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雅思单科重考将于今年落地
雅思官方在中国35周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大陆的雅思单科重考将于今年上半年落实,并会在4月26日开放报名,5月6日举行首考。
此外,雅思官方还表示将推出电子成绩单。
据悉,雅思单科重考将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办公室考点开放。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雅思单科重考仅适用于雅思机考的学术类 (A类) 和培训类 (G类) 考试。
考生只有在参加一次雅思全科机考,并于考试日起60天内注册方可参加一次单科重考。
自2024年4月1日起参加过雅思全科考试并获得成绩的考生,可在4月26日雅思单科重考开放报名后,登录微信小程序“雅思考试官方服务平台”进行考试报名。
2. Niche发布全美大学学术排名
美国知名排名和评论网站Niche近日发布了2024年全美最佳学术大学排名。此次排名的特点是文理学院表现亮眼,甚至表现出和美国顶尖院校分庭抗礼的实力。
和U.S. News、QS等知名院校排名榜单不同的是,Niche的院校排名直接将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和地区大学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避免了不同类型大学分别排名导致的信息差。排名结果更为直观。
在排名参考因素方面,Niche重点考量学校的录取率、教授得分、学生对学术打分、入学率、学生多样性、近6年毕业率、师生比和研究经费等因素。
其中,院校的录取率和教授得分占比最高,分别为16.9%和14.1%。
排名链接:https://www.niche.com/colleges/search/best-college-academics/
Joey
"Joey"是一个英文名字,通常被用作男性名字,但也可以是女性名字。这个名字有几个来源和意义,最常见的是作为"Joseph"或"Joanne"的昵称。对于"Joseph"来说,它源自希伯来语,意思是“增加”或“上帝将增加”。而对于"Joanne",则是英文女性名字,通常指“上帝是仁慈的”或“上帝的恩赐”。
在文化上,Joey作为一个名字很受欢迎,特别是在英语国家。在多部电视剧、电影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见到各种性格的Joey,这使得这个名字与多样性和亲切感相关联。例如,电视剧《老友记》(Friends)中的角色Joey Tribbiani,他是一个充满魅力、幽默感十足的演员,这一角色让Joey这个名字在90年代到2000年代初期非常流行。
尽管它可以用作正式的第一名字,Joey也常被用作宠物的名字,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友好、活泼的动物。
总之,Joey这个名字传递了一种友好、轻松的氛围,无论是用于人还是宠物,都能表达出亲切和温暖的感觉。
可为的很多,不可为的也很多
罗曼蒂克(Romanticism)
罗曼蒂克(Romanticism),也被称为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化、艺术和思想运动。它主要是对启蒙时代强调理性、秩序和古典主义形式的反动,提倡情感自由、个人主义、自然的美和人类的想象力。罗曼蒂克运动影响了文学、绘画、音乐、哲学和政治等多个领域,强调创作的主观性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特点
- 情感和个人主义:罗曼蒂克强调个人情感和直觉超过理性思考,认为个人的情感经验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 自然的崇拜:将自然视为美、真理和表达情感的源泉。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和未受破坏的环境成为浪漫主义艺术和文学的常见主题。
- 对过去的怀旧:特别是对中世纪的理想化,以及对民族传说和历史的兴趣,反映了对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失去的价值的怀念。
- 英雄和个体的典范:浪漫主义作品常常描绘个体对抗社会、自然或命运的英雄形象,强调独特性和个人奋斗的价值。
- 对异国情调的向往:浪漫主义作品中常有对远方国度、未知文化和神秘宗教的向往,表现为一种逃离现实的倾向。
影响
浪漫主义对后世艺术和文化的影响深远。在文学上,英国的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德国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法国的雨果(Victor Hugo)等人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音乐上,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肖邦(Frédéric Chopin)和李斯特(Franz Liszt)等人通过其作品表达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在绘画领域,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特纳(J.M.W. Turner)和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拜和强烈的情感表达。
总之,罗曼蒂克是一个跨文化、多学科的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和思想界限,为个人情感、自然美和人类想象力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我们没有真正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说实话,我们可能还距离遥远。
从词根词缀和单词起源的角度介绍一下,implausible
单词 "implausible" 由前缀 "im-"、词根 "plaus-",以及后缀 "-ible" 组成,整体意思是“不似乎合理的”或“难以置信的”。
-
前缀 "im-":这是一个否定前缀,来源于拉丁语,用在词根前,使原有的意思变为相反的意思。在拉丁语中,"im-" 是 "in-" 的变体,通常用于以 "p" 开头的词根前。因此,"im-" 加在 "plausible" 前表示否定,即“不”。
-
词根 "plaus-":来源于拉丁语 "plausibilis",意为“看起来值得赞扬的”或“可信的”,这个词根关联到 "plaudere",意为“拍手、鼓掌”,象征着某事物因为似乎合理或可信而值得赞扬或支持。
