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论

  1. 了解网络、互联网、因特网基本概念、历史与诞生时间
  2. 理解分组交换
  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时延)
  4. 理解网络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相关概念、具体3个分层模型

计算机网络,简称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等。互联网,或称互连网,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了覆盖范围更大的计算机网络。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因特网,俗称互联网,世界上最大的互连网络。路由器是计算机但不是主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互联网把许多网络连接起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直接连接计算机的网络是物理网络,互联网是由物理网络集合构成的逻辑网络。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历史与诞生时间 第一阶段: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ARPANET1983年因特网。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NSFNET,三级: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第三阶段:多层级ISP结构的因特网。用户要通过ISP(因特网服务提供者)才能连接到因特网。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所有连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用户直接使用)和核心部分(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就是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进程)进行通信。

分组交换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报文是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发送报文前,把较长的报文分为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加上由必要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构成分组,也称。分组的首部也称包头。分组是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分组交换技术,计算机将分组通过通信链路直接发送给分组交换机,分组交换机收到一个分组后先将分组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部首,按照部首中的目的地址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分组交换机。由于每个分组交换机都是将收到的分组先存储下来再转发出去,也称为存储转发方式。分组交换机有输出缓存,也称输出队列,大量数据需要从某链路转发就得排队,输出缓存已满时将发生分组丢失,此时网络发生了拥塞。分组在传输中是逐段占用:在哪段链路就占用哪段链路的资源(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产生新问题:转发时的时延、通信量较大时的网络拥塞、携带控制信息的开销

 

计算机网络最简单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①局域网LAN,②城域网MAN,③广域网WAN(也称远程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④个人区域网PAN(也称无线个人区域网)。若CPU之间的距离非常近(1M的数量级即以下),一般就称为多处理机系统。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速率,也称数据率比特率,最重要的指标,bit/s。特别注意,kbit/s=103bit/s,Mbit/s=106bit/s,Gbit/s=109bit/s,Tbit/s=1012bit/s,而1KB=210B=210×8bit,1MB=220B=220×8bit,1GB=230B=230×8bit。②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是单位时间从网络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bit/s。③吞吐量,也称吞吐率,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④时延,也称延迟迟延,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发送时延,也叫传输时延,是主机或路由器将分组发送到通信线路上所需要的时间,等于分组长度/发送速率(或分组长度/信道带宽)。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距离而花费的时间,等于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排队时延,在路由器的输入队列输出队列的等待时间,长短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通信量很大时会发生队列溢出,使分组丢失,这相当于排队时延为无穷大。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电磁波在线路的传播速率),所以减小的只是发送时延。

丢包率,即分组丢失率。分组丢失分为两种:分组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比特级差错,被结点丢弃、分组到达一台队列已满的分组交换机时,因为没空间所以分组交换机将到达的分组或已排队的分组丢弃。丢包率反应了网络的拥塞情况,无拥塞时,0;轻度拥塞,1%~4%;严重拥塞,5%~15%。⑥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一般超过50%就要扩容。

网络分层通信体系结构相关概念 网络协议,简称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明确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时序、在发送或接收数据时要采取的动作等问题,包括了三要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语义(各个控制信息的具体含义)、同步(或时序,事件实现顺序和时间的详细说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换种说法就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完成的功能。按照层次结构设计的好处有: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有利于功能复用、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OSI参考模型,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TCP/IP参考模型,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应用层 最高层,任务是如何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交互的数据单元是报文

运输层 任务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这层传输应用层报文。有复用和分用的功能。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协议数据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协议数据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 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将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转发以到达目的主机。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输。在TCP/IP体系中,网络层使用IP协议,分组也称IP数据报,简称数据报。

链路层 任务是在相邻结点(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者两个路由器之间)之间的链路上传输以为单元的数据。

物理层 最底层,任务是在传输媒体上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所利用的物理媒介在物理层下面,有时称为第0层。

注意,无论在哪一层传送的数据单元,都能表示为分组。。。

实体是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经常就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者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各层协议就是在各个水平的对等层之间传递数据时的各项规定。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就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下层协议对上层是透明的,即虽然存在却看起来好像不存在。服务是垂直的,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只有能被上层实体看到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第二章 物理层

1.了解通信系统通用模型

2.了解常用传输介质

5.了解复用相关概念

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向数据链路层屏蔽掉硬件设备、传输媒体、通信手段这些差异;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完成传输方式的转换。

