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一些问题的总结

本文详细解释了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涵盖了数据在各层的封装、传输和路由选择过程,以及网络设备如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的工作原理。还介绍了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UDP与TCP的区别,以及DNS、FTP和HTTP的基本工作方式。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osi七层模型是什么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ip模型几层,都什么作用。

TCP/IP 参考模型共包含 4 个功能层,由下往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连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 )网络接口

层是 TCP/P 模型的最低层其作用是负责接收从网络层交来的 IP 数据包并将IP 数据包通过低层物理网络发送出去或者从低层物理网络上接收物理,然后抽出 P 数据包交给网络层。

(2)网络互联层的功能包括: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处理输入数据报和处理CMP 报文。

(3)传输层的作用与 OS 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作用是一样的,即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两个进程实体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4)应用层位于 TCPIP 模型的最高层大致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它主要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

网络中数据是怎么进行传送的。(上层数据到了下层需要封装,加报头之类的。。)

在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遵循一定的协议和分层模型,最著名的分层模型是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数据从上层传到下层时,会经历封装的过程,每一层都会根据相应的协议添加相应的报头(Header)和有时的报尾(Trailer),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地传输和识别。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过程,描述了数据在OSI七层模型中从上层传到下层的封装过程:

应用层(Layer 7):用户和应用程序直接交互的层,例如HTTP、FTP等协议工作在这一层。数据在此层被生成并准备传输。

表示层(Layer 6):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可能涉及数据格式转换、数据加密等。

会话层(Layer 5):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到了这里,数据一般被称为“数据”。

传输层(Layer 4):主要负责提供端对端的数据传输。在这层中,数据被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段(segment)。TCP协议工作在这一层,会给数据添加TCP头信息,包括源端口和目标端口信息、序列号、确认号等。

网络层(Layer 3):负责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传输和路由选择。在这一层,传输层的段被封装成包(packet),并加入IP头,包含了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等信息。

数据链路层(Layer 2):确保数据在相邻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链路上无误传输。在这一层,网络层的包被封装成帧(frame),并加入MAC地址、错误检测和纠正的信息。

物理层(Layer 1):处理数据的物理传输过程,包括电压的变化、光脉冲等,负责将数据链路层的帧转换成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上进行传输。

在接收端,这个过程会以相反的顺序发生,即解封装(Decapsulation)过程,每一层都会去除相应的报头或报尾,直到应用层得到原始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有哪些。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中将这种数据块称为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如何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之与接收方相匹配;在两个网路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管理。

数据链路层的帧是什么,格式是什么。

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它包括三部分:帧头,数据部分,帧尾。其中,帧头和帧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信息等;数据部分则包含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比如IP数据包,等等。

前导码:物理层封装

帧起始定界符:超过范围的数据分段,在起始位加入定界符表示顺序

目的地址:目的MAC地址

源地址:源MAC地址

类型: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使用网络层哪种协议

数据:上层数据(46~1500字节)

帧校验序列:校验数据的是否丢失和完整性

网卡的作用。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网卡是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无论是双绞线连接、同轴电缆连接还是光纤连接,都必须借助于网卡才能实现数据的通信。

网卡是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组件。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和传输介质的接口。不仅能实现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还涉及帧的发送和接收、帧的封装和拆帧、介质的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缓存等。

集线器是什么,怎么工作的。

集线器(Hub)是指将多条以太网双绞线或光纤集合连接在同一段物理介质下的设备;是一个多端口的转发器,当以HUB为中心设备时,网络中某条线路产生了故障,并不影响其它线路的工作。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它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第一层,即“ 物理层”,属于局域网中的基础设备,采用 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机制。集线器每个接口简单的收发比特,收到1就转发1,收到0就转发0,不进行碰撞检测。HUB不具备交换机所具有的 MAC地址表,所以它发送数据时都是没有针对性的,而是采用广播方式发送。 在局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什么是csma/cd协议。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方法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它起源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开发的ALOHA网所采用的争用型协议,并进行了改进,使之具有比ALOHA协议更高的介质利用率。

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网中的各个站(节点)都能独立地决定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每个站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监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这时,如果两个以上的站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这使发送的帧都成为无效帧,发送随即宣告失败。每个站必须有能力随时检测冲突是否发生,一旦发生冲突,则应停止发送,以免介质带宽因传送无效帧而被白白浪费,然后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用介质,重发送帧。CSMA/CD协议简单、可靠,其网络系统(如Ethernet)被广泛使用。

CSMA/CD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 ,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但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

CSMA/CD应用在ISO7层里的数据链路层,它的工作原理是: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数据时,边发送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即时间,再重新尝试.