-
后缀 "-ible":这是一个形容词后缀,表示“可以...的”或“有...倾向的”,用于形成形容词,表示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或能够以某种方式被理解。
因此,"implausible" 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不似乎是合理的或不值得赞扬的,即它难以让人相信。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主张、论点或故事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或因为违反了常识而不太可能是真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implausible" 一词被广泛用于评价故事、理论、借口等的可信度,尤其是在它们看似缺乏逻辑、证据不充分或与已知事实相冲突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某个科学假设与现有的实验证据不符,人们可能会称之为 "implausible"。
plaus ible
impromptu
单词 "impromptu" 源自法语 "impromptu",这又来自拉丁语 "in promptu",意为“在准备中”或“即兴的”。这个表达结合了 "in"(在…中)和 "promptu"(源自 "promptus",意为“准备好的、即刻的”),本质上传达了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的行为或表现的概念。
-
前缀 "im-":在这个词中,"im-" 实际上是 "in" 的变体,用于表达“在…之内”或“进入”的意思,而不是像在许多英语单词中那样用作否定前缀。
-
词根 "promptu":来自 "promptus",是 "prompt" 的拉丁语原形,意味着快速的、立即的,或者准备就绪的。"Prompt" 本身表达了迅速反应或立即行动的意思。
因此,"impromptu" 直接指一个行为或表现是在没有预先准备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强调了即兴性和 spontaneity。这个词在英语中通常用于形容演讲、表演或任何形式的展示是未经事先计划或准备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或灵感即兴进行的。
例如,在艺术和音乐中,"impromptu" 可以用来形容即兴创作的作品;在日常交流中,它可以描述无准备的讲话或回答。"Impromptu" 这个词捕捉了即兴行动的自然流畅和未经雕琢的魅力,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于当下情况的快速、机敏的反应能力。
lucrative
单词 "lucrative" 源自拉丁语 "lucrativus",意为“有利可图的”,这个词又来源于 "lucrum",意为“利润、财富”。这里的词根 "lucr-" 指的是财富或利益,而 "-ative" 是一个形容词后缀,表示某物具有某种特征或倾向。因此,"lucrative" 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能产生利润或财富的,或者有益于增加财富的。
- 词根 "lucr-": 关联于财富和利润,表达了增加经济价值或盈利的概念。
- 后缀 "-ative": 用来形成形容词,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能力,因此 "lucrative" 指的是具有产生利润能力的属性。
随着时间的发展,"lucrative" 一词的使用扩展到各种场合,用以描述任何能够带来显著经济收益的活动、事业、投资等。例如,一个 "lucrative business" 指的是一个盈利丰厚的商业企业,而 "lucrative opportunity" 指的是一个有高度盈利潜力的机会。
"lucrative" 的用法通常带有积极的含义,强调了盈利能力或经济效益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基本的盈亏平衡。它体现了社会和个人对于经济成功和财富积累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在评价某些活动或机会时,盈利潜力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三本福音书,传统上认为是由路加(Luke)所写,他是一位医生,也是使徒保罗的密友和同工。《路加福音》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年到110年之间,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有序、详细的耶稣基督生平、事迹、教导和死亡复活的记载,特别强调耶稣对所有人的怜悯和救赎,包括贫穷者、罪人、外邦人和妇女。
特点和主题
-
普遍性的救赎:路加强调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不仅仅是犹太人的救主。他特别关注耶稣如何接触社会边缘人群,包括罪人、税吏和非犹太人。
-
怜悯和宽恕:路加福音强调耶稣的怜悯心肠,如耶稣对待罪人和犯错者的宽恕态度,在多个故事中都有体现,如浪子回头的比喻。
-
圣灵的工作:在路加福音中,圣灵的角色特别突出,从耶稣的降生开始,到他的公共事工中,圣灵一直是引导和赋能的力量。
-
祷告的重要性:耶稣在路加福音中多次被描述为在关键时刻祷告,展示了祷告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
-
财富和贫穷:路加福音关注财富与贫穷的主题,教导信徒应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物质财富。
-
女性的角色:与其他福音书相比,路加福音更多地提到女性,展示了他们在耶稣事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结构
《路加福音》可以大致分为几部分:引言(1:1-4),预言和耶稣的出生(1:5-2:52),耶稣的公共事工(3:1-21:38),耶稣的受难和复活(22:1-24:53)。这本书以对耶稣生平和教导的详细叙述,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救赎信息,并最终指向耶稣的复活和对全人类救赎的应许。
《路加福音》不仅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文献之一,也是西方文学和艺术中反复引用和描绘的主题来源。它的教导影响了无数人的信仰生活和道德观。
