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限制每张表上的索引数量,建议单张表索引不超过 5 个
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可以提高效率同样可以降低效率。
索引可以增加查询效率,但同样也会降低插入和更新的效率,甚至有些情况下会降低查询效率。
因为 MySQL 优化器在选择如何优化查询时,会根据统一信息,对每一个可以用到的索引来进行评估,以生成出一个最好的执行计划,如果同时有很多个索引都可以用于查询,就会增加 MySQL 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的时间,同样会降低查询性能。
2. 禁止给表中的每一列都建立单独的索引
5.6 版本之前,一个 sql 只能使用到一个表中的一个索引,5.6 以后,虽然有了合并索引的优化方式,但是还是远远没有使用一个联合索引的查询方式好。
3. 每个 Innodb 表必须有个主键
Innodb 是一种索引组织表:数据的存储的逻辑顺序和索引的顺序是相同的。每个表都可以有多个索引,但是表的存储顺序只能有一种。
Innodb 是按照主键索引的顺序来组织表的
-
不要使用更新频繁的列作为主键,不适用多列主键(相当于联合索引)
-
不要使用 UUID,MD5,HASH,字符串列作为主键(无法保证数据的顺序增长)
-
主键建议使用自增 ID 值
4. 常见索引列建议
-
出现在 SELECT、UPDATE、DELETE 语句的 WHERE 从句中的列
-
包含在 ORDER BY、GROUP BY、DISTINCT 中的字段
-
并不要将符合 1 和 2 中的字段的列都建立一个索引, 通常将 1、2 中的字段建立联合索引效果更好
-
多表 join 的关联列
5.如何选择索引列的顺序
建立索引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索引进行数据查找,减少随机 IO,增加查询性能 ,索引能过滤出越少的数据,则从磁盘中读入的数据也就越少。
-
区分度最高的放在联合索引的最左侧(区分度=列中不同值的数量/列的总行数)
-
尽量把字段长度小的列放在联合索引的最左侧(因为字段长度越小,一页能存储的数据量越大,IO 性能也就越好)
-
使用最频繁的列放到联合索引的左侧(这样可以比较少的建立一些索引)
6. 避免建立冗余索引和重复索引(增加了查询优化器生成执行计划的时间)
-
重复索引示例:primary key(id)、index(id)、unique index(id)
-
冗余索引示例:index(a,b,c)、index(a,b)、index(a)
7. 对于频繁的查询优先考虑使用覆盖索引
覆盖索引:就是包含了所有查询字段 (where,select,ordery by,group by 包含的字段) 的索引
覆盖索引的好处:
-
避免 Innodb 表进行索引的二次查询: Innodb 是以聚集索引的顺序来存储的,对于 Innodb 来说,二级索引在叶子节点中所保存的是行的主键信息,如果是用二级索引查询数据的话,在查找到相应的键值后,还要通过主键进行二次查询才能获取我们真实所需要的数据。而在覆盖索引中,二级索引的键值中可以获取所有的数据,避免了对主键的二次查询 ,减少了 IO 操作,提升了查询效率。
-
可以把随机 IO 变成顺序 IO 加快查询效率: 由于覆盖索引是按键值的顺序存储的,对于 IO 密集型的范围查找来说,对比随机从磁盘读取每一行的数据 IO 要少的多,因此利用覆盖索引在访问时也可以把磁盘的随机读取的 IO 转变成索引查找的顺序 IO。
8.索引 SET 规范
尽量避免使用外键约束
-
不建议使用外键约束(foreign key),但一定要在表与表之间的关联键上建立索引
-
外键可用于保证数据的参照完整性,但建议在业务端实现
-
外键会影响父表和子表的写操作从而降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