数据通信系统包含源系统(发送方或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或接收方)。信号分为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两种。传输方式包括并行和串行,异步和同步,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传输媒体分为引导型传输媒体和(双绞线、电缆、光纤)非引导型传输媒体(无线传输)。局域网中主要使用双绞线。同轴电缆主要出现在用有线电视网的小区内。光纤,单模光纤远距离,多模光纤近距离。

互联网接入技术:ADSL(数字用户线接入,对现有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成本低且易于实现,但是带宽和质量差异大),HFC(光纤同轴混合网接入,频道很宽,能利用已大面积覆盖的有线电视网,但有线电视网改造为HFC网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时间),FTTx(光纤接入,最佳的带宽和质量,但成本太高)。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理解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理解装帪、差错控制、透明传输

4.熟练掌握以太网的相关知识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所以可以连接多个计算机,不过必须使用专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

装帧 网络层的IP数据报下传到数据链路层成为帧的数据部分,在前后分别加上首部和尾部,封装成一个完整的帧。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传输帧。数据链路层的接收方为了能以帧为单位处理接受的数据,要进行帧定界,以正确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首部和尾部的作用之一就是进行帧定界。帧定界的多种实现方法:在传输的帧和帧之间插入时间间隔(如以太网)、首部设一个帧长度字段来定位(不适合数据链路层)、每个帧首尾添加特殊的帧定界标志(面向字符的传输中,可以使用某个不可打印的控制字符作为帧定界符)等等。

透明传输 对上层交给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面对字符的数据链路可以采用

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添加转义字符)。对于面向比特的链路,可采取比特填充。PPP协议中帧定界标志为“01111110”,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发送前数据部分逢五个1就填一个0,接收后数据部分逢五个1就删一个0。

差错控制 在数字通信中利用编码方法对传输中产生的差错进行控制,以提高数字消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自动请示重发ARQ和前向纠错FEC是进行差错控制的两种方法。误码率指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差错检测是差错控制的基础。利用差错检测码EDC是实现差错检测的基本原理(要发送的数据DATA的差错检测码EDC=f (DATA),将DATA与EDC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得到数据DATA’,若EDC≠EDC’=f (DATA’)则认为检测出差错。注意,接收方未检测出差错并不代表传输的数据中一定没有差错,只是概率极小)。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里通过差错检测并接受的帧,都以接近1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接收端丢弃的帧虽然曾经收到了但因为有差错又被丢弃,即没有被接收。综上,近似地,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均无差错。

循环冗余检验 数据链路层通常采用循环冗余检验技术CRC进行差错检测。①假设代传送的数据D=101001(d=6),生成式G=1101(G (X)=X3+X2+1,r=3),经过模2除法运算得到冗余码R=001(R=D‧2r/G的余数,比特数为r),②将冗余码拼接在数据D后面作为d+r比特的帧101001001发送出去,③接收端将收到的数据除以同样的除数生成式G(模2运算),检查得到的余数R’。若无差错,余数一定为0;出现误码时,余数R’=0的概率是极小的。

可靠传输 发送端发送什么,在对应的接收端就收到什么。要求上层实体间的数据传输,无比特差错、分组丢失、分组重复、分组失序。可靠传输协议是要在不可靠的信道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滑动窗口帮助解决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自动请求重传ARQ(停止等待、超时重传、滑动窗口、回退N帧、选择重传)。信道利用率U=TD/(TD+RTT+TA)=(L/C)/T(发送分组用时TD,等于分组长度L除以数据传输率C;TA是发送确认分组需要的时间;RTT是往返时间;发送周期T等于TD+RTT+TA)。信道吞吐率=信道利用率×发送方的发送速率。

停止等待SW协议,也就是发送窗口为1的GBN协议

回退N帧GBN协议,假设接收窗口大小为4

选择重传SR协议,只重传出现差错的帧

媒体介入控制/介质访问控制,两大类:静态划分信道(FDM、TDM、WDM、CDM)、动态划分信道(随机接入(ALOHA、CSMA、CSMA/CD、CSMA/CA)、受控接入(集中控制的多点轮询协议、分散控制的令牌传递协议))。ALOHA,随机发送,想发就发。CSMA,多址接入、载波监听(CSMA/CA,碰撞避免,对于无线局域网;CSMA/CD,碰撞检测,对于有线局域网。)

