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笔记版) 第三弹 数据链路层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3.1数据链路层概述
链路就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节点。
数据链路是指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以帧为单位传输和处理数据。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重要问题:封装成帧   差错检测    可靠传输
①封装成帧
数据链路层为网络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的操作称为封装成帧。
添加帧头和帧尾的目的,都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元来传送数据。

②差错检测
误码  接收方主机如何判断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误码呢? 
发送方在发送帧之前,基于待发送的数据 和检错算法计算出检错码,并将其封装在帧尾。 
接收方主机收到帧后,通过检错码和检错算法(根据帧尾中的检错码检测帧中是否有误码),即可判断出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误码。
③可靠传输
尽管误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若能实现发送方发送什么,接收方就能收到什么,就成为可靠传输。(而不是接收方收到误码直接丢弃)
后面详细介绍 此处了解即可   上面三个问题使用的是点对点数据链路层来举例的。
对于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共享式局域网):

1d3a87bcc0b841c8bbd3fe8ed222d3a2.png

 编址问题 碰撞问题(以太网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SMA/CD)

无线局域网仍使用的是共享信道技术。

3.2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是指数据链路层给上层交付的协议数据单元添加帧头和帧尾使之称为帧。

帧头和帧尾中包含有重要的控制信息。

帧头和帧尾的作用之一就是帧定界。

以太网规定了帧间间隔时间为96比特的发送时间,因此,MAC帧并不需要帧结束界定符。

透明传输问题:

透明传输是指数据链路层对上层交付的传输数据没有任何限制,就好像数据链路层不存在一样。

面向字节的物理链路使用字节填充(或者字符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面向比特的物理链路,使用比特填充的方法实现透明传输。

零比特填充法:

在发送数据前可以采用零比特填充法,对数据部分进行扫描,每5个连续的比特1后面就插入1个比特0,确保帧定界在整个帧中的唯一性。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从物理层交付的比特流中提取帧时,将帧的数据部分中的每5个连续的比特1后面的那个比特0剔除即可。

小练习:

HDLC协议对0111110001111110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011111000011111010

注意: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尽可能大些。(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应远大于帧头和帧尾的长度)

             考虑到差错控制等多种因素,每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帧的数据部分的长度上限,即最大传送单元MTU(1500B)。

 3.3差错检测

     实际的通信链路都不是理想的,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1可能会变成0,而0也可能变成1,这称为比特差错。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BER。

       使用差错检测码来检测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比特差错,是数据链路层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检错方法:

①奇偶校验:在待发送的数据后面添加1位奇偶校验位,使整个数据(包括所添加的校验位在内)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如果有奇数个位发生误码,则奇偶性发生变化,可以检查出误码。
如果有偶数个位发生误码,则奇偶性不发生变化,不能检查出误码(漏检)。
②循环冗余校验CRC
收发双方约定好一个生成多项式G(x);
发送方基于待发送的数据和生成多项式计算出差错检测码(冗余码),将其添加到待传输数据的后面一起传输;
接收方通过生成多项式来计算收到的数据是否产生了误码;

6c1e43bc078d4d069989bbd8c06131ea.png

 

总结:检错码只能检测出帧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但并不能定位错误,因此无法纠正错误。要想纠正传输中的差错,可以使用冗余信息更多的纠错码进行前向纠错。但纠错码的开销比较大,在计算机网络中较少使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有很好的检错能力(漏检率非常低),虽然计算比较复杂,但非常易于用硬件实现,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3.4.1可靠传输的基本概念
     使用差错检测技术(CRC),接收方的数据链路层就可以检测出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产生了误码(比特错误)。
数据链路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类型:
不可靠传输服务:仅仅丢弃有误码的帧,其他什么也不做。
可靠传输服务:想办法实现发送端发送什么,接收端就收到什么。
一般情况下,有线链路的误码率比较低,为了减小开销,并不要求数据链路层向上提供可靠传输服务,即使出现了误码,可靠传输的问题由其上层处理。
对于无线链路,由于其易受干扰,误码率比较高,因此要求数据链路层必须向上层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比特差错只是传输差错中的一种,从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来看,传输差错还包括分组丢失、分组失序以及分组重复。
分组丢失、分组失序以及分组重复这些传输差错,一般不会出现在数据链路层,而会出现在其上层。因此可靠传输服务并不仅局限于数据链路层,其他各层均可选择实现可靠传输。
例如运输层,TCP向其上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服务,而UDP向其上层提供无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网络层IP向其上层提供无连接、不可靠传输服务。
3.4.2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停止-等待协议SW
收发双方基于互联网进行通信。
ACK:确认分组
NAK:否认分组

