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学习笔记第九章

9.1用例建模概念

1.用例在需求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分析问题--理解干系人的需求--定义需求--用例规约(提纲)--管理领域--完善系统--用例规约(详细)--管理变化的需求

2.用例模型包含的部分

  • 关联干系人需要以及软件需求
  • 确认与系统交互的人或对象(参与者)
  • 定义系统的边界
  • 捕捉和传达系统的理想行为

3.用例模型的表示

(1)文本描述:包括用例模型概要和用例规约描述

用例模型概要:系统的功能和意义、参与者列表、用例列表

用例规约描述:对每一个用例进行简要描述和事件流程

(2)用例图

  • 参与者
  • 用例:注意命名为动宾结构(系统的功能);一定要有可观测的结果;不能定义的太细或太粗
  • 关联:箭头和直线;注意箭头只表示消息的传递方向,而不表示参与者创建用例

4.每一个交互关联代表一个完整对话

5.场景是用例的实例

针对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事件流

所以在进行文本描述时,要分别进行描述。

9.2用例建模的过程

1.构建用例模型的步骤

• 第一步:找到所有的参与者和用例

        • 识别出参与者并做简单的描述

        • 识别出用例并做简单的介绍

• 第二步:编写用例

        • 列出用例

        • 给用例事件流程划分重要等级

        • 按照重要程度排序详细描述事件流程

2.参与者

一.寻找参与者

  • 谁可以使用系统
  • 谁会从系统中获取信息
  • 谁会向系统提供信息
  • 公司的哪个部门会使用系统
  • 谁负责系统的维护
  • 还有哪些其它系统会使用系统

二.识别参与者

谁是真正与系统进行交互

三.参与者的描述

不能将参与者命名为”用户“,因为这个词很模糊,很难了解其身份

四.参与者建模的检查项

• 是否找全所有的参与者?是否对系统环境中所有的角色进行了描述和建模?

• 每个参与者是否至少与一个用例发生了交互?

• 是否可以为每一个角色找到至少两个实例?

• 不同参与者与系统的交互是否一致,扮演的角色是否相似?如果有,则应该要合并这些参与者作为同一种角色

3.用例(动宾结构)

注意:在用例建模中,去掉所有的CRUD类的用例(即创建(Create), 查找(Retrieve), 更新(Update), 删除(Delete)),可以合并为一个用例叫做维护用户信息。

4.第一步得到的用例图---用例提纲---用例详细规约

用例图(得到用例的简单描述)

用例提纲(得到粗略事件流程)

详细规约(得到详细事件流程描述,包括前置后置条件,特殊的规约说明)

5.用例建模总结

注意:1.系统边界设定的不同,那么用例模型建立也会不同

以下有三种系统边界

2.不要把用例定义成功能分解

3.用例图的主要图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