局域网 使用广播信道。主要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形、树形。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的。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全球唯一,48位二进制,常用6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以太网 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总线型、星型(逻辑总线型)。提供无连接(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不可靠(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服务。10BASE-T以太网,传送基带信号的双绞线以太网,传输速率为10Mb/s。

帧格式 类型字段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把接收到的MAC数据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FCS是帧检验序列,使用CRC检验。有帧开始定界符但没有帧结束定界符是因为采用了曼彻斯特编码,发送数据时一定有电压变化而不发送时电压不会变化,所以不必加上帧结束定界符,且帧之间会有最小间隔。

CSMA/CD,全称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许多计算机以多址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协议的实质是载波监听(发送前先监听)和碰撞检测(边发送边监听,半双工网络)。先监听后发送还会冲突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传播的速率是有限的。最迟要(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也就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或总线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才能知道发送的数据有没有与其它数据发送碰撞。碰撞后重传的时间通过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确定,最多重传16次。若帧过短,可能在帧发送完毕后才发生碰撞,那么发送方是不知道发生了碰撞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小帧长=2τ×数据传输速率。以太网的最短帧长为64B。(电磁波在1KM电缆中的传播时延约为5μs。10Mbit/s以太网争用期为512比特发送时间,即51.2μs,因此总线长度不能超过5120KM,实际2500KM)

 

扩展以太网 利用转发器、集线器或者光纤在物理层扩展的以太网是一个碰撞域(冲突域,在任意时刻,每个碰撞域中只能有一个站点在发送数据),都仅仅相当于延长了共享的传输媒体。不同系统使用不同的以太网技术就不能用集线器将它们互连起来。网桥和以太网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网桥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依靠转发表(转发数据库或路由目录)来转发帧,它将多个以太网连成更大的以太网,原先的以太网被称为一个网段,各个网段都是被隔离开的碰撞域。当网桥收到一个帧时不会向所有接口转发这个帧,而是先检查目的MAC地址,再确定将该帧转发到哪个接口或者将它丢弃掉(也就是过滤)。网桥在转发帧时不会改变帧的源地址。网桥的优点: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扩大物理范围;提高可靠性;可以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不同速率的以太网。网桥分类:透明网桥、源路由网桥。以太网交换机实质是多接口网桥。

透明网桥,透明是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即插即用,通过自学习算法逐步建立转发表(基本思想是,如果网桥现在能够从接口x收到从站点A发来的帧,那么以后就可以从接口x将一个目的地址为A的帧转发到站点A)。源路由网桥,在发送帧时把详细的最佳路由信息放在帧的首部中,具体方法是源站以广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

虚拟局域网VLAN,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管理员可以通过逻辑配置来建立多个逻辑上独立的局域网:将连接在交换机上的站点按需要划分为多个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每个逻辑组是一个VLAN。同属于一个VLAN的站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而不属于同一个VLAN的站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连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的两个站点可以属于不同的VLAN,属于同一个VLAN中的两个站点也可能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上。基于交换机接口的VLAN,在逻辑上交换机为每个VLAN维护一个转发表,并且仅在同一个VLAN内的接口间才能转发帧,从而将一个物理的交换机划分成多个逻辑上独立的交换机。某些VLAN要跨越多个交换机时,互连VLAN交换机较好的办法是使用VLAN干道技术,trunk技术(将交换机的某个接口配置为trunk接口,两个交换机间用一对trunk接口互连)。

 

第四章 网络层

1.领会物理网络与虚拟IP网络的概念

2.熟练掌握IP地址、地址解析与ARP协议、IP数据报格式

3.掌握子网、超网的应用

4.熟练掌握IP路由表及IP路由、IP数据包转发

5.了解IP层其它协议

没有一种单一的网络能适应所有用户的需求。TCP/IP体系在网络互连上采用的做法是在网络层采用了标准化协议,但相互连接的网络则可以是异构的。参与互连的计算机网络都使用相同的网络协议,因此可以把互连后的计算机网络看作一个虚拟互联网络,简称虚拟IP网IP网,也就是逻辑互连网络(互连起来的各种物理网络(互连的底层网络)的异构性客观存在,但利用IP协议可以使他们在网络层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络)。互联网可以由多种异构网络互连组成。

IP地址 整个因特网就是一个单一的逻辑网络。IP地址给因特网上每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32位标识符。