交换机是什么,怎么工作的。

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的传输模式有全双工,半双工,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当交换机收到数据时,它会检查它的目的MAC地址,然后把数据从目的主机所在的接口转发出去。交换机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功能,是因为交换机内部有一个MAC地址表,MAC地址表记录了网络中所有MAC地址与该交换机各端口的对应信息。某一数据帧需要转发时,交换机根据该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查找MAC地址表,从而得到该地址对应的端口,即知道具有该MAC地址的设备是连接在交换机的哪个端口上,然后交换机把数据帧从该端口转发出去。

1.交换机根据收到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建立该地址同交换机端口的映射,并将其写入MAC地址表中。

2.交换机将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同已建立的MAC地址表进行比较,以决定由哪个端口进行转发。

3.如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不在MAC地址表中,则向所有端口转发。这一过程称为泛洪(flood)。

4.广播帧和组播帧向所有的端口转发。

交换机与集线器的区别?

区别1:工作层次

    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属于1层设备,每发送一个数据,所有的端口均可以收到,采用了广播的方式,因此网络性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属于2层设备,通过学习之后,每个端口形成一张MAC地址转发表,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转发数据,而不是广播形式。

 区别2:转发方式

    集线器的工作原理是广播形式,无论哪个端口收到数据之后,都要广播到所有的端口,当接入设备比较多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交换机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收到数据包之后,检查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找到对应的端口进行转发,而不是广播到所有的端口。

区别3:传输模式

    集线器内部采用了总线型拓扑,各个节点共用一条总线进行通信,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采用了CSMA/CD协议,在同一时间内必须是单向的,只能维持在半双工模式下。两个端口不能同时收发数据,并且当两个端口通信时,其他端口不同工作。

当交换机上的两个端口通信时,它们之间的通道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实现全双工通信。两个端口同时收发数据。

区别4:带宽影响

    集线器无论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的端口共享一条宽带,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输数据,并且只能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下。

以太网是什么。

以太网(Ethernet)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的局域网组网规范,1980年DEC、Intel和Xe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了初版Ethernet规范—DIX 1.0,1982年这三家公司又推出了修改版本DIX 2.0,并将其提交给EEE 802工作组,经IEEEE成员修改并通过后,成为IEEE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 802.3。虽然Ethernet规范和IEEE 802.3规范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认为Ethernet和正IEEE 802.3是兼容的。

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以太网分为标准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s)千兆以太网(1000Mbs)和万兆以太网(10Gbit/s),这些以太网都符合IEEE 802.3是兼容的。

传统以太网拓扑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传统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的差别

传统以太网(又称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在网络拓扑、数据传输方式、性能等方面有一些显著的差别。

网络拓扑:

传统以太网通常使用总线型拓扑或星型拓扑,所有的设备共享同一条通信媒介,即共享总线。

交换以太网使用星型拓扑,每个设备通过网络电缆直接连接到一个交换机上,每个端口都有独立的带宽。

数据传输方式:

传统以太网中,所有设备共享媒介,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会发生碰撞,因此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机制来减少数据碰撞。

交换以太网中,交换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减少了碰撞的发生。每个端口都可以与其他端口进行全双工通信,从而消除了碰撞域。

性能:

传统以太网的性能受限于网络中的碰撞和共享带宽,随着网络上设备数量的增加,性能下降。

交换以太网因为每个端口都有独立带宽,且支持全双工通信,因此性能更高,扩展性更好,适合更大规模的网络环境。

安全和隔离:

