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知识点汇总

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 7层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栈道  ---  4层或5层

OSI:

应用层   抽象语言(人类语言) -->编码

表示层   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   提供应用程序的会话地址

上三层为应用程序对数据流量进行加工以及处理的阶段

下四层负责数据的传输

传输层  分段、端口号      TCP/UDP

网络层  internet协议  -IP IP地址 逻辑(临时)寻址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PPP/HDLC/FR/ATM。。。。。。  控制物理层

物理层

分段:数据包容量不宜过大,否则影响传输效率及共享带宽;分段大小由MTU决定;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

端口号: 0-65535  其中1-1023 注明端口  用于默认标记固定服务  

                   1024-65535 动态端口 高端口  用于随机对应终端的各种进程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传输层的基本协议,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 --- 分段、端口号

TCP:传输控制协议 ---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除了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   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传输 4种可靠机制    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

详解  TCP三次握手、4次断开

IPV4报头:标准长度20字节 -- 可扩展到60字节

在HCIA阶段,数据链路层仅关注了一种协议--- 以太网

以太网在2层主要负责两个功能---1、控制物理层(该层的基本功能) 2、提供MAC地址进行物理寻址(以太网的额外的功能)

名词注解:

  1. MTU  最大传输单元  传输层对数据分段的大小
  2. 封装  数据从高层向低层的加工过程,过程中数据封装每层的头部,不断变大
  3. 解封装 数据从低层向高层的识别过程,过程中需要读取,删除部分头部,不断变小
  4. PDU  -- 协议数据单元  各层数据在封装完成后,对数据的单位称呼

应用层---报头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 比特 

5.ARP --地址解析协议  通过对端的一种地址来获取对端另一种地址

AARP 正向ARP -- 已知同一网段的ip地址,通过广播来获取该ip对应的MAC地址

反向ARP --- 已知对端的MAC地址,获取本地的ip地址;

FARP -- 无故ARP  使用AARP,来查询本地的ip地址; --- 用于ip地址的冲突检测

6.DNS-- 域名解析服务  通过域名地址,查询对应的ip地址;主要用于http、https等服务

7.TCP/IP与OSI的区别

  1. 层数不同  
  2. OSI模型的网络层支持所有的网络层协议,TCP/IP的网络层实际被成为internet层,仅支持IP协议;
  3. TCP/IP协议栈道支持跨层封装

跨层封装--- 应用层数据直接封装于3层报头或者2层报头;

封装3层报头:同一广播域内的服务型协议--ARP/OSPF..... 使用的设备均为3层设备

封装2层报头:同一交换网络内的二层设备服务型协议---STP

正常应用程序封装的数据流量不做跨层处理

因此跨层封装的意义在于更快的完成服务型协议间的沟通计算

跨层封装时,部分层面的功能,必须由其他层面来辅助完成;

--- 4层的分段、端口号(区分进程)

跨层封装到3层报头时,IPV4报头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片,之后每片内容填充于报头中,携带到目的地;

3层报头中还存在协议号,用于对标后方所封装的协议0-255,6代表TCP/17代表UDP;

其余数字每一个皆对应一个固定的跨层封装协议

2层报头中也有类似的功能来实现分段、进程区分;

主讲以太网:在非跨层封装到2层时,以太网使用第二代数据帧,该帧不具备分片功能,仅存在类型号,可用于区分进程;

故一旦数据被跨层封装到二层时,将启用第一代以太网封装;

第一代封装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了两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LLC层负责分片和提供类型号来区分进程,MAC层用于提供MAC,以及控制物理层;

LLC层 --802.2标准   MAC层-802.3标准

重点---- 数据包转发过程

源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数据封装,从高层封装到物理层;过程中基于应用层流量,选择传输层的协议和端口号;基于目标ip地址、目标MAC来封装3层和2层头部;

获取目标ip地址方式:

  1. 本地已知
  2. 访问网页基于域名,通过DNS服务器进行解析
  3. 终端客户端软件提前存储服务器ip地址,直接访问服务器,基于服务器中转来与实际目标通讯;

获取目标mac地址方式:使用ARP请求通过广播的形势来获取同一广播域设备的mac地址;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后,先查看数据中的源mac地址,然后将其与对应的入口记录;之后基于目标mac地址,查询本地的MAC地址表,若表中存在记录,按照记录对应接口单播转出;若没有记录,需要洪泛该流量 ---  除流量进入接口外,其他所有接口复制转出;

终端访问另一设备时,在获取目标ip地址后,关注目标ip地址是否和本地处于同一网段;若在同一网段,使用ARP获取对端mac地址后,单播通讯;

或目标ip地址与源头不在同一网段,将封装目标MAC地址为本地的网关位置;之后数据进入路由器,又路由器将数据基于路由表路由转发到目标地点;

数据在跨网段传输过程中,源、目ip地址正常不变化,但源、目MAC地址在每一个广播域中重新编写,用于该广播域内的物理寻址;

MAC地址:由48位二进制构成,使用16进制标识;全球唯一,出厂时烧录到芯片中;

二、

IPV4地址:32位二进制构成  点分十进制标识  

分类:ABCDE  

其中ABC为单播地址  --- 唯一即可作为目标ip地址,也可作为源ip地址;---只有单播地址可以配置为各个节点的ip;

D类为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地址;

基于ip地址的第一段即可分类:

