽、延迟、吞吐量等。网络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优化,以保证网络的性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网络协议起着关键的作用。网络协议定义了网络通信的规则和格式,使得不同厂商的设备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常用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

总之,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基础,它能够帮助网络工程师和设计者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网络,实现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性能的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和通信,并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两大类:参考模型和实际模型。参考模型是一种抽象的、理想化的、通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定义了网络功能的分层和标准化,以及每一层之间的接口和协议。参考模型主要用于指导和评价实际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实际模型是一种具体的、特定的、实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它根据参考模型或者自身需求,确定了每一层所采用的技术和协议,以及与其他实际模型之间的互操作性。实际模型主要用于构建和运行真正的计算机网络。

目前,最广泛使用和认可的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自己负责完成特定任务,并与相邻两层通过接口进行交互。每一层都遵循相应协议,即规定了该层内部或者该层与其他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时所遵循的格式、顺序、时序等规则。

下面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详细介绍:

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或光信号,并进行传输。

物理层(Physical Layer)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底层,也是网络的基础层,主要负责在物理媒介上传输比特流,确保数据从
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

物理层的任务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通过传输媒介(如电线、光缆等)发送到接收方。物理层所传输的是比特流(Bit Stream),也就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码,它没有意义,只是一堆无序的数字。

物理层还负责定义和控制传输介质的特性和规范,如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电压和速度等。物理层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可以是有线的(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也可以是无线的(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物理接口:规定计算机如何与传输媒介进行物理连接,包括物理接口的形状、引脚的定义和排列、接线方式等。

传输媒介:定义传输媒介的物理特性、信号传输方式、传输速率和距离等规范。

信道编码: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以及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保证信号传输的正确性。

时序控制:确定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时间和速度,避免数据丢失或重叠。

基带传输:用于将数字信号直接传输到传输媒介上,通常用于短距离高速传输,如在计算机内部或机房内部传输数据。

总之,物理层的任务是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确保数据能够从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提供的数据进行分帧、差错检测和纠正,以及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它处于物理层之上,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组织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数据帧,并通过物理媒介将数据帧传输到相邻节点。该层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封装成帧:数据链路层把上层交下来的数据分成帧,并在每个帧的前后加上起始位和结束位,以便接收方识别数据帧的起始和结束位置。这种将数据划分成帧的方式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并减小出错率。

2.介质访问控制(MAC):在共享传输介质的情况下,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子层的协议规定了多台主机对传输介质的访问方式,以避免数据冲突和混乱,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常用的MAC协议有CSMA/CD、CSMA/CA、令牌环等。

数据链路层常见的设备有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和交换机(Switch)。网卡是一种常见的硬件设备,它连接计算机和网络,并负责实现数据帧的组装和解析。而交换机是一种具有数据链路层功能的网络设备,它可以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帧,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网络层:负责为数据包选择最佳路径,并进行拥塞控制、路由选择和数据包分段等。

网络层(Network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它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传输层之下,主要负责数据包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

路由选择:在多个路径之间选择最佳路径,以便将数据包传输到目标地址。

转发:在同一网络中转发数据包。

分组和组装:将上层数据分组,并在目的地重新组装成完整数据包。

地址转换:将网络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如MAC地址)。

差错检测和纠正:检测并纠正由于路由选择或转发导致的数据包传输错误。

网络层使用IP协议来实现这些功能。I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并使用路由表来选择最佳路径。常见的IP协议包括IPv4和IPv6,其中IPv4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除了IP协议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网络层协议,如IPX、AppleTalk等,但它们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

总之,网络层负责网络之间的通信,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并实现了网络的互连性。

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并处理数据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分段重组等问题。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四层,主要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能够可靠、高效地传输。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传输层通过使用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协议,来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其中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有序的数据传输,UDP则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无序的数据传输。

数据分段和重组:为了适应网络中不同层次的MTU(最大传输单元),传输层会将上层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分段,并在接收端将这些数据段进行重组,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端口号管理:传输层使用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从而使得多个应用程序能够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在网络中能够被唯一识别。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传输层还需要对数据流量进行控制,包括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流量控制用于控制数据的发送速率,以避免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过多的数据,而拥塞控制则用于控制网络中的拥塞情况,以避免网络资源被浪费或者网络出现拥塞导致传输失败。

提供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传输层还可以为应用层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以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带宽的分配、延迟的控制等。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处理会话同步和重启等问题。

会话层(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5层,它提供了在网络中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Session)的机制,这里的“会话”指的是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对话。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控制通信会话的逻辑连接,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会话层主要定义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会话管理: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在这个过程中,会话层为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逻辑连接,使得它们可以相互通信。当一个应用程序需要和另一个应用程序建立会话时,会话层会协商会话的相关参数,包括会话的开始时间、会话的结束时间、会话的标识符等。

同步:在通信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会话层负责处理这些同步问题,确保通信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同步。

标识:在网络中,有时需要对会话和会话中的数据进行标识,以便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路由和管理。会话层定义了标识机制,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地传送和处理。

常见的会话层协议包括NetBIOS、RPC、SQL等。其中NetBIO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会话层协议,它是用于在局域网中进行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的标准协议。RPC(Remote
Procedure Call)是一种用于远程调用的协议,它允许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进行远程程序调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准查询语言,它也使用了会话层协议。

表示层:负责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应用层所需的格式,并进行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处理。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第6层,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表示、加密、压缩和格式化等,以便让不同的设备能够理解和解释数据。表示层可以把应用层传递下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使得接收方能够识别数据的格式,同时也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数据格式转换:表示层可以将来自应用层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便接收方能够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比如,它可以将文本文件转换为二进制格式或者将不同编码的字符转换为统一编码。