IP地址的编制方式 ①分类编址:{<网络号>,<主机号>}

A类1~127,B类128.1~191.255,C类192.0.1~223.255.255(保留地址(私有地址):A类10.0.0.0~10.255.255.255,B类172.16.0.0~172.31.255.255,C类192.168.0.0~192.168.255.255);②划分子网:{<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在两级IP地址的基础上自行决定划分成三级IP地址。两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网络号全1,主机号全0;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网络号+子网号全1,主机号全0。子网掩码与IP地址逐位相与就得到子网网络网址(相与运算:0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0,1和任何数相与都等于任何数本身),③无分类编制CIDR:{<网络前缀>,<主机号>},记法为IP地址后加上“/+网络前缀位数”,如128.14.32.0/20。子网掩码,地址掩码:网络前缀全1,主机号全0。路由聚合,也称构成超网,就是将多个子网聚合成一个较大的子网,具体方法时将网络前缀缩短。在查找路由表时就依据最长前缀匹配。在CIDR中子网号是可以全1或者全0的。【特殊的IP地址,只能在特定情况使用:①网络号全0,主机号全0,可作为源地址,代表在本网络上的本主机;②网络号全0,主机号host-id,可作为源地址,代表在本网络上的某台主机host-id;③网络号全1,主机号全1,可作为目的地址,代表在本网络上进行广播,各路由器均不转发;④网络号net-id,主机号全1,可作为目的地址,代表对net-id上的所有主机进行广播;⑤网络号127,主机号非全0或非全1的任何数,可作为源地址,可作为目的地址,环回地址,用于本地软件换回测试。】

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IP地址是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使用的地址,是一种逻辑地址。数据链路层看不到数据报的IP地址。

地址解析与ARP协议 已知机器的IP地址(或物理地址),需要找到它的物理地址(或IP地址)。ARP地址解析,RARP逆地址解析。在支持硬件广播的局域网中可以使用ARP协议来解决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动态映射问题,主要方法是在主机ARP高速缓存中存放一个本局域网内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表,并且映射表不断动态更新(新增或超时删除)。ARP cache中每个映射地址项目都设置了生存时间,凡超时了就删除(因为地址映射可能发生更改)。

使用ARP的4中典型情况:①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此时用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②发送方是主机,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的主机,此时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③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本网络上的一个主机,此时用ARP找到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④发送方是路由器,要把IP数据报发送到另一个网络上 的主机,此时用ARP找到本网络上的另一个路由器的物理地址。不需要发送ARP请求分组的情况:①ARP缓存中已有该IP地址项目;②广播分组。物理地址的形式是多样的,在通信中使用IP地址并调用ARP寻找相应物理地址能简化过程。

IP数据报格式 版本,IP协议的版本,IPv4或IPv6;首部长度,单位为4B,固定长度为20B所以该字段最小为0101,也就是5;区分服务,指示希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总长度,单位为1B,该字段长度为16位所以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216-1B,但一般不会达到因为会分片;标识,帮助分片后的数据报分片在目的地能正确地重装成为原来的数据报;标志,最低位MF,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表示这是若干分片的最后一片,中间位DF,DF=1表示不能分片,DF=0才允许分片;片偏移,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以8B为单位,也就是说每个分片的长度都是8B的整数倍;生存时间TTL,数据报在网络中的寿命,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减小1,TTL=0时丢弃数据报,防止被错误路由的数据报无限制地在因特网中兜圈子;协议,指出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哪种协议,特别记住TCP是6,UDP是17;首部检验和,只检验首部。

最大传送单元MTU,链路层数据帧可封装数据的上限,以太网的MTU是1500B。同一数据报的分片使用同一个标识。标志字段中,只有DF=0时MF才是有意义的。

IP路由表及IP路由、IP数据报转发 IP路由表包括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接口。在互联网上转发数据报是从一个路由器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为了更有效的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的机会,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共两种:ICMP差错报告报文(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超时、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ICMP询问报文(回送请求和回答、时间戳请求和回答)。不应发送ICMP差错报文的情况:对ICMP差错报告报文不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第一个分片的数据报片的所有后续数据报片都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多播地址的数据报都不发生ICMP差错报告报文、对具有特殊地址(如127.0.0.0或0.0.0.0)的数据报不发送ICMP差错报告报文。ICMP的应用:PING(测试两主机之间的连通性,分组网间探测,使用ICMP回送请求和回答报文)、traceroute/tracert(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使用ICMP超时差错报告报文)。

