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三)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主要作用是加强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的功能,将物理层提供的可能出错的物理连接改造为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使之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链路

1.为网络层提供服务

数据链路层通常可为网络层提供如下服务:

1)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源机器发送数据帧时不需先建立链路连接,目的机器收到数据帧时不需发回确认。对丢失的帧,数据链路层不负责重发而交给上层处理。适用于实时通信或误码率较低的通信信道,如以太网。

2)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源机器发送数据帧时不需先建立链路连接,但目的机器收到数据帧时必须发回确认。源机器在所规定的时间内未收到确定信号时,就重传丢失的帧,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该服务适用于误码率较高的通信信道,如无线通信。

3)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帧传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建立数据链路、传输帧、释放数据链路。目的机器对收到的每一帧都要给出确认,源机器收到确认后才能发送下一帧,因而该服务的可靠性最高。该服务适用于通信要求(可靠性、实时性)较高的场合。

2.链路管理(连接建立、维持、释放)

  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过程称为链路管理,它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链路两端的结点要进行通信,必须首先确认对方已处于就绪状态,并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对帧序号初始化,然后才能建立连接,在传输过程中则要能维持连接,而在传输完毕后要释放该连接。在多个站点共享同一物理信道的情况下(如在局域网中)如何在要求通信的站点间分配和管理信道也属于数据链路层管理的范畴。

3.组帧

透明传输: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在链路上传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链路层之所以要把比特组合成帧为单位传输,是为了在出错时只重发出错的帧,而不必重发全部数据,从而提高效率。为了使接收方能正确地接收并检查所传输的帧,发送方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则把网络层递交的分组封装成帧(称为组帧)。组帧主要解决帧定界、帧同步、透明传输等问题。通常有以下4种方法实现组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流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任意时刻,发送方都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发送的帧的序号,称为发送窗口;同时,接收方也维持了一个连续的允许接收的帧的序号,称为接收窗口。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序号的上下界不一定要一样,甚至大小也可以不同。不同的滑动窗口协议窗口大小一般不同。发送方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或者是那些可以被发送的帧。

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固定为1时,滑动窗口协议退化为停止等待协议(stop-and-wait)。该协议规定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已正确接收的确认(acknowledgement)返回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由于接收方需要判断接收到的帧是新发的帧还是重新发送的帧,因此发送方要为每一个帧加一个序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BN(回退N步):
接收窗口 = 1,则接收端只能顺序接收。例如发送方发送了0号、1号、2号、3号共4个分组,若1号分组未成功接收,则需要返回1号分组(Go-Back),并重发1号分组及之后的分组。
发送端只需设置一个对最先的已发送但未经确认分组的定时器,若定时器超时,则重发所有未经确认地分组。
累计确认,例如ACK = 1,则说明 0号、1号分组均已被接收方正确收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R(选择重传):
接收窗口 > 1,接收端可以乱序接收。例如发送方发送了0号、1号、2号、3号共4个分组,若1号分组未成功接收,则只需要选择性地重传1号分组。
发送端需要为每一个分组设置一个定时器,哪个分组超时,重传哪个分组。
非累积确认,接收方对每个正确接收的分组,分别发送一个对应的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差错控制

检错错码

1.奇偶校验码

奇校验码,在附加上一个校验元以后,码长为n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奇数个;
偶校验码,在附加上一个校验元以后,码长为n的码字中“1”的个数为偶数个。

2.循环冗余码(CR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纠错编码

海明距离:
两个长度相同的码字,其相对应的位可能不同,彼此不同位的个数称为海明距离。一个码集的海明距离为任意俩个合法编码海明距离的最小值。

海明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介质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将使用介质的每个设备与来自同一信道上的其他设备的通信隔离开,把时域和频域资源合理地分配给网络上的设备。

频分复用F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分复用TDM
.

波分复用W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码分复用CDM
码分多路复用是采用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与FDM和TDM不同,它既共享信道的频率,又共享时间。

下面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来理解码分复用。

假设A站要向C站运输黄豆,B站要向C站运输绿豆,A与C、B与C之间有一条公共的道路,可以类比为广播信道,如图3.17所示。在频分复用方式下,公共道路被划分为两个车道,分别提供给A到C的车和B到C的车行走,两类车可以同时行走,但只分到了公共车道的一半,因此频分复用(波分复用也一样)共享时间而不共享空间。在时分复用方式下,先让A到C的车走一趟,再让B到C的车走一趟,两类车交替地占用公共车道。公共车道没有划分,因此两车共享了空间,但不共享时间。码分复用与另外两种信道划分方式大为不同,在码分复用情况下,黄豆与绿豆放在同一辆车上运送,到达C后,由C站负责把车上的黄豆和绿豆分开。因此,黄豆和绿豆的运送,在码分复用的情况下,既共享了空间,也共享了时间。

