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4.1 LDP IGP同步介绍
以上面的拓扑图来进行说明。
- R1发送给R5的流量,默认情况直走的就是R2~R6的LSP路径,因为采用的是Liberal的标签保持方式,当R2~R6链路出现问题时,LSP路径可以很快切换到R2~R3上。
- 当R2~R6链路恢复时,会有两种情况:
- LDP收敛比IGP快
- 这种情况的话,当IGP收敛完成时,LSP路径也就可以切换了,LSP流量并没有丢失。
- IGP收敛比LDP快
- 这种情况下,当IGP收敛完成时,由于上面的路径更优,所以R2就不会使用从R3上得到的标签了,那么这时R1到R5的流量,R2~R6路径走的是IP数据报文,R6~R5走的是MPLS标签报文;
- 如果有上层应用,比如MPLS VPN,那么这时就会有问题了。
- 拓扑中的情况
- 在上面的拓扑中,LDP收敛肯定比IGP快的,当链路恢复时,互相发送LDP Hello Message,当收到时,R6就会向Transport Address发起TCP连接,因为R2-R3-R4-R5的链路是正常的,所以LDP很快就会收敛完成;
- 如果为了模拟效果,可以在R3上配置ACL,过滤R2与R6建立TCP连接时的流量;
- 这样之后,当主链路恢复时,会发现刚开始一段时间,R2~R6路径上的数据包为IP数据包,一段时间LDP会话建立后,又恢复为MPLS标签报文,可以查看保存的抓包。
- LDP收敛比IGP快
- 为了避免上面出现的情况,就可以使用LDP IGP同步了,主要是有两个时间:
- HoldDown Timer:等待10s后(为了给LDP建立会话一段时间),才开始建立OSPF邻居,10s过后,不管有没有建立 LDP会话,都会开始建立OSPF邻居;
- HoldMaxCost Timer:OSPF邻居建立后,如果LDP会话还没有建立,R6发送给R2关于R5的cost值是最大的,即65535(如果要模拟这个场景,可以把R2的g0/0/1接口关掉),10s后就会恢复为原来的cost值,当然,也可以配置成永远不恢复,也就是,只要LDP会话没有建立,cost值就一直保持为最大。
- 要模拟上面的情况,可以在R2上配置ACL,过滤掉R2与R6建立LDP会话的TCP连接流量。
3.4.2 配置命令
- 配置和介绍其实也可以参考HedEx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