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综述论文怎么写

3 篇文章 0 订阅
2 篇文章 0 订阅

一、综述类论文内容

最常见的综合是在分析“百家”之言的结论基础上,随后“叙述”即所有作者观点。有的综述作者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推理,对所研究问题( 研究领域或研究专题) 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二、综述类论文的写作特点


2.1 全面性


一般学术论文只是对学科中的某问题进行深度挖掘或者直接进行对比研究,其专业行论文存在专门行,内容存有深度。而综述性学术论文是对所述学科或研究专题的整体进行综合阐述。


2.2 非首创性


一般学术论文,首创性是其灵魂,也是衡量其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根本标准; 而综述性学术论文在研究内容上不要求具有首创性。主要内容应是综合分析、评价已发表的资料和已进行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所述学科或研究专题今后发展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这是综述性学术论文的创新点) 。


2.3 导向性


综述性学术论文在评述前人已有研究及其成果的基础上,要对所述学科或研究专题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因此,论文对与所述学科或研究专题有关的后继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这是综述性学术论文的难点) 。这就对综述性学术论文的撰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撰稿人能总览全局、高瞻远瞩,有准确预测未来的能力,并具有学术权威性,从而使论文对所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2.3 篇幅长


综述性学术论文与一般论文相比,篇幅比较长,一篇文章的综述自身在3000~5000字左右。


2.4 参考文献数量多


参考文献的数量决定着综述类学术论文的内容,综述性学术论文是对所述学科的整体进行综合阐述。凡属于所述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文献资料,都要列出,参考文献至少则几十条。



三、综述类论文的主要要点


3.1 切忌洋洋大篇,只是资料的堆积


篇幅长是综述性学术论文的一大特点,但必须适当,并不是越长越好,原则是重点突出,阐述深入,层次清楚,概念准确。否则,可以断定,作者对所综述的专题不熟悉,体验不深,不能很好地把握主题,而只是资料的堆积。切忌引文不当,很多文献陈旧。一项值得写出综述发表的课题,往往是重要课题或热点课题,其论文每年都以成百上千的数量增长,而新文献又都是旧文献的发展,即新文献能涵盖旧文献; 因此,一定要进行文献更新,大胆舍弃旧文献。


3.2 切忌把综述性学术论文写成讲座


讲座和综述的共同点是文章的综合性、新颖性和进展性。一般认为,综述是专业人员写给同专业和相关专业人员看的,要求系统、深入; 讲座是专业人员写给相关专业人员和非相关专业的“大同行”看的,一般在深度上不作太高要求。把综述写成讲座最显著的特征是,文章中夹带大量的基础知识性的内容,甚至把教科书上的图表也搬了过来,文章冗长而深度不足。

关于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的一些建议

在找到文献、读完文献、做好笔记并大致确定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写文章了。前面已经说过,在做好笔记的基础上,写出综述文章并不困难。但是,要把文章写好,还需要花大力气。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建议:

1.切忌只述不评。

若在文献综述类文章中仅仅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自己的评论只是一笔带过,那么就落入了纯粹为了综述而综述的尴尬境地。一篇好的综述文章在广泛阅读和清晰交代前人文献的基础上,应该能够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应该能够有所评论或总结[9]。我们认为一篇综述性文章中“述”与“评”的比例以7∶3为宜。而且,在评的时候一定要有原创性观点,不能只是简单地对已有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式的评论。旨在发展新理论的综述文章则应更进一步,要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命题或模型。这种提出了新命题或概念性理论模型的文献综述论文具有较高的价值,能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与重点。例如,Anderson 在比较全面地回顾了研究服务业督导者、员工与顾客关系的已有文献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命题,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概念性理论模型。Zahra和Geo rge在综述吸收能力文献时也把文章的大部分篇幅用于提出命题和构建模型。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综述文章采用了与其他综述文章一样的素材和方法,但由于采用“评”的视角去看待同样的材料并提炼出新的命题或模型,因而其学术价值明显高于那些以“述”为主的文章。

2.确保准确、清晰。

文献综述类文章应该力求准确、清晰,不能写成文学体的流水账。其中,“准确”要求综述客观,在表述前人观点时不要加入自己的价值判断,只需说明被综述文献的主要观点和脉络。在综述过程中切忌断章取义,对文献做人为的取舍。对某篇文献而言,不管你喜欢与否,只要内容与综述主题相关,就必须将其列出。“清晰”是指文献综述各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清楚、层次分明,让读者看后一目了然。例如,Kirkm an及其合著者在综述运用H o fsted的文化价值框架所做的经验研究文献时将相关文献分为两大类: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主要因素,另一类把文化看作是影响管理结果的调节变量(mo derato r)。在综述第一类文献时,他们首先综述了证明文化在个人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然后综述了证明文化在群体/组织/国家层面产生影响的文献。在对论证文化不同层面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时,又按照不同的研究内容来进行分类,因此,整篇文章条理井然、思路清晰。

3.组织好材料,避免罗列、堆砌。

我们在做文献综述时常犯的一种毛病就是罗列与堆砌材料。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查找、阅读和分析文献,在实际写作时往往会把所有与综述主题有关的文献中的观点都写入手稿中,就怕遗漏了什么而让自己的努力白费。但是,这样做会导致综述文章臃肿不堪,使综述主题被淹没在大量的材料中而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在整理笔记并进行写作时一定要有所取舍;与综述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观点,即使已经为它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该舍弃的还得舍弃。

4.缩小范围,突出重点。

无论是管理学的哪一个研究领域,通常已经存在大量的文献综述类文章,而且很多文章内容重复性较大。造成重复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所选择的综述主题较大、范围较广。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介绍那些最重要的文献,重复自然难以避免。例如,若泛泛以“企业动态能力”、“企业战略联盟”作为我们的综述主题,那么,我们所做的综述与别人的综述很可能大同小异。要想做出具有较大新意的文献综述,从选择综述主题的角度看,应该缩小范围;从篇幅安排的角度看,应该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其中,缩小范围是指综述时不要做“大题目”,要做“小题目”。例如,在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研究领域,不宜选择“服务质量研究综述”、“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作为文章的标题,而应该选择“发展中国家服务质量研究综述”、“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满意度研究综述”等涵盖面较小的题目,这样容易取得有价值的成果。重点突出是指在做综述时,只需综述与主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即可,不要一谈到劳动分工就追溯到亚当·斯密,切忌介绍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

5.认真阅读文献。

必须老老实实逐篇阅读已有相关文献,每一篇被引用的文献至少要阅读内容摘要和结论,大部分文献应该阅读摘要、引言、发现和结论,少数重要文献必须通读全文。没有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到自己的综述中。现在很多综述文章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并没有真正看过所引用的原文,把他人的述评直接作为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无法发现他人述评中的笔误或错讹,以至于以讹传讹。事实上,上述几方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综述作者认认真真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的。最后,在认真读文献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查找最新发表的文章或成果,确保综述内容包括最新的文献并能够反映相关研究主题的最前沿成果。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