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泄漏(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小的内存泄漏可能没什么影响,但长期或频繁发生会占用大量内存,影响系统性能甚至引发系统崩溃,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
内存泄漏存在于诸多编程语言中,是一种普遍的常见的问题。
- 以C和C++为代表的允许程序员直接管理内存的语言。内存泄漏的常见原因是程序员显式地分配了内存,但忘记释放不再需要的内存。
- 以Java、Python、JavaScript为代表的有垃圾回收机制的语言中,同样也可能出现内存泄漏问题。这通常是由于程序员在代码中创建了不会被垃圾回收器清理的对象,例如**全局变量、静态变量或者因循环引用造成的“孤岛”**等。
因此,无论使用哪种编程语言,程序员都需要对内存管理保持警惕,以避免产生内存泄漏。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C语言中最常见的几个内存泄漏问题。
内存泄漏常见情况:
1.忘记释放内存
在C/C++中,我们使用new/malloc等函数来申请内存,如果忘记使用delete/free来释放内存,就会造成内存泄漏。
int *ptr = new int;
// 忘记使用delete释放内存
解决办法:使用delete释放内存。
int *ptr = new int;
delete ptr;
更优化的方案是使用智能指针。比如C++ 11引入了智能指针,它可以自动管理内存,当智能指针离开作用域时,它会自动释放所管理的内存。这样,就可以避免忘记释放内存的问题。
先把这些智能指针都定义在<memory>
头文件中。
再使用std::unique_ptr
: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