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感会带来过度的补偿

做青少年咨询,跟青少年的家长打交道很多,孩子出了问题,特别是知道孩子问题的根源与自己有关后,他们最明显的情绪就是内疚。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简直是个罪人,我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家庭!”

包括我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也普遍有这种情绪,不止一次听同行的朋友说,学了心理学,才知道自己过去对待孩子的一些态度和方法是错误的,恨不得把孩子塞回肚子里重生一次重养一遍。

做父母的对养育孩子多一点学习的态度,多一些反省的意识,是个好事,而且在反思之后如果有改观那更是值得庆幸,但如果内疚的情绪过度了而且持续时间过长,那就不是好事而是很糟糕的事了,这不仅对孩子不利,而且会对孩子今后的教育造成负面影响。

图片

内疚感会带来过度的补偿

“我过去陪孩子太少了,我要把欠孩子的给补回来!”一位妈妈这么告诉我。这位妈妈在女儿三岁前因为给大儿子治病,无法陪伴照顾出生不久的女儿,把女儿留给爷爷奶奶照看,儿子病好后,她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是陪女儿,对女儿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

而这样的做的结果是女儿严重依赖妈妈,上初中后不能住校,白天上课的课间必须给妈妈打电话联系。

这个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写过,这个女孩上高中后变得不能离家,时时刻刻需要和妈妈联系。这就是妈妈内疚后过度补偿造成的悲剧。

当父母知道自己曾经亏欠了孩子,或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了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后悔和愧疚。接下来的行动就是拼命地补偿,这样的行为其实根本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内疚之情。

这样的父母往往会无条件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如物质上的欲求、时间上对父母的过度侵占。

还有一对夫妻,他们在儿子七岁时离婚了,他们因离婚而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爸爸,他每月只有几天时间和儿子在一起,这几天时间他怀着内疚与孩子相处,孩子要什么就给孩子买什么。后来儿子抓住他这种心理,每次见面都会有很多不合理的要求,直到发展为见一次面必须让爸爸拿出一千块钱来。

内疚随之而来的补偿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父母的情绪和态度会传达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们对不起我,我无论要求什么你们都得满足我,都是应该的。

长此以往,会惯出孩子一身的坏毛病,比如霸道、乱花钱、坏脾气、不尊重别人、索求无度......而且一旦不满足孩子会很容易生出恨来,他的内心活动是这样的:你们说要补偿我只是装样子,你们爱我是假的!

做父母的在内疚时其实也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他们的关注点只是如何补偿,而不是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内疚感有时来自对所犯错误的夸大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个家长在养育孩子时都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有些人读了些心理学的书,学了些关于亲子教育的知识,会睁大眼睛审视自己过往的育儿经历和方式。这一看不打紧,处处是错误,时时有毛病。

比如我没有坚持母乳喂养、我有一段时期工作忙没有很好地陪伴孩子、没有给孩子很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做错事我吼了TA......让爸爸妈妈感到愧对孩子的事太多了。

有的家长热衷于各种亲子教育的学习,过去接受传统国学教育的人对孩子实施的是管教严厉的方式方法,有天学了西方文明的民主开放式的理念,就后悔自己以前做错了;还有的过去是自由放养式的育儿方法,有天听了国学教育的课,就突然认为给了孩子太多的自由,没有很好对孩子进行引导和约束。

如此种种,父母把这些所谓的“错误”放大和叠加,那他们就感到自己罪不可恕,必然就产生强烈的内疚感。

其实,养育孩子,没有最合适的态度,没有最正确的方式,也没有最理想的状态。狼爸虎妈也好,快乐育儿散养育儿也好,那些所谓的成功之道,都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个体下的暂时的一种“成功”。

普通的父母无须为自己的方法不符合书中观念和方法而痛悔,更不必为自己没按照别人的理念育儿而愧疚。

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进行最适当的教育,巴不得自己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让他们能够以最完美的方式长大。但这是不可能的。要明白,孩子并不单纯是父母教育的产物,他们也是复杂的独立个体,没有人能够完全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如果把自己对孩子过往的教育只是当成一种无可避免的过程,或是无心之失,或是一种不够完美的育儿方法,那么就可以放过自己,让自己轻松也让孩子轻松。

内疚感会消耗做父母的能量

内疚这种情绪本身,是对我们自己意志的一种损害。通过“内疚”去逼着自己做事情,只会因为过度的焦虑,反而无法把事情做好。

长久地让自己陷入内疚感中,就相当于自我攻击。你觉得自己应该被惩罚,开始伤害和攻击自己。你如偿所愿的感受到痛苦和难过,但是这些痛苦和难过又转化为更强大的负能量,让父母变的更加内疚,促使父母更用力的伤害自己。

它让父母养育的自信渐渐减少,让你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你自责于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家长。