传统以太网中,数据在共享媒介上传输,所有设备都可以“听到”媒介上的通信,容易受到监听和干扰。

交换以太网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分发,可以实现端口级别的隔离,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扩展性:

传统以太网扩展性较差,当网络规模扩大时,碰撞增多,性能降低。

交换以太网易于扩展,可以通过增加交换机和端口来扩大网络规模,而且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较小。

总的来说,交换以太网在性能、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扩展性上都优于传统以太网,是现代局域网中的主流技术。

网络层的作用有哪些。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分组从源主机经过多个网络和多段链路传输到目的主机,可以将该任务划分为分组转发和路由选择两种重要的功能。

网络层使用的是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所传送的分组可能出错、失序、丢失、重复或超时,如果主机间进程的通信是可靠的,那么可以由更高层的传输层来负责。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的好处:网络的造价大大降低,运行方式灵活,能够适应多种应用。

ip数据报格式是什么样的。

ip数据包和帧如果没有分段的情况下,哪个数据包比较大。

在没有分段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帧(Frame)的大小要大于IP数据包(Packet)的大小。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单位,它包含了IP数据包以及其他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帧头和帧尾。帧头和帧尾包含了如目的地和源地址(通常是MAC地址)、错误检测等数据链路层所需要的信息。

IP数据包是网络层的数据单位,它包含了传输层的段(Segment)或数据报(Datagram),以及IP头信息,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生存时间(TTL)等。

由于帧包含了IP数据包以及额外的数据链路层信息,因此在没有分段的情况下,帧的总体大小通常比IP数据包要大。然而,这也取决于所使用的网络协议和配置,因为每一层都有可能对数据进行分割或重新组装,改变数据单位的大小。

路由选择是什么。

路由选择(路由决策或路由算法)是网络中确定数据包从源头到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的过程。在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环境中,数据包通常需要通过多个网络节点(如路由器)传输,路由选择就是决定这些数据包在节点间传输的最佳或最有效路径。

有哪些比较著名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一种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使用跳数作为路由度量标准,最多支持15个跳数的路由,超过15个跳数的路由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它支持更复杂的网络拓扑和更快的收敛速度,适用于大型和复杂的网络。

BGP(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主要用于互联网中的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它是一种路径矢量协议,能够处理大规模网络的路由,并支持策略路由,允许网络管理员基于多种因素(如政策、规则或业务协议)决定路由。

EIGRP(增强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一种由Cisco开发的高级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结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的特点,提供了快速收敛和较低的网络开销。

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与OSPF类似,IS-IS也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用于在网络中传播链路状态信息,计算最短路径。

arp协议的作用是什么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是怎么实现的。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TCP段到服务器以初始化一个连接。

服务器接收到SYN后,回复一个带有SYN/ACK标志的TCP段,以确认收到了客户端的SYN。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TCP段,以确认收到了服务器的SYN/ACK。

Tcp四次握手释放连接是怎么实现的。

当一个连接的一方(可以是客户端或服务器)完成数据传输并准备关闭连接时,它会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TCP段。

另一方接收到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TCP段作为应答。

接着,如果另一方也准备关闭连接,它同样发送一个带有FIN标志的TCP段。

最初发送FIN的一方接收到对方的FIN后,发送一个带有ACK标志的TCP段作为应答,然后连接关闭。

UDP与TCP的区别是什么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了数据传输的确认、排序和重传机制,适用于要求高可靠性的应用。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不提供数据传输的确认、排序或重传机制,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视频流或在线游戏。

DNS是什么 怎么工作的

DNS是一个分布式的服务,它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将该域名解析为与之对应的IP地址,以便用户的设备能够访问该网站。

FTP是怎么工作的

FTP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用户通过FTP客户端软件连接到FTP服务器,然后可以上传或下载文件。FTP通常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用于控制连接(端口21),另一个用于数据传输。

HTTP是怎么工作的

HTTP是用于传输网页数据的协议。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请求一个网页时,浏览器会通过HTTP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返回网页数据,浏览器接收数据并将网页呈现给用户。HTTP通常使用端口80进行通信。

  • 4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