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帖
中国书法名帖及书法艺术实践精华。
书剑飘〇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中国书法名帖
中国书法名帖目录原创 2023-05-27 05:31:28 · 203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278 董其昌 行书自跋《荆溪招隐图卷》
董其昌行书自跋荆溪招隐图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原创 2023-05-15 06:09:51 · 21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92 启功 草书《临董其昌琵琶行》
《临董其昌草书琵琶行》是启功先生应著名文史研究家王伯祥先生之子王湜华之请,参照王氏旧藏神州国光社影印本《董其昌草书琵琶行》而摹写的草书长卷。手卷赫然巨制,长达六七丈开外,满纸跳荡激越,透着启功书法高华的贵胄气质,也包含着超脱的谦虚稳练。卷末恭敬地题写著“伯祥老先生命临,即求诲正,启功。”手卷经王家两代学者秘藏递传,承载着两代学人的世交深情,也是名士间以翰墨寄怀的最佳例证。启功书法风行宇内数十年,求着如潮,书作万千,但如此巨制,堪称仅见,称为海内第一启书,实不为过。原创 2023-05-27 05:26:35 · 36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9 傅山 草书《千字文》
此册开篇章法疏朗,虽有欹侧之态,但更多的是平实妥帖,若涓涓流水,缓缓而出,且于草书中兼带行意。傅山曾放言:“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这是书法史上一段奇论,对整个中国书学领域有着普遍而深远的影响。原创 2023-05-26 00:06:29 · 235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8 文徵明 草书《扇面六幅》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原创 2023-05-26 00:05:07 · 337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7 文徵明 行草《致阳湖先生札》
文徵明《致阳湖先生札》3通,行书,墨迹,晚年书法,故宫博物院藏。此札介翁谓严嵩也,文徵明婉拒为权臣严嵩作诗贺寿,尤为后人称道。原创 2023-05-26 00:05:04 · 154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6 文徵明 行草《归去来辞》
文徵明曾经多次书写《归去来辞》,可见文徵明对陶渊明的这首《归去来兮辞》作品有多喜爱,这篇是他70岁行草书《归去来辞》,来自明文待诏书画合璧卷。原创 2023-05-26 00:05:00 · 24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5 文徵明 行草《雪诗卷》
文徵明行草书作品欣赏《雪诗卷》1536年,纸本,凡七十三行,每行字数不等,计三百七十六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书法随意挥洒,笔精墨妙,愈写愈流畅放旷,这时颜、黄模样已经脱去,盎然一派自家风神。原创 2023-05-26 00:04:58 · 152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4 文徵明 行草《西苑诗十首》
此为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之一。《西苑诗卷》(1554) 纸本,行草书,是文徵明 56岁在京任翰林院待诏时所作,共七律10首,描述宫城西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御苑((即今中南海、北海)景色。此卷书于嘉靖甲寅(1554)六月十日,距成诗时隔 30年,是年文徵明已85岁。此卷行草书用笔苍劲流畅,风姿端整秀雅,是其晚年杰作之一。卷后有清王澍题跋,并有“庆邸鉴赏书画之章”等藏印多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创 2023-05-26 00:03:40 · 398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3 文徵明 行草《行草诗册》
文衡山书法墨迹欣赏《文徵明行草诗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号“ 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曾官翰林待诏。文徵明是明一代诗书画全才、大家。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原创 2023-05-26 00:03:30 · 146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2 文徵明 行草《前后赤壁赋》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原创 2023-05-26 00:02:59 · 278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90 徐渭 草书《草书帖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熊秉明先生把他归为缘情派的书法家,徐渭的书法作品从形式张力到线条的放肆程度均使作品很有表现力,他的创作实践拓展了书法在抒发猛烈和癫狂情绪可能性方面的空间。而且,徐渭强调了书法的“主体性”和肯定了追求笔墨情趣的价值,在明代中期复古主义氛围笼罩下的文坛艺苑中发出不同的呼声,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原创 2023-05-26 07:56:46 · 597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91 徐渭 草书《千字文》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徐渭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熊秉明先生把他归为缘情派的书法家,徐渭的书法作品从形式张力到线条的放肆程度均使作品很有表现力,他的创作实践拓展了书法在抒发猛烈和癫狂情绪可能性方面的空间。而且,徐渭强调了书法的“主体性”和肯定了追求笔墨情趣的价值,在明代中期复古主义氛围笼罩下的文坛艺苑中发出不同的呼声,这也是很有意义的。原创 2023-05-26 07:57:55 · 20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1 解缙 草书《自书诗》
解缙《草书自书诗》卷 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共录自作诗 7首,是解缙于1407――1410年在广西、交阯为官期间所作。除第六首《过藤县》外,其余 6首均见于解缙《文毅集》,其中个别诗句互有出入。原创 2023-05-25 00:39:04 · 25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80 张弼 草书《草书帖选》