弥漫性的焦虑让你无法有足够的自信也难以对事物做理性的思考,而且这种负性的情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先是认为自己对孩子犯了错,然后是深深的内疚,再然后是牺牲自我去补偿孩子。当我们牺牲自己过度付出时,后面就隐藏着深深的期待。我都这样做了你还不快乐么还不幸福么?但当期待落空时,又会有无限的失落和怨恨。

这种情绪会在亲子互动中爆发,而这种怨气的发泄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骇,接下来就是更深的内疚。这种负性能量的循环把家长带入一种绝望的无休止的万劫不复之地。

当我们长期被这样的负疚感折磨,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更加内向孤僻。我们的行动能力以及社交能力被严重损害,甚至可能掉进抑郁的深渊中。

所以说,内疚感带来的只能是能量的耗竭。自责过度时,当事者会有严重的抑郁情绪,产生无力感和无助感。

我有一位来访者是个单亲妈妈,她说她的孩子上初中后经常在学校暴怒和同学起冲突,她频繁地被老师叫到学校处理孩子问题。她认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都是自己和孩子爸爸的离婚,想到这个心痛不已。在老师面前,她只会哭,说不出话,老师甚至怀疑她脑子有毛病。

做错了事适当地内疚一会儿很正常,这有利于父母的自我反省,并提醒父母做一些积极的改变。但过度的内疚和持续的内疚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父母陷入错误认知,消耗自己的能量。

图片

怎么识别过度的内疚呢?在《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中,作者总结了我们在育儿时会感到内疚的场景,你看看你符合哪一条:

·由于感到内疚,我很难对孩子说“不”

·我经常因为自己没有达到心中“模范父母”的标准而自责不已

·看到其他父母,我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做得更多

·我经常花很多时间反思我作为父母所犯的错误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我总觉得我会以某种方式毁掉孩子的一生

·我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感到自责

·我有时会因为自责而给孩子额外的奖赏

·当孩子说“可是其他孩子都有”时,我总会让步

·无论我花多少时间陪孩子,都觉得陪得太少

·如果我感到内疚,那一定是因为我做错了什么

如果你中招了,那么你就该警醒并要采取方法去克服和改变了。

图片

 

面对现实,处理问题

如果你确实感到内疚,就需要认真分析一下引发这个情绪的具体事件,看看自己是否该不该为这个事情负责。比如,你总是认为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太少,那就不妨问问周围的熟人朋友都花多少时间来陪孩子,由此去判断你是真的应该多拿出些时间还是过于忧虑了。

经过澄清和判断,假如真的是自己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就要真诚对孩子道歉。你可能因此而得到一次与孩子谈心的机会,了解下孩子是否真的受到了伤害,TA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TA的需求又是什么。道歉后要给孩子一个承诺,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同时要跟孩子商量,你怎样做TA会感受好一些,什么样的做法是科学合理的,然后拿出今后行动的一个方案。

说到还必须做到,接下来,你要避免重复犯过的错,用最大的努力去改正。

改变思维模式

假若分析后发现,自己对自己行为的错误夸大了,误会了,那我们可以检视下过去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并对那些想法进行反驳。

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练习,你就会改变过去的不合理信念,就能拥有与内疚斗争的能力。

举个例子,过去你可能有“单亲孩子比一般孩子可怜”的认知,并认为自己离婚给孩子造成了伤害。那么现在想想,很可能是这种认知被你强化,孩子可能就真的变得可怜。哪个孩子自生下来就一直在蜜罐里?有家境贫寒的,有身体残疾的,有父母是罪犯的,孩子一开始只觉得自己缺了“一勺”东西,是大人让这“一勺”变成了“一瓢”,孩子的很多“缺失感”是大人强加给他们的。

原谅自己,关注当下

犯错也好,孩子有了问题也好,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活在对过去的悔恨之中就会变得抑郁。担心已有的过错影响孩子的未来和前途就会变得焦虑,这两种情绪都不能改变现实,甚至让你变成一个病人。

那么我们唯有接纳自己,当然原谅过去的自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困难也要去做,否则我们无法前行。

我们只是普通人,普通人就会犯错,犯下的错,留有的遗憾都属正常,只要我们能够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那么那些错误就有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过“不要当100的妈妈,要当60分的妈妈”。100分的妈妈反而是可怕的,孩子在完美的照顾和关注下反而会出更大问题。

60分的妈妈虽然有很多错误,但是凭借她们在育儿中不完美的平常表现,她们也能养育出健康和有韧性的孩子。

当内疚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需要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打破它。原谅自己,此时此地才是最重要的,想一想现在我们可以做什么,怎样当一个积极的父亲或母亲。

美国一位有名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的苏兹卢拉写过一本书叫《母亲进化论》,书中说:母亲的内疚感和自我牺牲心态对孩子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有害,而首先关怀自己则对其有利,你会怎么做呢?关怀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心)可以唤醒富足的自然状态。

想要关怀孩子,从关怀自己做起吧,摆脱内疚感,才有成为健康父母的可能。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喵喵源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