793eece8a95d4334b3b3e4566753d96a.png

       发送方发送的分组会出现丢失情况,那么接收方发送的确认或否认分组也有可能丢失。

       为了避免分组重复这种传输错误,必须给每个分组带上序号。对于停止-等待协议,由于每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就停止等待,只要保证每发送一个新的数据分组,其发送序号与上次发送的数据分组的序号不同就可以了,因此用一个比特来编号就够了。

      给确认分组进行编号,解决确认分组迟到所导致的重复确认的问题。而对于数据链路层的点对点信道,往返时间比较固定,不会出现确认迟到的情况,因此如果只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停止-等待协议,可以不用给确认分组编号。

注意事项:①接收端检测到数据分组有误码时,将其丢弃并等待发送方的超时重传。但对于误码率较高的点对点链路,为使发送方尽早重传,也可给发送方发送NAK分组。②为了让接收方能够判断所收到的数据分组是否是重复的,需要给数据分组编号。由于停止-等待协议的停等特性,只需要1个比特编号就够了,即编号0和1。③为了让发送方能够判断所收到的ACK分组是否是重复的,需要给ACK分组编号,所用比特数量与数据分组编号所用比特数量一样。而对于数据链路层的点对点信道,往返时间比较固定,不会出现确认迟到的情况,因此如果只在数据链路层实现停止-等待协议,可以不用给确认分组编号。④超时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应仔细选择,一般略大于"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平均往返时间"。⑤在数据链路层点对点的往返时间比较确定,重传时间比较好设定,而在运输层端对端往返时间不确定,设置合适的重传时间并不容易。

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数据帧发送时延/数据帧发送时延+端到端往返时延

3.4.3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回退N帧协议GBN   

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很低,若出现超时重传,则信道利用率更低。

如果发送方在收到接收方确认分组之前,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分组,则可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流水线传输)。

回退N帧协议在流水线传输的基础上利用发送窗口来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分组的数量,是一种连续的ARQ协议。

d633f8c59d244472bbcd54ae5af12493.png

 累计确认:接收方不一定要对收到的数据分组逐个发送确认,而是可以在收到几个数据分组后(由具体实现决定),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数据分组发送确认。ACKn表示序号为n及以前的所有数据分组都已正确接收。

       累计确认优点:即使确认分组丢失,发送方也可能不必重传。减少接收方开销,减少网络资源的占用。

        缺点:不能向发送方及时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接收的数据分组信息。

 在协议的工作过程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不断向前滑动,因此这类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             

练习:数据链路层使用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需要重发的帧数是(4)

解析:"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表明接收方正确接收了0-3号帧,并针对它们中的每一个发送了确认帧,只不过针对1号帧的确认帧丢失了。截止到计时器超时,发送方只收到0-3号帧的确认,而发送方之前已发送0-7号帧,因此应该从4号帧开始重传,即重传之前已经发送过的4.5.6.7号帧,共计重传4个帧。

3.4.4可靠传输的实现机制-选择重传协议SR

     回退N帧协议的接收窗口尺寸Wr只能等于1,因此接收方只能按序接收正确到达的数据分组。一个数据分组的误码就会导致其后续多个数据分组不能被接收方按序接收而丢弃(尽管它们无乱序和误码)。这必然会造成发送方对这些数据分组的超时重传,显然这是对通信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可设法只重传出现误码的数据分组。因此,接收窗口的尺寸不应在等于一(而应大于1),以便接收方先收下失序到达但无误码并且序号落在接收窗口内的那些数据分组,等到所缺分组收齐后再一并送交上层。这就是选择重传协议。

     注意:选择重传协议为了使发送方仅重传出现差错的分组,接收方不能再采用累计确认,而需要对每个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分组进行逐一确认。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尺寸必须满足1<Wt<2^(n-1),n为构成分组序号的比特数量。