《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是新约圣经中的第二本福音书,广泛认为是四本福音书中最早被写成的一部。传统上,它被认为是约翰·马可(John Mark)所著,他是使徒彼得的同伴和助手。《马可福音》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公元60年到70年之间,主要是为罗马帝国的非犹太读者所写,目的是传达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死亡和复活的好消息。
特点
-
简洁直接:相比其他三本福音书,《马可福音》在叙述上更为简短和直接,专注于耶稣的行动和奇迹,较少涉及他的长篇教导。
-
行动导向:《马可福音》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和现在时态,展现了耶稣行动迅速、充满能力的一面,强调了他的神迹和教导的紧迫性。
-
人性的描绘:在《马可福音》中,耶稣的情感和人性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包括他对人群的怜悯、愤怒对抗假冒为善的行为,以及在客西马尼园的苦闷。
-
门徒的无知和失败:《马可福音》特别强调了门徒的理解上的缺陷和他们的失败,这可能是为了提醒读者,即使是最亲近耶稣的人也会犯错和失败。
-
强调耶稣的受难:虽然所有四本福音书都记载了耶稣的受难和复活,《马可福音》对耶稣受难的描绘特别详细,强调了耶稣为人类的救赎而受的苦。
结构和内容
《马可福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耶稣的公共事工(1:1-8:30),前往耶路撒冷和在那里的事工(8:31-10:52),以及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周、受难、死亡和复活(11:1-16:20)。
意义
《马可福音》对基督教信仰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提供了耶稣生平和事迹的核心记载,也展示了耶稣作为弥赛亚和上帝之子的身份。通过其简洁有力的叙述风格,这本福音书传递了耶稣基督的信息,对早期基督教传播和理解有着深远的影响。
《约书亚记》
《约书亚记》是希伯来圣经和基督教旧约中的第六本书,紧随《申命记》之后,讲述了以色列人在约书亚的领导下进入并征服迦南地的故事。这本书以摩西的继承者、以色列的军事领袖和精神领袖约书亚的名字命名,展现了以色列人从旷野漂泊到定居应许之地的过渡。
主要内容
《约书亚记》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
-
征服迦南(约书亚记1-12章):描述了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过约旦河,征服迦南地的过程,包括击败耶利哥城和艾城,以及对南部和北部联盟的战役。
-
分配土地(约书亚记13-21章):详细记录了迦南地被分配给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情况,体现了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应许得到实现。
-
总结和约书亚的告别(约书亚记22-24章):包括一些部族返回他们在约旦河东的土地,约书亚对以色列人的最后讲话和他的去世。约书亚在他的告别演讲中强调对上帝的忠诚,警告人们不要追随其他神明。
主题和意义
- 上帝的应许:《约书亚记》展示了上帝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所做的应许(给予他们的后裔迦南地)的实现。
- 领袖的角色:约书亚作为摩西的继任者,是上帝选定的领导者,他的智慧、勇气和对上帝的忠诚成为以色列人取得胜利的关键。
- 忠诚与背叛:书中通过不同事件,如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的故事,强调了对上帝的忠诚以及违背上帝命令的后果。
影响
《约书亚记》不仅是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的重要部分,也是理解以色列民族早期历史和信仰的关键文献。它反映了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如何在上帝的指引下建立自己的国家。此外,这本书中的征服和战争故事,以及对土地的分配,对后世的犹太人和基督徒有着深远的宗教和文化影响。
玉外纳(Juvenal)
玉外纳(Juvenal),全名戴西姆斯·尤尼乌斯·尤文纳利斯(Decimus Junius Juvenalis),是一位古罗马讽刺诗人,活跃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初。他是罗马讽刺诗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其作品为后世提供了洞察罗马帝国社会习俗、道德和政治状况的独特视角。
生平
关于玉外纳的生平信息非常有限,主要来源于他的作品和少数古代文献的零星记载。据推测,他出生于公元60年左右,可能出生于阿奎努姆(Aquinum,今意大利境内)一个贫穷的自由民家庭。玉外纳的大部分生活可能都在罗马度过,他的讽刺诗作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的各个方面。
作品
玉外纳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讽刺诗集,通常简称为《讽刺集》(Satires),共16篇。这些讽刺诗以尖锐、犀利的笔触批评了罗马帝国时期的社会弊病,包括贪婪、虚伪、道德堕落、贫富差距以及对权力的追逐等。
他的讽刺风格以其尖酸刻薄、黑色幽默而闻名,他不留情面地揭露了罗马社会的伪善和腐败,展现了对罗马社会精英和权力结构的深刻批判。他的作品因深具洞察力和文学价值,成为罗马文学的经典之作。
影响
玉外纳的讽刺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他的作品被广泛阅读和引用,影响了许多欧洲讽刺作家和诗人,包括乔叟(Geoffrey Chaucer)、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和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玉外纳通过其作品展示了讽刺文学作为社会和政治批评工具的力量,其名言“谁将守护守护者本身?”(Quis custodiet ipsos custodes?)至今仍广为引用,体现了他作品的持久影响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