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学习知识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routing table)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RIB, Routing Information Base),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在有些情况下,还记录有路径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表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RIB)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在有些情况下,还记录有路径的路由度量值)。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在现代路由器构造中,路由表不直接参与数据包的传输,而是用于生成一个小型指向表,这个指向表仅仅包含由路由算法选择的数据包传输优先路径,这个表格通常为了优化硬件存储和查找而被压缩或提前编译。

每个路由器中都有一个路由表和FIB(Forward Information Base)表:路由表用来决策路由,FIB用来转发分组。路由表中有三类路由:
(1)链路层协议发现的路由(即是直连路由)
(2)静态路由
(3)动态路由协议发现的路由。
FIB表中每条转发项都指明分组到某个网段或者某个主机应该通过路由器的那个物理接口发送,然后就可以到达该路径的下一个路由器,或者不再经过别的路由器而传送到直接相连的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经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寻找一条最佳的传输路径,并将该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由此可见,选择最佳路径的策略即路由算法是路由器的关键所在。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Routing Table),供路由选择时使用,表中包含的信息决定了数据转发的策略。打个比方,路由表就像我们平时使用的地图一样,标识着各种路线,路由表中保存着子网的标志信息、网上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路由表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固定设置好的,也可以由系统动态修改,可以由路由器自动调整,也可以由主机控制。
路由来源
路由来源
1.静态路由表
由系统管理员事先设置好固定的路由表称之为静态(static)路由表,一般是在系统安装时就根据网络的配置情况预先设定的,它不会随未来网络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2.动态路由表
动态(Dynamic)路由表是路由器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整的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提供的功能,自动学习和记忆网络运行情况,在需要时自动计算数据传输的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常依靠所建立及维护的路由表来决定如何转发。路由表能力是指路由表内所容纳路由表项数量的极限。由于Internet上执行BGP协议的路由器通常拥有数十万条路由表项,所以该项目也是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路由表项如下:
首先,路由表的每个项的目的字段含有目的网络前缀。其次,每个项还有一个附加字段,还有用于指定网络前缀位数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第三,当下一跳字段代表路由器时,下一跳字段的值使用路由的IP地址。
理解网际网络中可用的网络地址(或网络 ID)有助于路由决定。这些知识是从称为路由表的数据库中获得的。路由表是一系列称为路由的项,其中包含有关网际网络的网络 ID 位置信息。路由表不是对路由器专用的。主机(非路由器)也可能有用来决定优化路由的路由表。

路由表中的表项内容包括:
destination:目的地址,用来标识IP包的目的地址或者目的网络。
mask:网络掩码,与目的地址一起标识目的主机或者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
pre:标识路由加入IP路由表的优先级。可能到达一个目的地有多条路由,但是优先级的存在让他们先选择优先级高的路由进行利用。
cost:路由开销,当到达一个目的地的多个路由优先级相同时,路由开销最小的将成为最优路由。
interface:输出接口,说明IP包将从该路由器哪个接口转发。
nexthop:下一跳IP地址,说明IP包所经过的下一个路由器。

静态路由表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路由明确地指定了包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的路径,除非网络管理员干预,否则静态路由不会发生变化。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作出反应,所以一般说静态路由用于网络规模不大、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网络。
特点:
1、它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
2、减少了网络流量
3、是单向的
4、配置简单
动态路由表
动态路由表是指动态路由协议(如RIP)自动建立路由表,当你去掉一条连线时,它会自动去掉其路由。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对应不同网络,而一条连接两个路由器连线的两个端点IP应该属于同一网络。 设置的IP地址时,如果路由器的其它端口已有这个网络了,则提示已有这个网络,并显示对应的端口。
特点:
1、节点增删时工作量少
2、网络拓扑变化,协议自动调整
3、配置不易出错
4、对网络扩容性好
5、需要占用路由器资源 [1]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TCAM 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术语,代表了 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三态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它主要用于高速查找和匹配操作,被广泛应用于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TCAM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三个状态(0、1、X)对存储内容进行编码。其 0 表示“不匹配”,1 表示“匹配”,X 则表示任意状态。TCAM 是一种快速的硬件存储器,可以同时比较多个输入和输出位,从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确定匹配结果。 TCAM 的优势在于其高速的匹配能力和并行比较的能力。它可以快速地进行字符串匹配、前缀匹配等操作,这对于路由器路由表查找、ACL(访问控制列表)匹配等场景非常重要。由于 TCAM 的高性能和高效率,它能够在大部分的网络设备胜任复杂的数据包匹配工作。 对于进行 TCAM 基础知识培训,首先需要了解 TCAM 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它的结构、编码方式以及匹配过程等内容,有助于理解基于 TCAM 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其次,需要了解 TCAM 在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具体应用场景,如路由表查找、ACL 等。最后,需要学习 TCAM 的配置和优化技巧,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使用和设置 TCAM。 通过全面的基础知识培训,可以使学习者对 TCAM 的原理和应用有清晰的认识,为其后续的深入学习和应用提供基础。在实际工作,掌握 TCAM 相关知识可以帮助网络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网络设备的性能,提高整体网络的运行效率。 ### 回答2: TCAM(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存,它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根据输入数据,快速地寻找匹配的内容,并返回对应的地址。TCAM广泛应用于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用于实现快速的查找和匹配操作。 TCAM的基础知识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TCAM的工作原理:TCAM由存储单元和比较电路组成,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值和对应的地址,比较电路用于比较输入数据和存储单元的值。当输入数据与存储单元的值匹配时,TCAM能够返回对应的地址。 2. TCAM的应用场景:TCAM主要用于网络设备路由表匹配、访问控制列表(ACL)匹配等场景。通过使用TCAM,网络设备能够快速地查找匹配项,提高数据包的处理速度和网络性能。 3. TCAM的性能指标:TCAM的性能指标包括容量、速度和功耗等方面。容量表示TCAM能够存储的匹配项数量,速度表示TCAM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够完成的比较操作次数,功耗表示TCAM在工作过程消耗的能量。 4. TCAM的设计和优化:TCAM的设计和优化涉及到存储单元的组织和比较电路的设计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TCAM的性能和功耗效率。 5. TCAM的限制和挑战:TCAM的限制和挑战主要包括容量限制、功耗问题和高昂的成本等方面。由于TCAM具有特殊的硬件结构和工作方式,因此在设计和应用过程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限制和挑战。 总之,TCAM的基础知识培训涉及到工作原理、应用场景、性能指标、设计和优化以及限制和挑战等方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深入理解TCAM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并能够在实际应用进行适当的设计和优化。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