张弼(1425~1487)字汝弼,家近东海,故号东海,晚称东海翁。张弼草书名动当时,有"颠张复出"之美誉。师法张旭、怀素。《明史·文苑传》称其:"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酒酣兴发,顷刻数十纸,疾如风雨,矫如龙蛇欹如坠石,瘦如枯藤"。其书法于当时不仅深受国人喜爱,甚至海外很多国家贵族都不远万里前来求取字画,在当时,其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原创 2023-05-25 00:36:13 · 287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9 祝允明 草书《摸鱼儿词》
此轴为祝允明自作《咏苏台八景小词八阙》之一,这是典型的祝枝山草书。纵横逸宕,不计工拙,然在左揖右让,墨花满纸之中,点划依旧蕴藉,节奏依旧舒展; 密不见其质塞,疾不见其浮滑。其功力其境界其心绪,在信笔直扫中直泻於纸面。文嘉评他的草书曰“点划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原创 2023-05-25 00:34:00 · 18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8 祝允明 草书《饮中八仙歌》
明祝允明《饮中八仙歌》,草书,拓本,书于明正德丙寅,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饮中八仙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原创 2023-05-25 00:33:55 · 310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5 祝允明 草书《云江记》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纸本.此记是枝山35岁时作,末署“弘治八年秋日,长洲枝山祝允明书”,并钤“允明之印”和“希哲”二印。他的草书包括行草、小草和三草三类,此卷属巅逸狂放的大草一路,以硬毫小笔书就。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书就。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即告完成,接着便洋洋洒洒,一泻而下。原创 2023-05-25 00:32:37 · 185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7 祝允明 草书《曹植诗四首(箜篌引)》
明代祝允明草书欣赏《手卷曹植诗四首》又名《箜篌引》,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箜篌引》是祝允明草书成就的最杰出代表。作品狂而不乱,情浓势足,激跃奔发,气度不凡。其将字中妍媸和巧丽的笔画起收动作幅度缩短,增加行笔过程中的饱满度和厚实感。使人在视觉上既感到朴拙、沉劲而又不失流丽多姿。为晚年狂草登峰造极之作。原创 2023-05-25 00:33:47 · 388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6 祝允明 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其行草书在上溯晋唐、中取宋元、近承前辈、时贤的基础上,成功地融各家神韵于一炉,晚年那咨意任性的狂草,更具创新意趣,形成个人独特的面貌,而蜚声书坛。祝允明作《滕王阁序并诗》时已57岁,正是这一时期作品,天真纵逸,不可端倪。原创 2023-05-25 00:33:44 · 217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4 祝允明 行草《九悯九首》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书法兼工各体,声名蜚噪,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明人何乔远称“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行草书法作品《九愍九首》即《九悯九首》,苏州市博物馆藏。原创 2023-05-25 00:32:27 · 15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3 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卷》
《六体千字文》相传是元代赵孟頫书写。全卷布局纵横成行,将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组合在一起,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字体整齐匀称,明快清晰,体现出作者高度的书法造诣。原创 2023-05-25 00:32:17 · 201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2 赵孟頫 行草《北陇耕云书卷》
赵孟頫《北陇耕云》书卷,行草书。该帖行草相间,丰润俊秀,苍健遒劲,人书俱老,韵雅神逸。此幅被誉为:“笔走龙蛇,气势夺人”。代表着赵孟頫行草书的最高水平。原创 2023-05-25 00:30:09 · 23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1 赵孟頫 行草《王羲之轶事帖》
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又名《右军四事帖》、《王羲之书事卷》等,书于元代大德年间,是赵孟頫传世作品中的精品佳作。纸本,行书,原为美国顾洛阜旧藏,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创 2023-05-24 06:00:22 · 180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70 赵孟頫《真草千字文》
赵孟頫《真书千字文》华丽而不乏骨力,流美而不甜腻,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见清气。即是初学者的范本,也可作为喜欢赵体者深入临习的典范,真草对照,利于识草,也使草书的临习更为便捷。千字文作为蒙学经典,虽然年代久远,但其中蕴含的一些道理,放到今天,依然值得深入品味。原创 2023-05-24 05:59:01 · 670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9 康里巎巎 草书《李白古风诗卷》
元代康里巎巎草书诗书卷之《李白古风诗卷》纸本,35.0×63.8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李白古风诗卷》与草书诗书卷之《自作秋夜感怀七言古诗》、《唐人绝句六首》合为一卷。原创 2023-05-24 05:58:39 · 27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8 康里巎巎 草书《张旭笔法卷》
《草书张旭笔法卷》作于至顺四年(1333),其时康里氏年38岁,功力、精力皆可谓正当年华。从行笔意趣和结构习惯看,书卷中分明有张旭、怀素两位唐代草书大家的创作风格。康里巎运笔以喜用中锋和行笔迅疾闻名于时,锋正而无臃滞之态,笔快而不见单薄之势,这恰是他的高明之处。这种风格在此帖中均又所体现,使全卷笔画遒劲挺拔,圆劲清朗,极有神韵。原创 2023-05-24 05:58:32 · 364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7 邓文原 章草《临皇象急就章》