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ALOHA协议

  • 纯ALOHA协议   “想发就发”

    不监听信道,不按时间槽发送,随机重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时隙ALOHA协议  “约束想发就发”
    把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所有用户在时间片开始时刻同步接入网络信道,若发生冲突,则必须等到下一个时间片开始时刻再发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协议
若每个站点在发送前都先监听一下共用信道,发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则就会大大降低冲突的可能,从而提高信道的利用率,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SMA)协议依据的正是这一思想。CSMA协议是在ALOHA协议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改进协议,它与ALOHA协议的主要区别是多了一个载波监听装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1-坚持CSMA
1-坚持CSMA(1-persistent CSMA)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那么等待,同时继续监听直至信道空闲;如果发生冲突,那么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重新开始监听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坚持CSMA
非坚持CSMA(Non-persistent CSMA)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那么立即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那么放弃监听,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后再重复上述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非坚持CSMA协议在监听到信道忙后就放弃监听,因此降低了多个结点等待信道空闲后同时发送数据导致冲突的概率,但也会增加数据在网络中的平均延迟。可见,信道利用率的提高是以
增加数据在网络中的延迟时间为代价的。

(3)p-坚持CSMA
p-坚持CSMA(p-persistent CSMA)用于时分信道,其基本思想是:一个结点要发送数据时,首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忙,就持续监听,直至信道空闲;如果信道空闲,那么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如果在下一个时隙信道仍然空闲,那么仍以概率p发送数据,以概率1-p推迟到下一个时隙;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数据发送成功或因其他结点发送数据而检测到信道忙为止,若是后者,则等待下一个时隙再重新开始监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D协议(用于总线式以太网):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CS:载波侦听/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以及发送数据时都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

MA: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CD:碰撞检测(冲突检测),“边发送边监听”,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小帧长=总线传播时延x数据传输速率x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A协议(用于无线局域网):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

CSMA/CD协议已成功应用于使用有线连接的局域网,但在无线局域网环境下,却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协议,特别是碰撞检测部分。主要有两个原因:

1)接收信号的强度往往会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且在无线介质上信号强度的动态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若要实现碰撞检测,则硬件上的花费就会过大。

2)在无线通信中,并非所有的站点都能够听见对方,即存在“隐蔽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局域网

1.局域网概念和体系结构

局域网(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使用广播信道

主要特点:
1)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2)所有站点共享较高的总带宽(即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3)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误码率。
4)各站为平等关系而非主从关系。
5)能进行广播和组播。

拓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局域网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以太网和IEEE802.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采用两项措施以简化通信:

①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对发送的数据帧编号,也不要求接收方发送确认,即以太网尽最大努力交付数据,提供的是不可靠服务,对于差错的纠正则由高层完成;

②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每个码元的中间出现一次电压转换,接收端利用这种电压转换方便地把位同步信号提取出来。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及网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MAC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IEEE802.11无线局域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WLAN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广域网

1.广域网概念

广域网通常是指覆盖范围很广(远超一个城市的范围)的长距离网络。广域网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其任务是长距离运送主机所发送的数据。连接广域网各结点交换机的链路都是高速链路,它可以是长达几千千米的光缆线路,也可以是长达几万千米的点对点卫星链路。因此广域网首要考虑的问题是通信容量必须足够大,以便支持日益增长的通信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PPP协议

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PPP)是使用串行线路通信的面向字节的协议,该协议应用在直接连接两个结点的链路上。设计的目的主要是用来通过拨号或专线方式建立点对点连接发送数据,使其成为各种主机、网桥和路由器之间简单连接的一种共同的解决方案。

PPP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链路控制协议(LCP)。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

2)网络控制协议(NCP)。PPP协议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网络层协议要用一个相应的NCP来配置,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

3)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IP数据报在PPP帧中就是其信息部分,这个信息部分的长度受最大传送单元(MTU)的限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桥

网桥:一种桥接器,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早期的两端口二层网络设备。可将一个大的VLAN分割为多个网段,或者将两个以上的LAN互联为一个逻辑LAN,使得LAN上的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服务器。

最简单的网桥只有两个端口,复杂的网桥可有多个端口。网桥的两个端口分别有一条独立的交换信道,但不是共享一条背板总线,可以隔离冲突域。后来随着交换机的发展和应用,组件被拥有更多端口又能隔离冲突域的交换机所替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局域网交换机

多端口的网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冲突域? 广播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8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二球悬铃木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