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站在权利的优势场,其实你不用可以谋划什么,就可以直接顺利交流.
这个时候打破预期,就要对别人更加尊重.
例子: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跟每一个在场的人员握手并询问名字。
交流中弱势一方的预期是在,希望得到对方尊重,而不是工具人。
如果站在劣势场,想要获得对方的青睐就要说到大佬希望的话,而不是拍马屁.
黄金语句:所有人都认为你的优势在A,但我认为实际在B。(打破预期,顺应了张力)
权力者的欲望预期是自己的东西,被真诚的具体的准确的看见。(相当于让自己更加清楚的感知到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权利者自己的欲望被肿胀,盲目满足了。交流的人越来越谗媚,但这并非有权力者想要的。他要的是自身价值的精确体现。
罗胖与大佬交流,直接说明了自己喜欢对方不被大众看到的东西。
区别
他们都来自人际交往当中,社会关系的结构性抑制。
赞美真的好吗
很多时候很多书把赞美赋分为一种规律。成为一种信仰,似乎只要赞美了别人,自己也能得到别人的赞美。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赞美会沦为拍马屁很多时候赞美会沦为拍马屁(尤其是那些经常受到赞美的人。) 变得俗不可耐。而别人也只能相应的回应我们同样是不可能的话语。两人之间的交谈变成了客套话。
弱者希望被别人赞同。这是因为。他需要别人来恒定自己的价值,而强者的价值已经被很多人评价,而且衡量过了。这个时候赞美就纯纯拍马屁了。
如果没有打破预期会怎么样?
你会变成他心里的群众演员。变得毫无存在感。是在完成工作。
还有可能。有些时候我们不愿意赞美别人,是因为赞美别人是一种变相的对自己的贬低。
如果两个人的关系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的自由是相对关系。有些时候我们承认了别人的自由。就相当于剥夺了自己的主体性。
其实客套性的说话,也仅仅是需要彼此的目光来维持现有而且仅有的存在感。
如何打破别人预期?
无意识友善策略性冒犯。
两个字,真诚。
真诚到让自己有点不舒服的那种真诚。对方也同样能够在生理层面感受到。
例子:
我对商学院一位学员跟他的妻子在路边等车。等了很久终于有车位了,这正准备停进去,突然两个彪形大汉开着车飞奔进去了等下了。这位学员于是上前理论,说出了一下经典的话语,让那两个彪形大汉成功的让出了车位。
图中红字。能让人感觉明显的生理不适。所以从这一点上打破了对方对我们说话的预期。这样的语气对方不太可能我们是伪装出来的。所以我们大概率会选择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