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谨慎观看,只有半坤章)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通信系统模型如图:

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联互通    无主从关系

主机间连接由交换网络实现,交换网络中存在交换节点(路由器或交换节)

什么是Internet?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网络互联的“网络之网络”

组成:计算设备(主机or端系统)、通信链路(光纤、铜缆、无线电、卫星等)、分组交换(路由器和交换机)

定义:为网络应用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

什么是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所有通信过程都必须遵守某种/些规则——协议

定义: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规定

协议规定了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信息的格式意义顺序以及针对收到信息或发生的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协议的三要素:

语法(Syntax)

语义(Semantics)

时序(Timing)

1.2 计算机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接入网络、物理介质--网络核心

网络边缘:指主机、端系统;运行网络程序;(如:web,email)

                  客户/服务器应用模型:客户发送请求,接收服务器响应(web)

                  对等(peer-peer,P2P)应用模型: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直接进行(QQ)

接入网络:数字用户线路(DSL):用滴电话线

                  电缆网络: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电视滴不同频道原理)、HFC(非独占)

家庭网络接入、企业网络接入、无线网络接入(无线局域网LANs,广域无线接入)

网络核心:关键功能:路由+转发

                  路由表,路由协议,路由算法(确定路径)

Internet结构

网络之网络

端系统->接入ISP->Internet

接入ISP后还要进行进一步互连

构成负责的网络互连的网络

其中ISP是如何彼此互连?

                 

1.3 网络核心

数据交换是数据传输的基础

三大交换类型(从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最经典的电路交换网络:电话网络

三个阶段:建立连接(呼叫/电路建立)、通信、释放连接(拆除电路)

特点:独占资源

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ng):简称复用

将链路/网络资源划分为“资源片”,将资源片分配给各路“呼叫”,每路呼叫独占分配到的资源片进行通信,资源片可能闲置;

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将信道资源在频率上进行划分,让某个信号只是用某个频率段的资源段(电视频道)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信道使用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每个用户在每个TDM帧中用固定序号的时隙(用户所占时隙具有周期性)

波分多路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CDM):广泛用于无线链路分享(蜂窝网,卫星通信)

给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发m bit码片序列,其中“0”用“-1”表示、“1”用“+1”表示

例:S站的码片序列:(-1 -1 -1 +1 +1 -1 +1 +1)

编码信号=(原始数据)*(码片序列)

各个用户的码片序列必须相互正交(orthogonal):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最经典的报文交换:电报

分组交换既是把报文交换中的报文进行分组处理,需要对报文进行拆分重组(会产生额外开销(时间和空间))

分组交换的报文交付时间

分组交换 VS 电路交换

大部分应用场景下,用户的平均活动时间较低,一般情况下,分组交换允许更多的用户同时使用网络,网络资源利用率更高。

但是分组交换并不是绝对优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适用于突发的数据传输网络;

                                                       资源充分共享、简单、无需呼叫建立

可能产生拥塞:分组延迟和丢失

1.4 计算机网络性能

速率、带宽、延迟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b/s,kb/s,Mb/s

带宽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网络中“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的最高数据率。

延迟/时延(delay or latency)

结点处理延迟(nodal processing delay):  差错检测、确定输出链路     d{_{proc}}

排队延迟(queueing delay):  等待输出链路可用、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d{_{queue}}

传输延迟(transmission delay):  L:分组长度、 R:链路带宽     d{_{trans}}=L/R

传播延迟(propgation delay):  d:物理链路长度、s:信号传播速度(~2*10{^8{}}m/sec)                                                                                                                                d{_{prop}}=d/s

 排队延迟具有特殊性,时间不确定

时延带宽积、丢包率、吞吐量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d_{prop} * R (bits)

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分组丢失:原因队列缓存容量有限,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即丢包)

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受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min(a,b,c)

(二)应用层

2.1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

网络应用体系结构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web)

服务器性质:不间断提供服务、永久性访问地址、利用大量服务器实现可扩展性

客户机性质:间歇性接入网络、可能使用动态IP地址、不与其他客户机直接通信

点对点结构(Peer-to-peer,P2P)

性质:节点间歇性接入网络,IP地址可能改变、任意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讯

混合结构(Hybrid)

例:Napster:文件传输使用P2P结构、文件的搜索采用C/S结构

网络应用进程通信

进程:主机上运行的程序

客户机进程:发起通信的进程

服务器进程:等待通信请求的进程

进程间通信利用socket发送/接收消息

传输基础设施向进程提供API

·传输协议的选择

·参数的设置

寻址进程

进程标识符:IP地址+端口号

端口号:HTTP:80  Mail Server:25

应用层协议

网络应用应遵循应用层协议

公开协议:由RFC(Request For Comments)定义,允许互操作,例:HTTP、SMTP

私有协议:多数P2P文件共享应用

协议中内容:消息类型(type)(请求消息、相应消息)、消息的语法(syntax)、字段的语义(semantics)、规则(rules)

网络应用的需求与传输层服务

需求:数据丢失(data loss)/可靠性(reliability)

           时间(timing)/延迟(delay)

           带宽(bandwidth)

TCP和UDP对比

HTTP

C/S结构

客户——Browser,服务器——Web Server

HTTP连接的两种类型

非持久性连接:每个TCP连接最多允许传输一个对象;

持久性连接:每个TCP连接允许传输多个对象

(期末考试了,考研继续哈哈哈)

  • 26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