路由算法可划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策略(非自适应,适合简单的小网络)和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自适应,适合较复杂的大网络)两类。因特网将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个小的自治系统(AS是在单一的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的度量以确定分组在AS内的路由,同时使用一种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确定在AS之间的路由),因此需要两种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有RIP和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有BGP)。

路由信息协议RIP,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要求网络中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从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唯一最佳距离记录(这是一组距离,即距离向量)。距离也称跳数,即从源端口到目的端口所经过的路由器个数,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特别注意,从一个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为1)。RIP允许一条路由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为16代表网络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路由器刚开始工作时只知道直接连接的网络的距离,接着每个路由器也只和数量非常有限的相邻路由器交换并更新路由信息。若干次更新后,所有路由器都会知道到达本自治系统任何一个网络的最短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的地址(收敛了)。RIP协议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自己的路由表。按照固定时间间隔交换一次路由信息,路由表根据新信息更新路由表,若超过一定时间没收到某条路由项目的更新报文则把该路由项目记为无效(不可达,距离设置为16),再过一段时间还未收到则将其删除。

特点:好消息传播快,坏消息传播慢。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进行传送。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使用洪泛法向本自治系统内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即通过所有输出端口向所有相邻路由器发送信息,而每个相邻路由器又再次将此信息发送给它所有相邻路由器(除了发送给它的那一个),也就是广播,最终整个区域内所有路由器都收到该信息的一个副本。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了变化,路由器才会向所有路由器洪泛发送此信息。最终所有路由器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为了使OSPF用于规模很大的网络,将自治系统分为若干区域。主干区域的标识符为0.0.0.0,路由器分主干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OSPF特点:更新过程收敛快。RIP选择跳数最少而OSPF选择代价最小。OSPF使用IP数据报进行传送。

边界网关协议BGP,在配置BGP时每个AS至少有一个路由器作为该AS的BGP发言人(往往选择边界区域路由器)。BGP发言人负责在AS之间交换网络可达性的信息(也就是要达到某个网络所要经过的一系列AS,是一组完整的路径,路径向量),找到较好的路由。BGP支持CIDR。由于采用了路径向量所以很容易避免兜圈子。在BGP刚运行时BGP对等方之间要交换整个BGP路由表,此后只需要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BGP是应用层协议,借助TCP传输。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是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任务是转发分组。整个路由器的结构分为路由选择(控制部分,核心部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任务是构造、更新、维护路由表)和分组转发两个部分。分组转发部分包括三部分: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一组输出端口。收到RIP/OSPF分组等,把分组送往路由选择处理机;收到数据分组,查找转发表并输出。

三层设备 路由器可以互连两个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段,网桥可以互连两个物理层和链路层不同的网段,集线器不能互连两个物理层不同的网段。网桥、交换机能隔离冲突域,路由器能隔离冲突域也能隔离广播域。

第五章 传输层

1.掌握端口的概念

2.了解UDP协议

3.了解TCP报文格式

4.理解TCP可靠传输机制

5.理解TCP流量控制

6.理解TCP拥塞控制

7.了解TCP连接建立与释放机制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运输层有复用(应用层所有进程都可以通过运输层再传送给IP层)和分用(运输层从IP层收到数据后必须交付给指明的应用进程)功能,所以必须给每个应用进程一个明确的标志。

端口是应用层和运输层之间接口的抽象,端口号是应用进程的运输层地址,端口号只有本地意义,不同主机可以有相同端口号。IP地址+端口号称为套接字地址。在运输层协议数据单元(TCP报文段或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必须包含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端口号长16bit,分三类:熟知端口、登记端口、动态端口。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只在IP数据报服务之上增加了复用分用和差错检测功能。UDP是无连接的(减少开销和发送数据之前的时延),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也不使用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允许在网络拥塞时丢失一些数据,适合实时)),是面向报文的(对应用层交付下来的报文不分组,必须选择合适大小的报文,适合一次性传送少量数据),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通信,用户数据报首部只有8B。UDP检验时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检验。

传输控制协议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每条TCP连接只有两个端点(点对点,由套接字地址标识),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按序到达),提供全双工通信,是面向字节流的(TCP把应用层程序交付下来的数据看作是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

