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CSP-J/S第二轮评级分数线、名额及规则

CCF 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召开会议,确定了CCF CSP-J/S2024第二轮评级规则及评级名额方案。

提高级一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一等全国认证基准线:165

CCF CSP-J/S第二轮提高级各省一等名额由三部分组成:

A:第二轮人数和省平均分;

B:第一轮人数;

C: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

计算规则如下:

1.确定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拟评级比例为20%,根据各省第二轮提高级实际参加人数Q、平均分R,一个省可获名额A的计算公式如下:

A=((各省第二轮平均分R-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0.1%+20%)×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人数Q

注:0.1%为比例因子(各省平均分与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之差,每增加10分,评级比例增加1%);

2.根据各省第一轮人数(P),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B:

(1)0<P<10000,B=(S-全国A名额总和)×各省第一轮人数P/全国第一轮总人数

(2)P≥10000时,每增加1000人,增加1个名额;

注:S为拟评级人数,定义为5505;

3.根据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全国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最低比例20%,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C。即,除各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低于全国最低比例20%以下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C名额。在此基础上,省晋级比例M比全国最低比例20%每高10%再奖励1个C名额,M上限80%。名额C不超过各省(市)计算名额AB之和的40%。

(1)0<M<20%,C=0

(2)20%≤M≤80%时,C=((M-20%)/5%)+1

以上A、B、C之和为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一等参考名额。在此基础上,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根据各省认证成绩、评级人数、评级比例,按照评级分数线与评级比例正相关的原则对各省第二轮提高级一等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提高级二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二等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105

1.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位于基准分数线165分(含)以上的省份,105分(含)以上未获一等者均可评二等;

2.对于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低于基准分数线的省,6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二等;

提高级三等名额分配方案

提高级三等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60

1.提高级一等认证分数线在基准分数线165分(含)以上的省份,6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三等。

2.一等认证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的省份,不设三等。

入门级一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一等全国认证基准线:250

CCF CSP-J/S第二轮入门级各省一等名额由三部分组成:

A:第二轮人数和省平均分;

B:第一轮人数;

C: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

计算规则如下:

1.确定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拟评级比例为20%,根据各省第二轮入门级实际参加人数Q、平均分R,一个省可获名额A的计算公式如下:

A=((各省第二轮平均分R-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0.1%+20%)×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人数Q

注:0.1%为比例因子(各省平均分与全国一等认证基准线之差,每增加10分,评级比例增加1%);

2.根据各省第一轮人数(P),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B:

(1)0<P<20000,B=(S-全国A名额总和)×各省第一轮人数P/全国第一轮总人数

(2)P≥20000时,每增加1000人,增加1个名额;

注:S为拟评级人数,定义为8085;

3.根据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全国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最低比例20%,可计算一个省获得的相应名额C。即,除各省第一轮晋级第二轮比例M低于全国最低比例20%以下的(不含)省份外,其他省分别获得1个C名额。在此基础上,省晋级比例M比全国最低比例20%每高10%再奖励1个C名额,M上限80%。名额C不超过各省(市)计算名额AB之和的40%。

(1)0<M<20%,C=0

(2)20%≤M≤80%时,C=((M-20%)/5%)+1

以上A、B、C之和为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一等参考名额。在此基础上,NOI科学委员会、竞赛委员会根据各省认证成绩、评级人数、评级比例,按照评级分数线与评级比例正相关的原则对各省第二轮入门级一等名额进行适当调整。

入门级二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二等全国基准分数线:170

1.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位于基准分数线250分(含)以上的省份,17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者均评获二等。

2.对于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低于基准分数线的省,80分(含)以上未获一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二等;

入门级三等名额分配方案

入门级三等全国基准分数线:80

1.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位于全国基准分数线250分(含)以上的省份,8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的被认证者,均可评三等。

2.入门级一等评级分数线低于全国基准分数线的省份,不设三等;

附:CSP-J/S2024第二轮各省一等评级分数线

来源:信息学奥赛题库 | 6547网

### CSP 评分规则与分数分配 CSP 认证的评分机制主要基于参赛者在两轮测试中的表现来决定最终成绩。以下是关于 CSP-J/S 的具体评分规则以及分数分配方式: #### 测试结构概述 CSP-J 和 CSP-S 是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 组织的信息学能力认证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轮为笔试形式,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轮则通过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1]。 #### 第二轮评级规则分数线设定 - **晋级比例控制** CCF 根据各省报名人数和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制定不同的晋级名额计划。全国统一命题但允许地方调整部分细节以适应本地情况。 - **题目难度分布** 题目设计覆盖广泛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排序、查找、数据结构(如栈队列)、基本算法思想(枚举法、贪婪算法)直至更复杂的动态规划和高级专题(线段树等)。这种多层次的设计旨在全面衡量选手技能水平[^2]。 #### 得分计算方法 对于每道程序设计试题而言,评测系统依据标准输入输出对比得出得分点数。通常情况下: - 单个案例满分可能设置成一定整数值比如 `10` 或更高; - 如果提交代码能够正确处理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样例,则获得相应子任务全部积分; - 否则按实际匹配程度给予部分信用度。 举例说明,在解决“回收站选址”这一类问题时,假设总分为 `100` 分,其中可能存在多个独立的小问或者条件分支分别计分。下面给出一段简化版实现逻辑作为参考[^3]: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int n, a, b; cin >> n >> a >> b; vector<pair<int, int>> vecA(a), vecB(b); for(auto &[idx,val]:vecA){ cin>>idx>>val; } sort(vecA.begin(), vecA.end()); unordered_map<int,int> mp; for(int i=0;i<b;++i){ cin>>vecB[i].first>>vecB[i].second; if(mp.find(vecB[i].first)!=mp.end()) continue; mp[vecB[i].first]=vecB[i].second; } long long res =0 ; for(const auto& p : vecA){ if(mp.count(p.first)){ res +=(long long)p.second * mp[p.first]; } } cout<<res; }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高效读取并存储两组关联数组的数据,并利用哈希表加速查询操作从而快速统计符合条件的结果数量乘积之和。 #### 总结 综上所述,CSP 考试采用严格的多级评审体系确保公平公正的同时也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灵活运用技巧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