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发展(小论文)

数据库的发展

摘要:

数据库是IT软件产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国产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技术萌芽期,国外厂商垄断期,国产萌芽期,快速发展期四个时期。数据库技术可以相应地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以及新一代的数据库大家族。从Informix的收购中可以看出国产数据库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历史表明,唯一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当环境和产业发生拐点和变化的时候,现在这个云时代的开端就是我们的机会,于是阿里的PolarDB和OceanBase出现了。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华为GaussDB,京东的 StarDB,腾讯云TDSQL等一系列研究成果。许多企业在自研方面做着努力,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产企业正在更多地采取自研这条技术路线,争取打破技术封锁,国产数据库的春天已然到来。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OceanBase;腾讯云TDSQL;华为GaussDB ;京东的 StarDB

当人们提到计算机,提到IT行业的高新技术国产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芯片和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很可能会忽视IT软件产品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它就是数据库,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数据库,就没有企业的根本,数据库、操作系统与中间件被称为基础软件三大件。国产数据库是如何发展的呢?

1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

1.1 技术萌芽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就已经出现了商业数据库。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数据库理论研究才刚刚起步。1977年,在黄山召开了中国第一次数据库研讨会。1982年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推开了中国数据库领域的大门,在人大开设了国内第一个本科计算机专业并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数据库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我国才拥有第一批成型的数据库人才。[1]

1.2 国外厂商垄断期

随着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巨变,中国数据库的种子终于萌芽,一系列国产数据库公司终于出现,Oracle 席卷中国,占据了中国很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也有了第一代原型数据库,比如东软的Openbase、中软的Cobase和华科的DM Database。这些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数据公司,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淀,现在这些公司可以称的上是国内产品的顶梁柱,但是国产数据库还面临着严峻的困境,这些产品背景主要源自国家的各项研究计划,且均有大学科研背景,天生缺乏行业和实际产业的介入,因此,产品在商业市场表现平平。

1.3 国产萌芽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开始猛增,市场为了和世界接轨,必然选择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国产数据库进入了更加尴尬的恶性循环的境地,产品初期需要不断的试错和验证的机会,客户没有时间和办法陪着试错和成长,没有客户生态就更差,更没有办法进行产品投入和迭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国家的 863 计划设立了“数据库重大专项”,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达梦数据库、人大金仓、南大通用和航天神舟这些公司开始发展,不过在原有的传统关系型数据库领域里,Oracle 和 IBM 的先发优势太大了,当时的环境要求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自主可控,于是国产数据库进入了死循环,没有市场就无法验证数据库是否可靠,无法验证数据库是否可靠那么久没有公司敢用,也就没有市场。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