元初前期,书法复古倾向明显,赵孟、鲜于枢、邓文原等都是复兴章草书的功臣,邓文原的这一卷《急就章》,作于大德三年(1299年),可算是这一书法值取向的代表作之一。全卷长达近4米,共160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魏晋进期的章草书作相比,邓文原的这一章草长卷在整体上已变易为相对挺健秀雅,是章草书法在元明之际的一种新风貌。全作布白工整,落笔凝重,收笔锋锐,所以能使本来是以质朴取胜的章草书法有一种飘洒、秀美的风格特征。原创 2023-05-24 05:58:23 · 600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6 鲜于枢 草书《韩愈石鼓歌》
鲜于枢墨写《石鼓歌》传世有两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1301),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即本卷。另有一件,乃鲜氏书艺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纸墨品相完洁。明书家、文学家陆深题跋言道:“石鼓文字奇也,韩此诗又奇,困学书此,力与之敌,又奇也。”如此评价可谓相当中肯。明清以来,此本流传有绪,上钤“鲜于”、“困学斋”印,明人陆深、曹溶、清人罗天池、孔广陶、胡璧城等十数家跋及钤印,并著录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中国书法大成》第四册等六部书画汇编著作。原创 2023-05-24 05:58:11 · 264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5 鲜于枢 行草《唐人诗十二首》
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原创 2023-05-24 05:56:29 · 22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4 鲜于枢 行草《王安石杂诗》
鲜于枢行草书《王安石杂诗》。原创 2023-05-24 05:56:15 · 235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2 岳飞 行草《后出师表》
书法作品行草书《前后出师表》挥洒恣肆,刚劲挺拔,亦草亦行,兼有黄鲁直风范。原创 2023-05-24 05:53:41 · 354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3 岳飞 行草《前出师表》
书法作品行草书《前后出师表》挥洒恣肆,刚劲挺拔,亦草亦行,兼有黄鲁直风范。原创 2023-05-24 05:54:34 · 228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0 岳飞 行草《至性独存》
岳飛書至性独存帖;49cm。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広瀬新兵衛1876年出版。原创 2023-05-23 06:07:57 · 16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61 岳飞 草书《吊古战场文》
岳飞《吊古战场文》,草书,相传为岳飞手书。在杭州岳庙,碑共10石,每石高52厘米,宽103厘米,刻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碑文为岳飞书唐朝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和南宋文天祥,清彭玉麟、德馨的题跋(该拓片只有文天祥的跋,故只有八片)。碑原在众安桥忠显庙,1979年移至岳庙。原创 2023-05-23 06:08:55 · 33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59 文天祥 草书《木鸡集序卷》
此卷书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冬至,作者时年三十八岁。文章是应同乡张强之请而作。全卷通篇笔势迅疾,清秀瘦劲,具有俊逸豪迈之气。此卷通篇风格潇散简远,有一种清劲冲和之美。章法布局较为匀称,以纵向势为主,字间距小,行间距大。整体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不大。结字上通达疏朗,开合有秩,收放自如,大有效法怀素之意。用笔婉转畅达,行笔中锋,洒脱而不失闲雅。勾环使转多以圆带方,更显婉润。笔势无太多恣肆却给人以中正之气,点画虽细,但有阳刚之力。整体气势虽没有怀素的狂放,但尽显骨力贞劲之感,看似平淡之中流露出奇崛之态。原创 2023-05-23 06:07:37 · 191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58 文天祥 草书《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从是卷的书法风格上看,文氏用笔多出于阁帖,而又接近于王献之、怀素,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行笔流动,以中锋为主,间施侧锋取势。清阮元在《石渠随笔》中说:“书法极摹怀素。”安岐《墨缘汇观》中也评此卷“笔法清劲纵任,不苟其辞。”明人张丑评其书则为:“信国书体清疏挺竦,其传世六歌等帖,今人起敬起爱。”的确,文氏之书因其人品高而广受后人珍视。原创 2023-05-23 06:07:28 · 195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57 薛绍彭 行草《杂书卷》
薛绍彭行草书《云顶山诗卷》等杂书卷,纸本,26.1x303.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由四帖所组成,含《云顶山诗》、《上清帖》等,其中有诗作有信札,内容都涉及到四川的风物,是薛绍彭在四川作官时与友人倡和之作。云顶山的云顶寺在四川广汉,此作书於建中靖国元年(1101),可知薛绍彭此时已入川為绵州梓潼路漕。上清宫位在四川青城山上,始建於晋代,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左绵山在四川绵阳(今绵阳)北方。诗中“岳王楼”在绵州(今四川绵州东)西北,旧名“岳王台”,唐显庆中,太宗子越王贞為刺史时所建。原创 2023-05-23 06:07:14 · 173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56 宋高宗赵构 草书《嵇康养生论卷》
此帖用笔润媚圆和,精奥纯正,丰腴圆润不失清逸之气,温柔妍婉颇具清和流宕之像。此贴锋芒运转清晰,可谓是宋高宗的传世之作!原创 2023-05-23 06:05:59 · 279 阅读 · 0 评论 -
名帖355 宋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
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原创 2023-05-23 06:04:31 · 228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