A 1-126   B 128-191  C 192-223   D224-239  E240-255

特殊地址:

  1. 在ABC地址中存在私有ip地址与公有ip地址的区分

公有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可以在互联网中通讯,且需要付费使用

私有地址:仅具有本地唯一性,不能在互联网中通讯,无需付费使用

故,通过私有构建的企业或局域网,访问全部为公有地址的互联网时,必须转换为合法且唯一的互联网公有ip地址;

私有地址:10.0.0.0/8    172.16.0.0/16-172.31.0.0/16  

192.168.0.0/24-192.168.255.0/24

2、127   环回地址,用于测试TCP/IP协议栈道在设备上是否正常

  1. 全0  0.0.0.0   1)在DHCP请求ip地址作为源ip,代表没有地址

                  2)在路由表作为缺省路由,代表所有目标

  1. 全1  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在不明确目标ip地址时,发送广播时成为目标ip地址,受到路由器的限制,不能转出单个广播域
  2. 主机位全0  192.168.1.0/24  不是一个具体的ip地址,网络号-代表一个网段
  3. 主机位全1  192.168.1.255/24 不是一个具体的ip地址,该网段的直接广播地址
  4. 169.254.0.0/16  自动私有地址,本地链路地址;终端在通过dhcp行为多次获取ip地址失败后,本地自动生成的一个ip地址,网络位固定,主机位随机;

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  ---  通过延长子网掩码的长度,起到将一个网络号码,划分为多个可用网段; --- 子网划分

CIDR无类域间路由:取相同位,去不同位

将多个网络号合成一个网段号码;

CIDR =  子网汇总+ 超网  

子网汇总:汇总后,汇总网段地址的掩码长于或等于主类

超网:汇总后,汇总网段的掩码长度短于主类

  • 静态路由

在默认情况下,路由器仅存在直连网段的路由;

直连路由产生的条件:

  1. 路由器的接口配置了合法的ip地址
  2. 同时该接口已经开启,且可以通信

所有非直连网段为该路由器的未知网段,获取未知网段方法:

  1. 静态路由 -- 管理员手写路由表
  2. 动态路由 -- 所有路由器运行相同的动态路由协议后,路由器间沟通、协商、计算自动生成路由表

[Huawei]ip route-static 10.1.1.0 24 192.168.1.2

                     目标网络号  下一跳

下一跳:流量从本地发出后,下一个进入的路由器接口  -- 下一个入口地址(路由器)

[Huawei]ip route-static 10.1.1.0 24 GigabitEthernet 0/0/1

                    目标网络号   出接口

出接口:流量从本地路由器发出的接口号;

在MA网络中建议使用下一跳写法,在点到点网络中建议使用出接口写法;

网络类型:

点到点 --- 在一个网段中,只能存在两个节点

MA -- 多路访问 ---在一个网段中,存在节点数量不限制;

若在MA网络中使用出接口写法,编辑静态路由;为获取精确的下一跳MAC地址,路由器将使用代理ARP和ICMP重定向;

代理ARP:若一台路由器收到了非本接口直连网段地址的ARP请求,将查询本地路由表,若表中存在到达被请求ip地址的网段的路由,将代理该被请求ip,使用本地的MAC地址进行ARP应答;

ICMP重定向:当路由器发现一个数据包从本地的A口进入后,查询完路由表依然从A口再发出,将告知上一跳设备,本地的下一跳地址来优化转发路径;

基于以上的规则总结:在MA网络中使用出接口写法,数据转发过程繁琐浪费资源,故建议下一跳写法;

在点到点网络中若使用下一跳写法:

由于路由器是递归查询路由表的,故下一跳写法生成的路由条目每次查询时,均需要递归到直连路由上,但出接口写法可以不用递归;因此在点到点网络中,由于其不存在代理ARP/ICMP重定向之类规则,故建议出接口写法;

  • 静态的扩展配置
  1. 手工汇总

 当路由器访问多个连续子网(可以汇总成一个网段)时,且全部基于相同的下一跳路径;可以将这些目标网络进行汇总计算后,仅编写到达汇总网段的一条路由即可;--优化路由表,减少路由条目数量,加快查表速度,降低网络延时;

  1. 路由黑洞 --- 汇总的路由网段中包含了网络内实际不存在的网段时,流量将有去无回;造成资源浪费;  主动黑洞--地址设计不合理   被动黑洞--设备关机断电导致

  1. 缺省路由 --一条不限定目标,在路由表中0.0.0.0标识的路由,代表所有网段;路由器查表时,在查询完本地所有的直连、静态、动态路由后若依然没有可达路径,才使用该条目;

[Huawei]ip route-static 0.0.0.0 0 12.1.1.2

  1. 空接口防环路由--当黑洞路由与缺省路由相遇时,将必然出现环路;

通过在黑洞路由器上,编写到达汇总网段的空接口路由,可以防止环路的产生;

[Huawei]ip route-static 1.1.1.0 24 NULL 0

  1. 浮动静态路由 --默认手写的静态路由优先级为60;直连路由为0;优先级取值范围0-255;越小越优秀;通过在编写静态路由时,修改优先级,可以实现静态路由备份的效果;

[Huawei]ip route-static 1.1.1.0 24 12.1.1.2 preference 61

6)负载均衡--当访问同一网段时,若存在多条开销相似路径时,可以让设备将流量拆分后延多条路径同时传输,实现带宽叠加的效果;

  • 2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