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Windows 10+Office 2016)教程 —— 第1章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上)

1.1 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早期的计算工具有小石头、算筹、算盘、计算尺。

  • 小石头是最早的计算工具。
  •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小木棍代替小石头,便形成了算筹。算筹被分为横式和竖式两种,横式的算筹代表1,竖式的算筹代表5。
  • 由于算筹中的小木棍易丢、易散,所以到了唐宋时期,人们用珠子串在竹签上将其固定起来,便出现了算盘。算盘是在算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算盘在当时是世界上领先的计算工具。
  • 大约在1620~1630年间,为了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人们发明了计算尺,计算尺分为直算尺和圆算尺两种。
  • 直算尺是英国的甘特于1620~1626年间发明,圆算尺是英国的奥特瑞德于1630年发明。
  • 计算尺采用的是对数原理,对数的概念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于1614年提出的。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

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有5位代表人物,达芬奇、什卡尔、帕斯卡、莱布尼兹、巴贝奇。

  • 达芬奇曾经设计了加法器,但最终未能实现。
  • 德国人什卡尔1623年发明了计算器,但遗憾的是,快研制成功的时候毁于大火。
  • 帕斯卡1642年发明了加法器,是世界上第一个研制成功的加法器。
  • 莱布尼兹在1674年发明了能直接进行乘法运算的乘法器。
  • 1822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巴贝奇开始研制差分机,后来人们称巴贝奇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机电计算机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楚泽和艾肯。

  • 楚泽:1938年,楚泽设计出一台纯机械结构的计算机Z-1,采用了二进制;1939年,设计了Z-2计算机,用继电器改进Z-1;1941年,研制出Z-3计算机;1944年,研制出Z-4计算机。
  • 艾肯:1937年发现了巴贝奇的差分机;1944年艾肯研制出马克一号计算机;1947年研制出马克二号计算机,仍然采用的是继电器;1949年研制出马克三号计算机,部分采用电子元件;1952年研制出马克四号计算机,是全电子元件的计算机。

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奠基期

电子计算机就是以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主要部件的计算机。探索奠基期主要的事件包括以下内容。

技术基础的建立
理伦基础的建立
ABC计算机
Colossus计算机
EDVAC计算机

技术基础的建立:
1883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效应。 1904年,英国电气工程师弗莱明发明了真空二极管。
1906年,美国发明家德弗雷斯发明了真空三极管。 1906年后,具有各种性能的多极真空管、复合真空管相继被发明。
理论基础的建立: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建立了“布尔代数”,并创造一套符号系统。
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发表的《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论文中提出了被称为“图灵机”的抽象计算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ABC计算机:
1940年,阿塔纳索夫和贝利研制成功了有300个电子管,能做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机ABC,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台以电子管为元件的有记忆功能的数字计算机。
Colossus计算机:
1936年,图灵研制出译码计算机,当时破解了部分德国军事通讯密码。1943年,弗劳尔斯设计出更先进的译码计算机“巨人”(Colossus),用了1500个电子管。
EDVAC计算机:
1943年,美国军方出资研制EDVAC计算机,由莫奇利和埃克特负责研制,1945年研制成功,1946年2月举行了典礼。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发展期

电子计算机的蓬勃发展时期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共发展了4代计算机。

阶段划分年代采用的元器件运算速度(每秒指令数)主要特点应用领域
第一代计算机1946 ~ 1957 年电子管几千条主存储器采用磁鼓,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行速度低、可靠性较差、内存容量小国防及科学研究工作
第二代计算机1958 ~ 1964 年晶体管几万至几十万条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开始使用高级程序及操作系统,运算速度提高、体积减小工程设计、数据处理
第三代计算机1965 ~ 1970 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几十万至几百万条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集成度高、功能增强、价格下降工业控制、数据处理
第四代计算机1971 年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千万至万亿条计算机走向微型化,性能大幅度提高,软件也越来越丰富,为网络化创造了条件。同时计算机逐渐走向人工智能化,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听、说、读、写等功能工业、生活等各个方面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2. 研制中的新型计算机
新型计算机主要体现在新的原理、新的元器件。目前,研制中的新型计算机有3种。

DNA生物计算机:
以DNA作为基本的运算单元,通过控制DNA分子间的生化反应来完成运算。具有体积小、存贮量大、运算快、耗能低、并行性的优点。
光计算机:
以光作为载体来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有3个优点:光器件的带宽非常大,传输和处理的信息量极大;信息传输中畸变和失真小,信息运算速度高;光传输和转换时,能量消耗极低。
量子计算机:
遵循物理学的量子规律来进行多数计算和逻辑计算,并进行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功耗低的优点。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计算机的定义
广义地讲:计算机是能够辅助或自动计算的工具。早期的计算工具属于辅助计算的工具,机械计算机、机电计算机和电子计算机属于自动计算的工具。
狭义地讲:计算机是指现代电子数学计算机,即基本部件由电子器件构成、内部能存储二进制信息,处理过程由内部存储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工具。

2.计算机的特点
具有网络与通信功能、自动化程度高、强大的存储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计算精度高、运算速度快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CPU性能、存储容量、外部设备的配置、软件的配置

2.计算机的分类
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巨型机:
巨型机也称超级计算机或高性能计算机,是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的计算机,是为少数部门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
大型机:
大型机也称大型主机,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通用性强,主要针对计算量大、信息流通量多、通信能力高的用户,如银行、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等。
中型机:
中型机的性能低于大型机,其特点是处理能力强,常用于中小型企业和公司。
小型机:
小型机是指采用精简指令集处理器,性能和价格介于微型机服务器和大型机之间的一种高性能64位计算机。小型机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费用低,常用于中小型企业。
微型机: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它是应用最普及的机型,占了计算机总数中的绝大部分,而且价格便宜、功能齐全,被广泛应用于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中。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模式

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

2.计算机的工作模式
计算机的工作模式也称为计算模式,指计算应用系统中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分布方式。

单机模式:
以单台计算机构成的应用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没有出现前,计算机的工作模式都是单机模式。
网络模式:
多台计算机连成计算机网络,多台计算机互相分工合作,完成应用系统的功能。网络模式有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两种类型。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1.计算机的结构
计算机的结构就是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计算机的结构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 以运算器为核心的结构
  • 以存储器为核心的结构
  • 以总线为核心的结构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存储程序”原理,是冯·诺依曼在EDVAC方案中提出的。

  • 将编写好的程序和原始的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即“存储程序”;
  • 计算机按照存储的程序逐条取出指令加以分析,并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即“程序控制”。
  • 22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