     接收方的接收窗口尺寸Wr必须满足大于1小于等于Wt(若等于1则与回退N帧协议相同,若大于Wt,则无意义)。

练习: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2)

解析:选择重传协议不支持累积确认,接收方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会发回相应的确认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需要重传0.2号帧,无需考虑3号帧,因此需要重传的帧数是2。

3.5点对点协议PPP

     点对点协议PP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点对点数据链路层协议。

     PPP协议为在点对点链路传输各种协议数据报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对各种协议数据报的封装方法(封装成帧)②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建立、配置以及测试数据链路的连接。③一套网络控制协议NCPs,其中的每一个协议支持不同的网络层协议。

c433876cbd3444af8f6cbb868be8b328.png

 PPP帧的透明传输

     面向字节的异步链路使用字节填充法(插入转义字符)

     面向比特的同步链路使用比特填充法(零比特填充)

     PPP协议差错检测

     循环冗余校验CRC,接收方每收到一个PPP帧,就进行CRC检验,若检验正确,就收下这个帧;反之,就丢弃这个帧。使用PPP的数据链路层向上不提供可靠传输服务。

0270c5d4d1a14de8ada838db7a258d9b.png

 3.6.1媒体接入控制的基本概念

     共享信道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多个发送和接收站点对一个共享传输媒体的占用,即媒体接入控制MAC。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具有更高性能的使用点对点链路和链路层交换机的交换式局域网在有线领域已经完全取代了共享式局域网,但由于无限信道的广播天性,无线局域网仍然使用的是共享媒体技术。

  3.6.2媒体接入控制-静态划分信道 (物理层信道复用技术)

     信道复用:复用是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复用就是通过一条物理线路同时传输多路用户的信号。当网络中传输媒体的传输容量大于多条单一信道传输的总通信量时,可利用复用技术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建立多条通信信道来充分利用传输媒体的带宽。

     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

076796d2cdaf4f0eb0b4345b50e56636.png

 

④码分复用,常用名词为码分多址(CDMA)
     复用:复用是将单一媒体的频带资源划分成很多子信道,这些子信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从媒体的整体频带资源上看,每个子信道只占用该媒体频带资源的一部分。
     多址:(更确切地应该称为多点接入)处理的是动态分配信道给用户。这在用户仅仅暂时性地占用信道的应用中是必须的,而所有的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都属于这种情况。相反,在信道永久性地分配给用户的应用中,多址是不需要的(对于无限广播或电视广播站就是这样)
      某种程度上,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WDMA(波分多址),CDMA可以分别看成是FDM,TDM,WDM,CDM的应用。
      在CDMA中,每一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m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通常m的值是64或128,为了简单起见,在后续举例中,我们假设m为8。
      使用CD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片序列
      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
      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0,则发送它自己的m bit码片序列的二进制反码。
      这种通信方式称为直接序列扩频DSSS。

f7a0a35b46674f40b17ad3647bba4845.png

 

3.6.3随机接入-CSMA/CD协议

       总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检测 CSMA/CD

       多址接入MA:多个主机(也可称为站点或站)连接在一条总线上,竞争使用总线。

       载波监听CS:每一个站在发送帧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站点在发送帧("先听后说"):若检测到总线空闲96比特时间,则发送这个帧;若检测到总线忙,则继续检测并等待总线转为空闲96比特时间,然后发送这个帧。(96比特时间是指发送96比特所耗费的时间,也称为帧间最小间隔,其作用是使接收方可以检测出一个帧的结束,同时也使得所有其他站点都能有机会平等竞争信道并发送帧)。

       碰撞检测CD:每一个正在发送帧的站边发送边检测碰撞("边说边听"):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碰撞,则立即停止发送,退避一段随机时间后再停止发送("一旦冲突,立即停说,等待时机,重新再说")。

5d93c247e2644080b560149862cc1125.png

  CSMA/CD协议-最小帧长

       以太网规定最小帧长为64字节,即512比特(512比特时间即为争用期)

       如果要发送的数据非常少,那么必须加入一些填充字节,使帧长不小于64字节。

以太网的最小帧长确保了主机可在帧发送完成之前就检测到该帧的发送过程中是否遭遇了碰撞:如果在争用期(共发送64字节)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后续发送的数据就一定不会发送碰撞;如果在争用期内检测到碰撞,就立即中止发送,这时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一定小于64字节,因此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碰撞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CSMA/CD协议-最大帧长

