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Boot接入GrayLog

前两天我不是发了一篇数据链路追踪的文章嘛,在末尾也遗留了TODO运行应用的服务器一般是集群,日志数据会记录到不同的机器上,排查和定位问题只能登录各个服务器查看。

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00、为什么需要分布式日志组件?

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我分享下我以前负责过的一个系统,它的架构如下:

每次当我查问题的时候,我可能能把问题初步定位在逻辑层,但为了能给业务方交代,我需要给证据业务方看(日志信息就是铁证)。

一个请求肯定是被这8台机器内的某一台处理,但具体是哪一台,我不知道。所以,我需要上每台机器上grep一把日志,然后才能找出对应的日志证明我的分析。

有的时候,可能接入层也需要一起参与进去,就排查一个问题,人都傻了了(翻看日志的时间占用了太久了)。

后来啊,看了同事的骚操作(在item2 编写脚本:快速登录堡垒机(免去输入账号和密码信息),根据应用服务器数量来切割窗口并且切换到对应的日志目录)。说白了就是一键登录多台应用服务器。嗯,这查日志的速度比起以前又快了好多。

再后来,公司运维侧又主力推在Web页面上登录应用服务器(自动登录堡垒机),这能省去编写脚本(支持批量操作)。但从当时的体验上,没有用item2访问得流畅(总感觉卡卡的)。

不过还有问题,因为我们在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在info/warn/error哪个文件下。很多时候只能一个一个文件去查,虽然说可以直接通配符一把查,如果日志过大,带来停顿时间也挺烦的。

系统一旦被问到业务问题,查日志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于是我在某个Q规划的时候是想自己把日志信息写入到搜索引擎,顺便学习下搜索引擎的知识。然后这个规划被组内的某个大佬看到了,在底下评论:要不来试试Graylog

原来组内本身就在维护了一个日志框架,只是我不知道...于是我接入了Graylog日志,工作效率杠杠提高了,凭借这个事情吹了一个Q

自从接入了之后,我就没登录过应用服务器了,有次差点连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倾听铃的声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