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DD——字节一面挂了,面试官问DDD,我却不知道

本文介绍了DDD(领域驱动设计)在解决产研迭代问题中的作用,强调了领域专家与开发人员协作的重要性。文章指出,DDD通过建立通用语言,改善业务理解和代码表达,避免软件模型与业务规则偏离。并详细阐述了贫血领域模型的问题,提倡通过DDD改造提升代码的业务表达力。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篇是DDD相关文章的第一篇,为什么要写DDD系列的文章呢?因为最近接到同学私信,说有机会面试字节,前面回答的还都不错,但是后面面试官问了他一些DDD的问题,他只是听过这个词,但是具体不太了解。最后面试没有通过,反馈就是技术比较扎实,但是领域架构方面了解得不足。挺可惜的。确实,在面试过程中,后面针对架构或领域思想的问题相当于拔高内容了,回答得好会很加分出彩,答得不好整体面试结果评分也不会太高。所以,思来想去,打算陆续出一些文章,根据自己对DDD相关著作的理解,进行整理+配图,让原本生涩的理论掀开面纱,展露出它原本美丽的模样。

日常产研迭代常见的问题

在介绍DDD(Domain-Driven Design:领域驱动设计)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现阶段的产品迭代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导致什么。通过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再回头看一看,DDD能帮我们解决什么?

首先,针对业务价值方面

面对繁杂的业务需求和团队中良莠不齐的技术人员,如何确定哪些需求可以真正的传递业务价值?如何去针对业务价值高低进行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其次,针对领域专家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关系

在开发过程中,最大的鸿沟之一就存在于领域专家和开发人员之间。领域专家关注交付业务价值上,而研发人员关注在技术实现上

即便让他们一同工作,他们之间的协作也是表面的,这时候,在所开发的软件中便产生了如下的一种映射:

  • 将业务人员所想的映射到开发者所理解的。这样一来,软件便不能完全反映出领域专家的思维模型。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鸿沟将增加软件的开发成本,而随着开发者转到其他项目或者离职,本应该驻留在软件中的领域知识也就丢失了。

第三,针对多个领域专家之间的关系

多个领域专家之间存在分歧的时候,他们各抒己见的对业务需求进行影响,而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坐下来统一分歧,然后“一致对外”。在这种分歧的情况下,会很大程度的导致相互矛盾的软件模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倾听铃的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