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焦虑.

我家旁边有所幼儿园,最近开学了,几天来,每天早上都能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我知道,是刚入园的幼儿园的新生害怕离开爸爸妈妈,他们哭喊的声音听着真的让人心疼,但我知道这是孩子必经的分离焦虑,过段时间会好的。

今天见到一位我认识的幼儿园阿姨,我笑着说你这几天辛苦了,天天应付这么多孩子的哭闹挺不容易的。

她说:其实孩子们好哄,不好哄的是家长们,家长们真的离开了,孩子们会很快适应。但家长们离开时伤心的依依不舍的样子,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而且有的家长中间不放心再折返,孩子就更不舍得让爸爸妈妈离开了。

这话让我感到有点意外,但想想这几天网上看到的一些图片,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

图片

这些家长们无论是攀爬张望,还是趴着使劲朝校园里瞅的样子让人感到好笑,更有甚者,家长被隔在外面,回到车上,竟然抹泪哭了起来。这分离焦虑,简直比孩子严重得多!

图片

看这些家长的表现这么夸张,回想下自己儿子刚上幼儿园、离家住校上中学以及到外省上大学时自己的心情和状态,突然对他们有了更多的理解。那时候的我,也是有着很多的失落、悲伤和担心,心里那种酸楚的滋味,难以言说。

为什么明明是孩子大一点了,到了一定的成长阶段,进入一个好的新的环境,该开心才是,家长们却有这么多的分离焦虑呢?

一、分离带来的失落感

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都会给父母带来一定程度的丧失。成长一点,就意味着对父母的需要少一点。

比如从一个妈妈怀孕起,她和孩子就连在了一起。怀孕时是母子一体,孩子出生后,哺乳仍然是根无形的脐带,在生理上孩子还是依赖母体生存,是妈妈生命的一部分。这种长达一两年的共生关系,骤然被改变,难免引起妈妈心理上的不适应。

在上幼儿园前,孩子的世界几乎只有父母,有的包括孩子的爷爷奶奶或保姆,但上了幼儿园,就等于加进去了很多外人,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有阿姨。那么父母的重要性唯一性就发生了改变,做父母的虽然意识上理智上知道这是好事,但潜意识里是会有失落感的。

小婴儿出生后,几乎是时刻离不开养育者的,做父母的虽然很辛苦,但也有强烈的被需要感,这种感觉让自己感到有价值很重要,而且和孩子有了深刻的连接和亲昵。所以,这也是做父母的骄傲和快乐。

但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本领渐长,对父母的需要也越来越少,跟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孩子如羽翼渐丰的小鸟,向着更广阔的世界飞去,但父母的焦虑却逐渐加重。他们担心孩子会遇到各种困难,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同时内心也不愿接受和孩子拉开的距离。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可是,哪位父母不想去追呢,他们都希望孩子永远都在自己的视野中,而且追着孩子说:小心点,前面可能有危险...... 

二、自身经历过的分离痛苦

 

有些做父母的在自己小时候曾体验过一些分离带来的痛苦和恐惧。

比如父母在自己睡觉时偷偷离开,父母一方不打招呼出外好多天,因为父母离异见不到爸爸或妈妈,频繁地更换保姆或照顾者等。

因为这些事情的确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恐惧害怕的感受,造成了一种创伤性体验,而且过后没有得到一定的安抚。有这样的经历的妈妈或爸爸就特别容易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遭受这种痛苦。

其实这种担心在心理学上叫“投射”,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移植到了孩子身上,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分离时一定也会特别难受和恐惧。于是就产生了焦虑,各种放心不下。

三、与孩子分开后的心理空白

孩子在父母心中最为重要,特别是有些做妈妈的,生活几乎都是围着孩子转。除了工作外,回到家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陪做作业,陪玩,老公都得“靠边站”。

她们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这样的女性似乎没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有了妻性,身上只有母性。但当孩子开始远离,她们的一腔母性就没处安置了。

孩子充斥了自己的整个世界,她们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追求,甚至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那么与孩子分开后,她们的世界就留下了一片空白,这片空白如此地空虚如此地无趣和苍白,怎么让人受得了呢?

