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维护基本存储空间
二、管理交换分区
三、查看磁盘空间使用量
四、管理逻辑卷
五、思维导图
六、实验练习
一、维护基本存储空间
(一)分区的两种格式
1、MBR分区
MBR(主引导记录)是传统的分区机制,使用BIOS引导PC设备,寻址空间只有32bit长。
分区空间最大支持2.2TB
支持的分区数量:4个主分区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
2、GPT分区
GPT,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是一种比MBR分区更先进、更灵活的磁盘分区模式
(二)查看磁盘信息(块设备):lsblk
(三)使用fdisk管理分区
fdisk命令工具默认将磁盘划分为mbr格式的分区
命令: fdisk 设备名
fdisk命令以交互方式进行操作的,在菜单中选择相应功能键即可
fdisk /dev/sda ——对sda进行分区
(四)使用gdisk管理分区
gdisk命令工具默认将磁盘划分为GPT格式的分区
gdisk /dev/sda ——进入gdisk交互界面
(五)使用parted划分分区
1、交互式:
parted /dev/sda #进入parted交互界面
2、非交互式:
可将命令行写在脚本中,运行脚本实现一键创建;适用于远程批量管理多台主机的场景。
(六)格式化
格式化的目的: 是为了形成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命令格式: mkfs|mkfs.xfs|mkfs.ext4 [选项] 分区的设备名
(七)挂载
挂载就是将一个分区或者设备挂载至挂载点目录。
命令: mount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 挂载点目录
设置系统启动时的自动挂载:
手动挂载的分区会在系统重启后失效,若用户需要永久挂载分区,则需要通过编辑 /etc/fstab 文件来实现。当系统启动的时候,系统会自动地从这个文件读取信息,并且会自动将此文件中指定的文件系统挂载到指定的目录。
二、管理交换分区
在Linux系统中,swap交换分区的作用类似于Windows系统中“虚拟内存”。当有程序被调入内存后,但是该程序又不是常被CPU所取用时,那么这些不常被使用的程序将会被放到硬盘的swap交换分区当中,而将速度较快的内存空间释放给真正需要的程序使用,以避免由于物理内存不足而造成的系统效能低的问题。如果系统没有swap交换分区,或者现有交换分区的容量不够用时,可扩展swap交换分区。
扩展swap交换分区的方式有两种:
以磁盘分区的方式扩展swap交换分区
以镜像文件的方式扩展swap交换分区
三、查看磁盘空间使用量
用法: df [选项] [目录或文件名]
-a: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proc等文件系统
-k:以K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以MB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以人们较易阅读的GB,MB,KB等格式自行显示
-H:以M=1000K替代M=1024K的进位方式
-T:连同该分区的文件系统名称(例如ext3)也列出
-i:不用硬盘容量,而以inode的数量来显示
四、管理逻辑卷
(一)认识Linux逻辑卷
LVM是 Logical Volume Manager(逻辑卷管理)的简写,LVM将若干个磁盘或者磁盘分区连接为一个整块的卷组,形成一个存储池。管理员可以在卷组上任意创建逻辑卷,并进一步在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管理员通过LVM可以方便的调整存储卷组的大小,并且可以对磁盘存储按照组的方式进行命名、管理和分配。
(二)部署逻辑卷
1、创建pv
pvcreate /dev/nvme0n2p5 /dev/nvme0n2p6
2.创建vg
vgcreate -s 4M RHCE /dev/nvme0n2p{5,6}
3、创建lv
lvcreate -n myvg1 -L 100M RHCE
4、格式化、挂载和基本存储空间格式化挂载一样
(三)调整逻辑卷大小
parted /dev/nvme0n2 mkpart logical xfs 901M 1.2G
五、思维导图
六、实验练习
基本存储配置:
1) 添加一块10G大小的磁盘,将该磁盘分为两个主分区,大小为1G、2G。将剩余的空间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划分一个逻辑分区,大小为3G。(主分区文件系统类型为ext4,逻辑分区文件系统类型为xfs)
2) 将三个分区分别挂载到/dir1、/dir2、/dir3。
3) 在第一个主分区中创建一个文件为file1,内容为this is partition1。在第二个分区中创建一个文件为file2,内容为this is partition2。在第三个分区中创建一个文件为file3,内容为this is partitio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