TCP报文格式 在一个TCP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每个字节都按序排序,整个数据的起始序号在连接建立时设置。序号,本报文段所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确认号,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在确认报文段中使用),TCP采用累计确认;数据偏移,TCP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TCP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也就是首部长度,单位为4B;保留,目前设置为全0;6个标志号:紧急URG(URG=1,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确认ACK(ACK=1时该字段有效),推送PUS(PUS=1,不累积就交付,及时),复位RST(RST=1表示TCP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释放连接重建;也用来拒绝非法报文段或拒绝打开一个连接),同步SYN(用来建立连接,SYN=1且ACK=0时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的响应报文段中SYN=1且ACK=1),终止FIN(用来释放连接,FIN=1表示该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连接);窗口,指示发送该报文段一方的接收窗口大小,用来控制对方发送的数据量,单位为1B;检验和,检验部首和数据,检验时要加上12B的伪首部;紧急指针,URG=1的时候有意义,指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的字节数;选项,长度可变。

TCP可靠传输 差错检测、序号、确认、超时重传、滑动窗口等。①数据编号与确认,累积确认也就是对所有按序接收到的数据的确认,确认号表示接收方希望下次收到的数据中第一个数据字节序号。延迟确认。收到有差错的就丢弃,不发送否认信息;收到重复的也丢弃,但是要发送确认信息。已接收但是失序的先缓存起来,等接收到期望收到的再一起确认。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会给它设置一个计时器,超时了还没收到确认就重传。②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发送方已发送但未被确认的字节数不能超过发送窗口的大小,被确认后窗口前移。发送窗口的大小是会变化的。③超时重传,需要大于报文段的往返时间RTT。④快速重传,假设分组M1被接收并确认,M2丢失,M3、M4、M5成功发送并被放入缓存,此时发送方会一连接收到三个重复的对M1的确认,因此知道M2出问题,立即重传M2而不必等待M2的计时器超时。一连收到3个重复确认就重传。⑤选择重传,选择确认允许通知发送方所有正确接收了但是失序的字节块,避免无意义重传。

TCP流量控制 解决因为发送方发送数据太快而导致接收方来不及接受,造成接收方缓存溢出的问题。流量控制是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是个端到端的问题。

TCP拥塞控制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使得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是全局性的过程。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控制的算法:①慢开始和拥塞避免,②快重传和快恢复。

连接建立与释放机制 三报文握手,四报文握手。不考。

第六章 应用层

1.了解DNS、WWW 、FTP、SMTP应用层协议。

---------------------------------------------------------------------------------

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位置不同的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物理链路层、网络层)组成拓扑结构: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网状。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传输方式:有线、无线。传输方向:单工(单向)、双工(同一时间内单向)、全双工(双向)。传输对象(方式):单播、多播、广播。数据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OSI参考模型:物理层(比特流传输)、数据链路层(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间通信)、网络层(IP寻址和路由选择)、传输层(建立、维护、管护端到端连接)、会话层(建立、维护、管理会话连接)、表示层(数据格式化、加密、解密)、应用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TCP/IP参考模型:网络接口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理层(bit):最贴近于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的。

四大特性机械特性(接口。双绞线的水晶头和光纤头)、电气特性(用电)、功能特性(线路上电平电压特性)、过程特性(实现不同功能所发射信号的顺序)。

两种信号模拟信号(连续的)、数字信号(离散的)。调制:转换成为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为数字信号。编码的步骤:采样、量化、编码。

传输介质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制作标准:568B橙白 橙 绿白 绿 蓝白 蓝 棕白 棕、568A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棕白 棕。100~500M最多加4个集线器)、光纤(单模光纤100KM、多模光纤2KM)、同轴电缆(已淘汰)、无线

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复用技术:一种在传输路径上综合多路信道,然后恢复原机制或解除终端各信道复用技术的过程。将多种不同信号在同一信道上传播,复用技术帮忙区分信号。

物理层的四种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划分频率)、时分复用TDM(划分时间段)、波分复用WDM(根据光波波长)、码分复用CDM(同一时间段同一频率根据传输的数据的编码)

数据的传输方式:根据同时间传输数量(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根据数据报文的双方的行为(同步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步,按帧发送、异步传输)、通过传输的信号(基带传输:数字信号、频带传输:模拟信号)、传输方向(单工、双工、全双工)、传输对象(单播、多播、广播)

数据链路层(帧):物理层和网络层间的协议,提供邻接结点的数据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由帧头(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类型)、数据、帧尾(校验)组成两种传播方式:单播、广播。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播、差错检测。

局域网中的设备:集线器(物理层)、网桥(之间)、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总线型的局域网,广播。以太网数据帧中,MAC(介质控制访问)、LLC(逻辑控制访问)

 

  • 1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