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OFDR、分布式光纤传感
你知道吗?现代桥梁、隧道、油气管道这些“钢筋铁骨”的庞然大物,竟靠一根细如发丝的光纤守护“健康”!但若粘贴方式不当,这根光纤可能瞬间“罢工”,让安全隐患悄然潜伏。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贴膜艺术”——如何用科学手法让它与结构“亲密无间”,成为监测领域的“透视眼”!
-
粘贴工艺:光纤传感器的“命脉”
一次不完美的粘贴=监测数据的“致命漏洞”!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全看它能否与结构“灵魂绑定”。胶层不均匀?残留杂质?这些细节会让光纤与表面产生“隔阂”,导致应变传递效率暴跌。想象一下:桥梁钢梁的裂纹因粘贴失误“隐身”,油气管道的高温让普通胶水“融化罢工”……后果不堪设想!
专业级粘贴怎么做?耐150℃高温的环氧胶、毫米级精准定位、零反射尾端处理——每一环都是技术硬仗。只有将工艺做到极致,才能让光纤化身“数据侦探”,捕捉结构健康的每一丝异动!
-
布设方式
要想使粘贴好的光纤可以顺利测试,布设光纤时需要使用以下粘贴工具:红光笔,胶水(瞬干胶或环氧树脂胶等),聚酰亚胺胶带,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棉签,ERE尾端反射消除器。下面将详细介绍光纤粘贴步骤。
1.表贴式粘贴
表面直接粘贴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适用于混凝土结构、金属表面、管道测试等。
步骤:
(1)清洁表面:确保粘贴区域干净无尘,将表面打磨粗糙,可在粘贴光纤时提高光纤与待测物的粘接强度。
(2)定位:将需要粘贴光纤的位置定位,可以在粘贴光纤前将光纤路径两边粘贴聚酰亚胺胶带,给光纤预留2-5mm的空间固定,使光纤布设位置更准确,胶水涂抹更均匀。
(3)检查光纤:将光纤首部熔接光纤,接入红光笔,检测刚需是否断裂,尾端有光且中部没有异常光即为正常。
(4)涂胶:选用合适的胶水,如:瞬干胶,环氧树脂胶等,再使用胶水将光纤沿着粘贴路径均匀涂抹在光纤和表面之间。粘好胶水后即可将胶带清除。
(5)尾端反射处理:光纤固化后即可将尾端接上ERE尾端反射消除器,降低尾端反射(粘贴光纤前后接ERE尾端反射消除器都可)。
(6)信号检测:光纤布设完毕后,将光纤首部接头接入OFDR或OTDR分布式光纤解调仪上,测试光纤链路是否有异常,及时处理异常后再开始进行实验测试。
2.嵌入式安装
嵌入式安装需与施工同步进行,适用于新建工程或复合材料内部监测。不同材料操作要点如下:
(1)混凝土结构:
① 预埋定位
在钢筋骨架绑扎阶段,使用尼龙扎带(抗拉强度≥50MPa)将光纤固定在主筋表面,间距<30cm转角处采用3D打印定制支架固定,确保弯曲半径≥5cm(防止光损)。
②浇筑防护
在光纤路径表面覆盖硅胶保护套管,套管两端用AB胶密封混凝土浇筑时,在光纤区设置"振动禁区",严禁振捣棒直接接触套管区域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每层厚度≤50cm,待初凝后再继续上层施工。
③实时监测
在浇筑前将其中一端光纤熔接光纤跳线,接入红光笔实时检测,观察浇筑时光纤尾端是否正常出光,中间部分是否有异常光出现,确保光纤状态正常。
④信号检测
将光纤首尾引出,尾部接入ERE尾端反射消除器即可开始正常测试。
光纤布设在钢筋笼内示意图
(2)复合材料结构:
①铺层设计
将光纤铺设在预浸料层间,平行于纤维方向,每隔20cm滴加瞬干胶定位。
②复材成型
使用真空袋压法固化,升温曲线:40℃→80℃(2℃/min)→保温120min→自然冷却,控制温度梯度≤5℃/min,避免光纤微弯损耗。在80℃阶段保持30min使胶体流动充分包裹光纤。
后续步骤与在混凝土结构内粘贴的步骤③和④一致。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嵌入式布设在复合材料内部实物图
选对方式,让光纤成为工程的“火眼金睛”!
无论是表贴式的灵活高效,还是嵌入式的深度融合,每一种布设方式都是基础设施的“专属保镖”。
表贴式:混凝土、金属、管道的“快准稳”监测方案,5步搞定高精度粘贴!
嵌入式:与施工同步预埋,复材成型、混凝土浇筑全程护航,让光纤“长”在结构里!
技术要点+极致工艺=监测数据的黄金标准!立即关注大话光纤传感,解锁更多光纤黑科技!从胶水选择到信号调优,从实战案例到行业前沿,带你用一根光纤“看透”万亿级基建的安全密码!
🔍扫码观看视频教学:分布式光纤粘贴全流程,手把手教你贴出“满分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