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概述

1、计算机发展史

人类对计算的需求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条主脉络。

根据人均算力在不断地攀升,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个国家组织共同使用一台计算机

第二阶段:一个商业组织共同使用一台或多台计算机

第三阶段:PC以家庭为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

第四阶段:以个人为单位开始使用计算机

未来:一个人会有很多计算机

2、图灵机-> 冯诺依曼体系

指令:不是传递给计算机的都是指令,只有让计算机行动的命令才是指令,指令一定是明确而不是模糊的。

程序 = 指令 + 数据

程序 = 算法(有特定意义地指令) + 数据结构 (有组织的数据)

例如:

小明需要先把自己要小计做的事情(指令 + 数据 = 程序)按照一定的格式,体现写好 --------开发阶段

小明把写好程序的纸 + 箱子 交给小计,小计开始按照指令行动 ---------运行阶段

一次开发阶段产生的程序,可以有多次运行阶段。

小明在北京做的开发,小计可以在西安进行的运行。------开发阶段的工作地点,比一定就是运行阶段的工作地点。小明可以是一个人,小计可以是多个人。

例如:

小明只会英语,小计只会汉语,这导致小明没法直接和小计对话了。

这时就需要小译(编译器)先把小明写的程序翻译成中文,顺便还会帮小明把步骤调优。这就是编译阶段

例如:

1、计算机的分类

数字计算机与模拟计算机的主要区别
比较内容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

数据表示方式

计算方式

控制方式

精度

数据存储量

逻辑判断能力

数字0和1

数字计数

程序控制

电压

电压组合和测量值

盘上连线

多核机,单片机,PC机,服务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之间的区别:

2、计算机的五代变化

第一代:1946-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5-1971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1972-1990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1991年后开始的巨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 吞吐量: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

(2)响应时间: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度量。

(3)利用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占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4)机器字长(处理机字长):CPU一次能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与CPU中的寄存器位数有关,又称为处理机字长。如32位,64位。

(5)总线宽度:一般来说指CPU中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互连的内部总线二进制位数(数据线的根数)。

(6)存储器容量(按字节数):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数目,通常用KB、MB、GB、TB来表示。

(7)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数数据量,一般用字节数/秒表示。
(8)主频/时钟周期:CPU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主时钟的频率(f)叫CPU的主频。度量单位是Hz(赫兹)、MHz(兆赫兹)、GHz(吉赫兹)。主频的倒数称为CPU的时钟周期(T),T = 1/f,度量单位是s、us、ns。

(9)CPU执行时间:表示CPU执行一般程序所占用的CPU时间。
        公式1:CPU执行时间 = CPU时钟周期数 ✖ CPU时钟周期
        公式2:程序拥有的指令数量 ✖ CPI ✖ 时钟周期

(10)CPI (CPI的计算)表示每条指令周期数,即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公式:CPI = 执行某段程序所需的CPU时钟周期数 ➗ 程序包含的指令条数

(11)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表示平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定点指令数
        公式1:MIPS = 指令条数 ➗ (程序执行时间 ✖ 106)
        公式2:MIPS = 时钟频率 ➗ (CPI ✖ 106)

(12)FLOPS(Floating-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表示每秒执行浮点操作的次数,用来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
        公式:FLOPS = 程序中的浮点操作次数 ➗ 程序执行时间(s)

4、计算机的硬件

(1)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进行逻辑判断的非数值运算,比如:与、或、非、比较、移位等。

(2)存储器: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一般也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器构成。

(3)控制器: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它一般由指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存入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入在内存中的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5、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或逻辑电路级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机器语言级

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

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

第五级是高级语言级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