        假设主机A正在给主机D发送一个很长的帧,这会使得主机A长时间占用总线,而总线上其他主机迟迟拿不到总线的使用权,此外,由于帧很长,还可能导致主机D的接收缓冲区无法装下该帧而产生溢出。因此以太网的帧长应该有其上限。

cba1e06363194183b144f8773b189785.png

b83288cb6f474f57b428c58ebcb1ae1e.png 

 

 

 3.6.4随机接入-CSMA/CA协议

      无线局域网使用的协议:CSMA/CA 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避免

      CSMA/CA是指载波监听多址接入/碰撞避免,是802.11局域网采用的无线信道访问控制协议。802.11局域网在使用CSMA/CA的同时,还使用停止-等待协议。这是因为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远不如有线信道,因此无线站点每发送完一个数据帧后,要等到收到对方的确认帧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

      CSMA/CA协议使用RTS和CTS帧来预约信道,它们都携带有通信需要持续的时间。另外,除RTS和CTS帧外,数据帧也能携带通信需要持续的时间,这就是802.11的虚拟载波监听。

 3.7MAC地址、IP地址以及ARP协议

       MAC地址是以太网的MAC子层所使用的地址;(数据链路层范畴)

       IP地址是TCP/IP体系结构网际层所使用的地址;

       ARP协议属于TCP/IP体系结构的网际层,其作用是已知设备所分配到的IP地址,使用ARP协议可以通过该IP地址获取到设备的MAC地址。

       ①MAC地址

       当多个主机连接在同一个广播信道上,要想实现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则每一个主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即一个数据链路层地址。

       在每个主机发送的帧中必须携带标识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由于这类地址是用于媒体接入控制MAC,因此这类地址被称为MAC地址(硬件地址)。

       注意:MAC地址有时也被称为物理地址,但这并不意味着MAC地址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物理层。

       一般情况下,用户主机会包含两个网络适配器:有线局域网适配器(有线网卡)和无线局域网适配器(无线网卡)。每个网络适配器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而交换机和路由器往往拥有更多的网络接口,所以会拥有更多的MAC地址。综上所述,严格来说,MAC地址是对网络上各接口的唯一标识,而不是对网络上各设备的唯一标识。

②IP地址(网络层详细解)
      IP地址是因特网上的主机和路由器所使用的地址,用于标识两部分信息:
      1 网络编号:标识因特网上数以百万计的网络
      2 主机编号:标识同一网络上不同主机(或路由器各接口)
      数据包转发过程中IP地址与MAC地址的变化情况:
      在数据包的转发过程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始终保持不变,而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段链路(逐个网络)改变。

③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IP------MAC
      引入: 假设主机B要给主机C发送数据包,主机B知道主机C的IP地址,但不知道它的MAC地址,因此,主机B的数据链路层在封装MAC帧时,无法填写目的MAC地址,进而也就无法构建出要发送的MAC帧。
       源主机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中查找目的主机的IP地址所对应的MAC地址,若找到了,则可以封装MAC帧进行发送,若找不到,则发送ARP请求(封装在广播MAC帧中)。
       目的主机收到ARP请求后,将源主机的IP地址与MAC地址记录到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给源主机发送ARP响应(封装在单播MAC帧中),ARP响应中包含有目的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
       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后,将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与MAC地址记录到自己的ARP高速缓存中,然后就可以封装之前想发送的MAC帧并发送给目的主机。
       注意:ARP的作用范围是逐段链路或逐个网络。
 3.8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      
      集线器HUB
      早期以太网的互连设备;
      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物理层;
      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
      使用集线器作为互联网设备的以太网仍然属于共享总线式以太网。集线器互连起来的所有主机共享总线带宽,属于同一个碰撞域和广播域。
      交换机SWITCH
      目前以太网中使用最广泛的互连设备;
      工作在OSI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包括物理层);
      根据MAC地址对帧进行转发;
      使用交换机作为互连设备的以太网,称为交换式以太网。交换机可以根据MAC地址过滤帧,即隔离碰撞域;
      交换机的每个接口是一个独立的碰撞域;
      交换机隔离碰撞域但不隔离广播域(VLAN除外)。
 3.9以太网交换机自学习和转发帧的流程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也包括物理层)。
      以太网交换机收到帧后,在帧交换表中查找帧的目的MAC地址所对应的接口号,然后通过该接口转发帧。
      流程:
      ①收到帧后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为帧的源MAC地址及进入交换机的接口号。
      ②根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和交换机的帧交换表对帧进行转发,有三种情况:
      明确转发:交换机知道应当从哪个(或哪些)接口转发该帧(单播 多播 广播)
      盲目转发:交换机不知道应当从哪个端口转发帧,只能将其通过除进入交换机的接口外的其他所有接口转发(也称为泛洪)。
      明确丢弃:交换机知道不应该转发该帧,将其丢弃。
      帧交换表中的每条记录都有自己的有效时间,到期删除,原因如下:交换机的接口改接了另一台主机;主机更换了网卡。   