数据加密:表示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听或篡改。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数据压缩:表示层可以对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传输时的带宽占用和传输时间。数据压缩算法有很多种,如LZ77、LZ78和哈夫曼编码等。

数据解密:表示层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密,以还原加密前的数据。

数据格式标识:表示层可以在数据中添加格式标识,以便接收方识别数据的格式。常用的格式标识有XML、JSON和ASN.1等。

表示层的作用是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加工处理,以便接收方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处理数据。通过表示层,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协商使用哪种数据格式和加密算法等,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应用层:负责提供特定的网络服务和应用,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远程登录等。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其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应用层主要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
通信。它定义了一些应用协议和接口,以及应用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万维网浏览器等。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POP3、IMAP、SSH、TELNET等。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服务可以使用户从一个系统向另一个系统传输文件。常见的协议有FTP、TFTP等。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一种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方式,其协议有SMTP、POP3、IMAP等。
远程登录:远程登录服务允许用户从一个系统登录到另一个系统,并在另一个系统上执行命令和操作。常见的协议有TELNET、SSH等。
Web访问:Web访问是一种浏览Web页面的方式,其协议有HTTP、HTTPS等。
实时传输:实时传输服务允许用户进行实时音频和视频通信。常见的协议有RTP、RTSP、SIP等。 应用层的接口包括:

应用程序接口(API):应用程序接口是一组定义了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之间交互的规则和协议。
远程过程调用(RPC):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使应用程序可以像调用本地程序一样调用远程程序的技术。
对象请求代理(ORB):对象请求代理是一种支持分布式对象的技术,它使得远程对象可以像本地对象一样被访问和操作。 应用层的数据格式包括:

文件格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的组织和存储格式,例如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压缩文件等。
数据格式:数据格式是指应用程序中传输数据的格式和内容,例如邮件格式、图片格式、视频格式等。

在OSI参考模型基础上,最常见且最成功的实际模型是因特网(Internet)体系结构。因特网体系结构简化了OSI参考模型,将其压缩为四个或五个层次:物理/链路层(或单独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际/网络/互联网/ IP 层(或单独分为网际/互联网/IP 层 和 网络/子网 层)、传输/TCP 层(或单独分为传输/TCP 层 和 UDP 层)、应用/HTTP 层(或单独分为应用/HTTP 层 和 DNS / FTP / SMTP / Telnet 等其他应用协议)。因特网体系结构采用了端到端原则,即只在通信双方端系统上执行复杂数字处理功能,在中间节点上尽量简化处理过程。因特网体系结构也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即将数据划分为小块,并在每个节点上根据目标地址进行转发。

下面是因特网(lnternet)的详细介绍:

因特网(Internet)体系结构是一种分层的体系结构,它包含多个互相连接的网络,构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体系结构包括两个重要的部分:TCP/IP协议栈和互联网架构。

TCP/IP协议栈是因特网体系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四层协议构成: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它们分别负责处理各自的任务,协同工作来完成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应用层:与OSI模型的应用层相同,负责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如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通过传输层的TCP或UDP协议与网络层的IP协议配合使用,将数据交付给下一层。
传输层:与OSI模型的传输层相同,负责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TCP和UDP两个协议。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UDP协议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网络层:与OSI模型的网络层相同,负责实现数据的分组、路由和转发等功能,使用IP协议来寻址和传输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与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相同,负责实现数据帧的封装和传输,使用MAC地址来寻址。
互联网架构则是指因特网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它是一个由许多网络和网络设备组成的庞大网络,其中包括了广域网、局域网、无线网络等多种类型的网络。这些网络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和通信,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

互联网架构中包括以下重要的组成部分:

边缘部分:指连接着用户计算机和其他终端设备的各种网络和主机,它们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边缘部分。
接入网络:指用户接入互联网的网络,包括电话线、有线电视、光纤、无线局域网等多种类型的网络。
核心部分:指由大量的网络设备和路由器组成的核心网络,它们负责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同时也承担着互联网的稳定和安全的保障责任。

因特网体系结构的设计使得它能够应对不断增长的网络流量和用户数量,同时保持着高效的数据传输和稳定性能。在因特网架构中,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IPv4和IPv6是常用的网络层协议,TCP和UDP则是常用的传输层协议。

此外,因特网架构还包括以下重要的组成部分:

域名系统(DNS):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方便用户访问网站和服务。
路由器:负责在不同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防火墙:用于保护网络不受恶意攻击和入侵,阻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 负载均衡器:用于平衡不同服务器的负载,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性能。
CDN(内容分发网络):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分发和缓存网站和应用程序的内容,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和体验。

总之,因特网架构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结构,由各种不同的网络和设备组成,旨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互联和通信,并提供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

除了OSI参考模型和因特网体系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较少使用或已经过时但仍具有历史意义或教育价值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例如SNA(IBM公司提出)、DECnet(数字设备公司提出)、X.25(ITU-T推荐)、ATM(异步传输方式)、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等。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际模型,如 Novell Netware、AppleTalk、Token Ring 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正在不断被提出和研究,例如信息中心网络(i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icn)延迟容忍网络(Delay-Tolerant Networking,DTN),它们致力于更好地适应当前和未来网络的需求和挑战。此外,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发展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应用、安全、性能、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因此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进。

  • 26
    点赞
  • 5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牧鸯人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