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P252 经济全球化:定义 表现 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1)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的联系到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②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的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了,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生产全球化。随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生产某些高新技术产品不再由某个国家单独完成,而是多个国家协作完成。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贸易全球化。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国际贸易机制和规则更为规范,对全球贸易活动进行规制和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趋于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进程。
③金融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
9.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1)积极影响
①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合理优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为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条件,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③推动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深化扩张,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国内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跨国公司发展。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2)负面影响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会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加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险。
(3)正确看待经济全球化
①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
②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
③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6
第七章考一个 10分
6.2:社会主义基本准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基本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阐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并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这些原则具体如下:
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②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③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④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⑤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⑥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⑦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⑧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⑨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并最终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⑩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7.1共产主义基本特征 P328
论述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身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的发展。
②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得到实现。
③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①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得到了保障,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阶级消失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②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将会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
③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将不复存在。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失,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
④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将达到动态平衡与和谐。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①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
②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摆脱了“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虽然共产主义社会仍然会有分工,但这是自觉的新式的分工,不再是对生产者全面发展的限制。
③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
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类解放,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标明了根本目标和前进方向。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历史经验证明,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应有充分的估计,决不能超越阶段急于迈向共产主义,否则会欲速不达,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