496ce6c4a9d64dbd99d49abf5e981701.png

 3.10以太网交换机的生成树协议STP
      如何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
      添加冗余链路可以提高以太网的可靠性,但也会形成网络环路。带来以下问题:
      广播风暴:大量消耗网络资源,使得网络无法正常转发其他数据帧。
      主机收到重复的广播帧。
      交换机的帧交换表震荡(漂移)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生成树协议STP,可以在增加冗余链路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同时又避免网络环路带来的各种问题。
       不论交换机之间采用怎样的物理连接,交换机都能够自动计算并构建一个逻辑上没有环路的网络,其逻辑拓扑结构必须是树型的(无逻辑环路)
       最终生成的树型逻辑拓扑要确保连通整个网络。
       当首次连接交换机或网络物理拓扑发生变化时,交换机都将进行生成树的重新计算。
3.11.1虚拟局域网VLAN概述
       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也包括物理层)
       使用一个或多个以太网交换机互连起来的交换式以太网,其所有站点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随着交换式以太网规模的扩大,广播域相应扩大。巨大的广播域会带来很多弊端:广播风暴(会浪费网络资源和各主机的CPU资源)、难以管理和维护、潜在安全问题。
       分割广播域的方法:使用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但路由器成本较高,不现实,因此虚拟局域网应运而生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内的设备划分成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的技术,这些逻辑组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
      同一个VLAN内部可以广播通信,不能VLAN之间不能广播通信。
 3.11.2虚拟局域网VLAN的实现机制
       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是在交换机上实现的,需要交换机能够实现以下两大功能:一个是能够处理带有VLAN标记的帧,另一个是交换机的各端口可以支持不同的端口类型。

1c73b89bff984e0bb799606250bf3aa9.png

 IEEE 802.1Q帧

       交换机的端口类型有三种:Access Trunk Hybrid

       交换机各端口的缺省VLAN ID:在华为交换机上称为Port VLAN ID,即端口VLAN ID,简称为PVID。(交换机的每个端口有且仅有一个PVID)

       ①Access

       Access端口一般用于连接用户计算机;Access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Access端口的PVID值与端口所属VLAN的ID相同(默认为1);

       Access端口接收处理方法:一般只接受"未打标签"的普通以太网MAC帧。根据接收帧的端口的PVID给帧"打标签",即插入4字节VLAN标记字段,字段中的VID取值与端口的PVID取值相等。

       Access端口发送处理方法:若帧中的VID与端口的PVID相等,则"去标签"并转发该帧,否则不转发。

②Trunk端口

       Trunk端口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互连;Trunk端口可以属于多个VLAN;用户可以设置Trunk端口的PVID值。默认情况下,Trunk端口的PVID值为1。

       Trunk端口发送处理方法:对VID等于PVID的帧,"去标签"再转发。而对于不等于PVID的帧,则带着标签直间转发。

       Trunk端口接收处理方法:接收"未打标签"的帧,根据接收帧的端口的PVID给帧"打标签",即插入4字节VLAN标记字段,字段中的VID取值与端口的PVID取值相等;接收"已打标签的帧"。 

3c60452d680844fa83c50e29fdddaca3.png

 第三章终于完结啦 撒花撒花🍯🍯🍯 加了好多图片和几个练习题方便理解 冲冲冲!

  

 

  • 32
    点赞
  • 3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