我记得身边有位朋友,她们夫妻平时总抱怨带孩子太辛苦,儿子调皮捣蛋闹心烦人,暑假给儿子报了夏令营。儿子刚走那两天他们又轻松又开心,但四天后就开始抱怨,妻子甚至像失了魂一样,想儿子想得哭。感觉日子单调枯燥,心里空落落的,。

还有的夫妻孩子中学寄宿,两三周回一次家,他们戏称自己成了“空巢老人”,孩子走后的日子是空虚、寂寞、焦躁、担忧和失落。

图片

做父母的,只要是真心爱孩子,面临与孩子分开的场景和状况,都多少会有一些“分离焦虑”。这些焦虑是可理解的,但如果焦虑过多,自己就背负了过多的情绪负担,而且也会影响到孩子,出现文章开头中所说的那种情况。

如何克服和控制过多的“分离焦虑”呢?家长们还是可以学习一些破解之法的。

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对分离做好心理准备

与孩子的渐行渐远既然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就得接受它。

什么情况下孩子和父母永不分开呢?就是把孩子养成一个废柴,孩子大了什么也不做,天天在家啃老。试想下,我们愿意这样吗?

做父母的都期望孩子能健康成长,能有所成就。这就必须遵循教育的原则和规律,让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得到发展,让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广阔。我们去接纳这些,顺应这些。就象看待春去秋来,四季的轮转,万物的生长和更替,我们的心境才能更平和更愉悦。

家长要给自己做一些心理准备,可以试着进行分离预演,逐步适应。

比如孩子要进幼儿园了,妈妈可以先尝试着在家里做一个“短途”分离,即和孩子待在不同的房间,慢慢地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光。逐步对孩子的事情放手,找人代劳,不要事必躬亲,不要大包大揽。试着让爸爸去多陪陪孩子,试着让孩子和周围亲友或邻居家的小朋友玩玩,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分离打好基础。

 

多关注一些孩子以外的事情

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越丰富内心的支撑也越多。一个女性,往往不仅是妈妈,也是妻子也是女儿,也是别人的朋友和同事。她在不同的角色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也享受着角色带来的价值和快乐。如果她只有一个妈妈角色的话,孩子不在眼前,她的功能就无法发挥,她的世界就会坍塌。

所以,作为妈妈不能总是围着孩子转。你可以尽情发挥自己在其他角色里的作用和风采,你可以找到生活中很多感兴趣的事物,你可以发展起一些爱好。如此,当孩子与你分开或远离时,你还有其他更多的事情可做,你有其他的事物充实你的心灵。

特别是对于一个全职妈妈来说,当孩子去上学去住校去就业,那你就得重新审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把关注点放到各种事情上,你的世界依然丰富多彩,这对减缓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很有益处。

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说:只要我们活着,所有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就是说,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本自具足的。做父母的,只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去刻意地给孩子伤害限制或溺爱,那么孩子大概率上不会成为废物。

所以,孩子去到一个新的环境,这个环境只要是安全的,孩子就会很快适应,父母不必要有过多的担心和顾虑。

当父母的,要告诉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照顾和陪伴,即使离开了我,孩子还是能够在其他人的照顾下很好的成长。

孩子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很多,惟其信任惟其放手,孩子才能大胆地全然地投入新环境。否则,家长的焦虑和担心会成为孩子适应的一种障碍。

图片

家长少焦虑,孩子才可能不焦虑。每一段亲子关系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律动,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却也相互独立的关系。家长成长自己,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保持亲密并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尊重孩子独立自由的边界,创造一个有弹性的亲子空间,给孩子充分自由发展的足够空间,这才是给孩子的最好的成长礼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喵喵源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