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排序算法篇】----选择排序【实战演练】

本文介绍了选择排序的基本概念、步骤、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通过实例演示了排序过程,并讨论了其在面试中的应用。作者鼓励读者通过练习和理解不同排序算法来深化数据结构学习。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为一名对技术充满热情的学习者,我一直以来都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这个不断演变的数字时代,我远非专家,而是一位不断追求进步的旅行者。通过这篇博客,我想分享我在某个领域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成长。请大家以开放的心态阅读,相信你们也会在这段知识之旅中找到启示。


前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较为简单的冒泡排序,相信大家对排序也有了新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选择排序,通过对选择排序的讲解,搭配各种实战题目,来加强大家对排序算法新的认识,也希望同学们可以看完讲解后先将题目做一做。


一、什么是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通过比较找出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将它和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接下来,再从剩下的元素中找出最小(或最大)的元素,再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交换。如此继续,直到整个数组排序完成。

选择排序的过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从数组的当前位置开始扫描数组,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的索引,这个位置可以称作“选择位置”。
  2. 将找到的最小(或最大)元素与“选择位置”上的元素交换。
  3. 对数组的剩余部分重复以上步骤。

选择排序的性能分析:

  • 时间复杂度:由于选择排序需要两层循环,其平均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n^2),其中 n 是数组的长度。
  • 空间复杂度:选择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因此空间复杂度为 O(1)。
  • 不稳定性: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算法,因为它在交换元素时可能会改变相等元素的初始相对位置。

选择排序比较适合小规模数据的排序,但由于其时间复杂度较高,在大规模数据排序时效率要低于其他效率更高的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二、练习

较为简单的练习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选择排序的例题:

  • 例题:“使用选择排序算法对数组 [29, 10, 14, 37, 13] 进行升序排序,并说明每一轮选择过程。”

  • 解答:

选择排序的基本思想是遍历数组,每一轮都找出当前未处理序列中最小的元素,然后与未处理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对于数组 [29, 10, 14, 37, 13],选择排序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1轮:

  • 查找最小值:10
  • 10 与第一个元素 29 交换位置
  • 排序后的数组:[10, 29, 14, 37, 13]

第2轮:

  • 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查找最小值:13
  • 13 与第二个元素 29 交换位置
  • 排序后的数组:[10, 13, 14, 37, 29]

第3轮:

  • 从第三个元素开始查找最小值:14 (这一轮实际上不需要做任何交换,因为第三个元素已经是当前最小值)
  • 排序后的数组:[10, 13, 14, 37, 29]

第4轮:

  • 从第四个元素开始查找最小值:29
  • 29 与第四个元素 37 交换位置
  • 排序后的数组:[10, 13, 14, 29, 37]

至此排序已经完成,因为最后一轮只剩一个元素,它必定是当前最大值。最终排序结果为:[10, 13, 14, 29, 37]

这就是选择排序的基本操作。每一轮选择都保证了该轮选择位置开始到数组末尾部分的最小值被放置在了选择位置上。经过多轮这样的处理,数组最终达到有序状态。

较为复杂的练习

  • 例题:“使用选择排序算法对数组 [64, 34, 25, 12, 22, 11, 90, 11, 64] 进行升序排序,并详细说明每一步骤。”

  • 解答:

使用选择排序对数组进行升序排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初始数组:[64, 34, 25, 12, 22, 11, 90, 11, 64]

第1轮:

  • 查找最小值:11(索引5)
  • 11(索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