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工程这个专业,我们国家是第一个由于背后产业做到了全球第一的,从此成为多年高考志愿填报热门的专业之一,很多211/985都为其开学设专业,甚至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这个行业的发展史,前期基本上就是华为和中兴这两家公司的企业史。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约9亿人口只有不足200万台电话,但通信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上世纪90年代电话装机费高达数千元,来自7个国家的8种制式设备让成本下降进展缓慢。
自此,中国通信行业开始了漫长的逆袭征程,从固化通信到移动通信,从2G到3G到4G到5G,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演进中,昔日的“七国八制”退出了市场,华为和中兴也逐渐挤进全球前五,前者更是反超了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
华为在冲顶全球第一的过程,顺便做了一件事:抬高了整个行业的薪酬。
全世界人都知道华为的薪水高,但到底有多高呢?据《创华为》一书记载,2000年其本科生月薪就有7000元,年终还有10-16万的分红,问问身边的前辈或者自身经历过那个时代就知有多大的差距了。待遇是远高于深圳其他公司,工科院校的电子通信专业整班地被收编的盛况,在当时非常普遍。
1998年10月,中兴与华为都在清华园招聘。本是中兴先来的,但华为高薪抢人,原本签约中兴的至少七成转投华为。2000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毕业班,40多人有39人入职华为;东南大学30多人的无线电班,被华为招走25个。

近年来华为更是开启了 " 天才少年 " 的招聘计划。这是华为今年第二次面向全球发出 " 天才少年 " 召集令。" 天才少年 " 的最高薪资可达到年薪 201 万元。
2021年,被制裁下的华为全球收入6300亿人民币,全年发放的薪酬及其他福利费用超过了1300亿元人民币。按照其员工数量20万来推算,平均每位员工的年薪超过了70万。老员工如果加上股票分红,拿到手的数字可能会更多。
高薪的另一面,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和“奋斗者”制度受到了广泛的口诛笔伐,但即便如此,每年奔赴华为的人仍然如过江之鲫。
对于寒门学子(华为最喜欢招的一类人)来说,下图帖子里的观点可能才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有一种说法是: 华为中兴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通信专业就业的“多样性”。
理由是中国通信设备商崛起的同时,“外企”们都在凋零:北电破产,诺基亚和西门子的电信部门合并,摩托罗拉出售电信部门,阿尔卡特朗讯并入诺基亚……想在通信设备行业找一份朝九晚五、无须996的外企工作的确不容易了。
但从更广的视角来看:华为中兴占全球通信设备40%的市场份额,对应的,如果全球通信行业的高端岗位有10000个,那中国就至少占有4000个。而在华为中兴尚未崛起的上世纪90年代,这个数字可能只有500个甚至更少。
另外,这个专业的好处在于它的延展性:既要学焊电路板,也要学算法编程,所以既能往电子芯片等硬件方向走,也能往计算机互联网方向走,而一位C9高校通信专业研究生告诉笔者:“去不了互联网公司,起码还有华为中兴可以保底。”
一个行业如果做到了全球第一,的确能够给本国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