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List和LinkedList底层对比

1. ArrayList

在其创建对象时有三个构造方法:

创建对象方法1:使用无参构造:

ArrayList<String> list1 = new ArrayList<String>();

ArrayList底层是以Object类型的数组进行存储,transient Object[ ] elementData; 并且被一个数组类型的常量初始化(数组等于另外一个类型的数组:注意数据类型要一致),初始化为长度为0的空数组。

再看其add() 方法,当需要往里面添加元素时,初次指定数组容量为10,当添加第11元素时,容量不足时,需要扩容,扩容机制:原数组长度+右移一位的值----->扩容为原数组的1.5倍(15),大的情况都是15,但也存在一些补偿机制,比如添加具体个数的集合,添加元素时不但可以一个一个添加,也可以一串一串添加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创建对象方法2:使用有参构造方法,传入int 类型的容量值

ArrayList<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20);

将内部的elementData初始化成自定义长度的数组

创建对象方法3:使用有参构造方法,传入collection类型的对象 ,初始化list2对象,按照传入的collection类型的对象进行list2集合的初始化。

ArrayList<String> list2 = new ArrayList<String>(Arrays.asList("李白", "杜普", "李清照"));

2. LinkedList

LinkedList底层是由双向链表的数据结构实现的(初始化方式有两种)

由上图可以看出双向链表是由三部分组成:prev、data、next.

prev:用来存储上一个节点的地址

data:用来存储要存储的数据

next:用来存储下一个节点的地址

(1)首次存储时,只有一个元素,new Node的时候,假设地址为0x11,prev和next的指向为null,没有前后元素,并且成员变量last 和 first 同时指向插入的第一个元素,两个的地址都从null变为0x11,成员变量size在此指插入的元素个数。

(2)当添加第二个元素时,时刻有头指针 first指向链表第一个元素,尾指针 last指向链表最后一个元素,此时prev指向第一个元素,l是node类型对象,里面有三个元素(prev,item,next) ,l的地址为0x11,那么l.next是0x11的next指针指向下一个新创建的对象。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3)往中间添加元素

node(index)方法核心:为了找到往哪个元素上添加元素,最后返回的是一个node类型对象--x,在链表中没有下标,数组有下标可以直接拿元素,而链表要一个一个数,因此数的时候会根据下标位置和数组长度一半对比,看是从前往后数,还是从后往前数。(size >>1)---size/2 取整

找到要添加的元素,然后进行改变四个指针的指向即可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linkLast(element);
        else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Node<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所以在LinkedList 不推荐使用下标获取元素,很麻烦,get方法要求先进入node方法,先找到node类型的对象,再去取item元素,一个node对象中有三个元素

 public E get(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node(index).item;
    }

总结LinkedList和ArrayList 对比:

首先LinkedList 不涉及扩容问题,需要创建对象时,创建一个node类型节点往上链即可,优点:添加和删除元素效率高,需要删除元素,只需要改变需要删除元素的指向即可,不需要做额外的操作,后面元素不需要往后移动,并且空间可以不连续。适用于频繁添加和删除元素,写多读少的场景。

缺点:遍历和随机访问效率底下。并且对于单个元素空间比ArrayList占用大(有前后指针),但是ArrayList涉及到扩容问题,添加删除涉及元素移动问题,效率低。但存取元素非常方便

  • 19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猿究院-赵文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