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未经博主同意,谢绝转载!(请尊重原创,博主保留追究权)
https://blog.csdn.net/m0_69908381/article/details/131094864
出自【进步*于辰的博客】
参考笔记一,P25.27、P26.28、P30.2;笔记二,P69.5、P70/71。
注: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B树或B+树)。索引的“宏观”表现可以是“一棵树”,或者是树的“一个节点”。而“索引值”指索引的数据部分(见第2.4项,包括
Key column value、rowid
),而“索引列值”指记录或数据(即Key column value
)。
1、介绍
下图红框处是数据表的rowid
,其是每行记录的唯一标识。
从宏观上说,索引是排序后的 rowid。其中,排序不是指升序或降序,而是指将rowid
按照一定的 数据结构 进行排列。
先说结论:
rowid
本身无任何优化查询的功能,索引之所以可以优化查询依赖于数据结构。
基础操作:
# 创建
1、当添加主键或唯一键时,会自动生成索引。
2、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 字典
1、user_indexes; # 查询用户所有索引;
2、user_ind_columns; # 查询用户所有索引对应的字段。
这种索引属于 主键索引 \color{green}{主键索引} 主键索引,索引建立在主键字段上。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某个或某多个字段上建立索引,并且索引有多种,见下文。
适用场景:
- 数据量大;
- 结果集所包含记录量占数据表记录量的
2% ~ 4%
左右; - 经常用作条件或多表连接的字段;
- 所查询字段的记录范围很广;
- 所查询字段包含大量 null,因为索引不包含 null。
不适用场景:
- 数据量小;
- 不常作为条件的字段;
- 频繁更新的字段;
- 索引字段是条件的一部分时。如:
where emp.salary * 2 > 10000
,此时索引无效;(原因后续说明) - 条件中包含单行函数时。如:
where round(salary) > 10000
。(除“基于函数的索引”外,见下文)
补充:
- 优点:优化查询速度。
- 不足:占用内存;索引数量多时难以维护;降低 DML 时性能。
- 适用场景:当数据量大、不经常进行 DML 且访问频率高时。(对上述阐述的总结)
- 一般情况下,先添加索引,后新增记录;(原因后续说明)
- 当条件中包含
like
、in
、not in
等范围查询时,索引失效。(下文说明)
2、索引优化查询原理
启发自博文《Oracle索引结构》(转发)。
2.1 构建过程
先行说明:
- 下文中,
id
是数据表其中一个字段,非主键。 - 无论Oracle、MySQL,亦或者其他关系型数据库,索引的数据结构都包括
B树
、Hash表
这2种。以下以B树
为例。
借用那篇博文中的两张图,便于大家理解。
说明:
- 将
rowid
和id
取出,组成一个类似entry
的数据结构(见第3项中的索引结构图),即一条记录对应一个“entry
”。n
个“entry
”(n
条记录)组成一块(叶节点);
注:“entry
”即索引,不过其不是entry
,下文简述索引细节。这里说的entry
,大家以Map.Entry
理解就行。 n
个块由某个块(茎节点)管理,此节点记录着所管理的n
个块的信息,即索引;- 以此类推。。。
- 由某个节点(根节点)管理所有的茎节点。
2.2 关于 B+树
大部分情况下,索引的数据结构不是B树
,而是B+树
。B+树
是由B树
改进而成,相同的是,两者都属于
平衡多路查找树
\color{red}{平衡多路查找树}
平衡多路查找树(关于“平衡多路查找树”,后续补充,大家先注意“多路”两字即可,便于理解上述的索引构建过程)。
不同的是(改进措施):
- 在
B树
中,所有节点都存放 索引 和 数据,因此B树
型索引的索引不会重复;而在B+树
中,“非叶节点”存放的是所管理节点的信息(即更“高阶”节点的索引),而所有的数据都存放在“叶节点”中,包括“索引列值”和rowid
,即索引。因此,所有“非叶节点”的索引值最终一定会全部出现在“叶节点”中(即“非叶节点”中的索引会重复1次)。 - 在
B+树
中,会将所有“叶节点”都连接起来,形成“链表”,按索引 升序 排序,这样是为了便于范围查找,而B树
不会。
注:便于“范围查找”的原理:程序读取数据库的途径是IO
流,对于已建立索引的数据表,一次IO
,就是将B树/B+树
的一个节点读入内存。若所查找的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中(范围查找需要查找多个节点),则需要多次执行IO
。因此,B+树
的“链表”可以减少IO
的次数。
P
S
\color{brown}{PS}
PS:B树
型数据结构只有B树
和B+树
两种,在一些资料中,大家可能会看到B-树
,这并不是另一种数据结构。因为B树
的英文是B-tree
,所以会简称为“B-树
”,其实就是B树
。
2.3 补充说明
B树
高度较低。如:在一个有几百亿条记录的数据表上建立索引,“树”高度不过 20 余层。- 数据库最小单位是块,最小分配单位是区,存放一个段至少需要一个区。(最后这点暂不明其意)
-
为什么索引查找不一定比全表扫描(无索引)效率高?
\color{grey}{为什么索引查找不一定比全表扫描(无索引)效率高?}
为什么索引查找不一定比全表扫描(无索引)效率高? 全表扫描一次可读多个块,而索引查找一次只能读一个。大部分情况下,索引查找的记录可能分散分布于多个块,即索引查找的读取次数可能多于全局扫描。(上文【补充】的第5点就是这种情况,故致使索引失效)
注:以上阐述基于B树
,而B+树
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应对这种情况。
2.4 索引结构细节
大家看另1张图。
可见,索引值由Index entry header
、Key column length
、Key column value
(列值,即上文中的“索引列值”)、ROWID
组成。
3、关于索引分类
3.1 唯一索引
主键或唯一键创建时自动生成;
手动创建:
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3.2 组合索引
当创建索引时,指定多列,就是组合索引。其中,根据上文【构建过程】,可知组合索引的每一个索引列值都包含组合列的各个数据。
注意: 只有当条件(where
)中包含此组合所有或大部分字段时,索引才能生效(后续详述)。
3.3 反向键索引
反转索引列值的每个字节,从而实现索引值的均匀分配,避免B+树
不平衡。(注:“不平衡”是指某个/某些分支较其他同高度分支较长,致使分支“倾斜”的情况)
常用宇连续增长、且索引列值前段相同的字段。如:索引列值为1001
、 1002
、1003
,经反向键索引转化后变为1001
、 2001
、3001
。
手动创建:
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reverse
3.4 位图索引
适合创建于“低基数”的字段,如:性别
、国家编号
。(注:“低基数”指取值固定或取值范围很小、且不经常更新)
上文阐述:“索引值由索引列值(记录/数据)和rowid
组成”,而位图索引不是。
位图索引不直接存储rowid
,而是存储字节位与rowid
的映射,目的是减少空间占用。
因此,位图索引适用于数据仓库,不适用于OLTP
(关于OLTP
,后续说明)。
手动创建:create bitma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
3.5 基于函数的索引
指基于1/n
个字段上的函数或表达式创建的索引。简言之,在创建此类索引时,使用了表达式或函数。
限制:表达式中不能使用聚合函数(如:count、max、sum
),比较常用的是单行函数;字段类型不能是lob(clob、blob)
;且当前用户必须拥有query rewrite
权限。
示例:
需求:查询用户名,用“基于函数的索引”进行优化。
语句:`... where upper(user_name) = ‘xx’ ...`。
手动创建:`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upper(字段名))`。
最后
本文是“纯阐述”,0 示例,这样可能有点不严谨。因此,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Oracle索引所实现的性能优化原理、以及分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