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及对象代理

一、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提供了一种将对象的实例化过程封装在工厂类中的方式。通过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代码分离,提供一种统一的接口来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其子类自己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类,工厂模式使其创建过程延迟到子类进行。

工厂模式:
抽象产品(Abstract 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共同接口或抽象类。它可以是具体产品类的父类或接口,规定了产品对象的共同方法。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接口,定义了具体产品的特定行为和属性。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声明了创建产品的抽象方法,可以是接口或抽象类。它可以有多个方法用于创建不同类型的产品。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实现了抽象工厂接口,负责实际创建具体产品的对象。

实现创建一个 INoodles接口和实现 INoodles 接口的实体类。下一步是定义工厂类 INoodlesFactory。

public class NoodleFactory {
    /**
     * 规范下面条类型
     *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ODLE_YOUPO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ODLE_REGAN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OODLE_LANZHOULA = 3;


    /**
     *创建面条
     **/
    public static  INoodles getNoodle(int type){
        if (type == 1){
            return new YouPoMianNoodleImp();
        }else if(type ==2){
            return new ReGanMianNoodleImp();
        }else if(type ==3 ){
            return new LanZhouLaMianImp();
        }
        return null;
    }


}

 

总结

工厂模式通过将对象的创建与使用分离,提供了更好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选择合适的工厂模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来决定。

二、代理模式 

什么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通俗的来讲代理模式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中介。     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说我现在想买一辆二手车,虽然我可以自己去找车源,做质量检测等一系列的车辆过户流程,但是这确实太浪费我得时间和精力了。我只是想买一辆车而已为什么我还要额外做这么多事呢?于是我就通过中介自己喜欢的车,然后付钱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用代理模式?

1.中介隔离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客户类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委托对象,而代理类对象可以在客户类和委托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其特征是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相同的接口。

2.开闭原则,增加功能: 代理类除了是客户类和委托类的中介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代理类增加额外的功能来扩展委托类的功能,这样做我们只需要修改代理类而不需要再修改委托类,符合代码设计的开闭原则。

有哪几种代理模式? 我们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代理。如果按照代理创建的时期来进行分类的话 可以分为两种:

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是由程序员创建或特定工具自动生成源代码,在对其编译。          在程序员运行之前,代理类.class文件就已经被创建了。

动态代理和静态代理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两种代理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代理对象的创建方式以及使用场景。

静态代理

  • 定义:静态代理是指在程序编译时就已经确定了代理类的实现。开发人员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并将目标对象的功能进行封装。

  • 优点

    • 代理类可以针对某一个接口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
    • 在编译时就能检查到错误。
  • 缺点

    • 每个需要代理的类都需要创建一个代理类,增加了代码量和维护成本。
    • 不适应于需要灵活修改代理逻辑的场合。

*      动态代理:
*              动态代理是在程序运行时通过反射机制动态创建的。
*              动态代理分为:
*                  基于接口的动态代理(jdk自带)
*                  基于子类的动态代理(第三方)

动态代理

  • 定义:动态代理是在运行时根据指定的接口生成代理对象,不需要提前创建代理类。它通常使用 Java 的反射机制或其他框架(如 AOP)来实现。

  • 优点

    • 可以为多个类生成代理,不需要手动创建大量的代理类。
    • 灵活性高,可以在运行时决定代理的行为。
  • 缺点

    • 运行时生成可能会引入性能开销。
    • 难以进行编译时检查。

1.基于接口的动态代理(jdk自带)

原理

JDK 自带的动态代理只能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通过 java.lang.reflect.Proxy 类和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来实现。

2.基于子类的动态代理(第三方)

原理:

CGLIB(Code Generation Library)是一个强大的、高性能的代码生成库,它通过继承来实现代理。与 JDK 基于接口的动态代理不同,CGLIB 可以直接对类进行代理,只要所代理的类没有被声明为 final

代码结构和说明

  1. 被代理对象:通过IAccountService toProxyService指定了一个接口,该接口的实现会被代理。

  2. 事务工具类TransactionUtil transactionUtil用于处理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

  3. 创建代理的createProxy方法:这个方法使用Java反射API创建一个代理对象,并在调用实际服务方法前后处理事务。

总结

  • 基于接口的动态代理(JDK 自带)

    • 只支持接口。
    • 使用简单,适合轻量级的场景。
  • 基于子类的动态代理(CGLIB)

    • 可以代理普通类(不必实现接口)。
    • 需要引入第三方库,适合复杂的业务逻辑。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动态代理方式。对于接口较多的场景,建议使用 JDK 自带的动态代理;而需要直接代理类时,则可以使用 CGLIB。

案例

public class ProxyBeanFactory {


    //1.被代理对象
    IAccountService toProxyService;

    public void setToProxyService(IAccountService toProxyService) {
        this.toProxyService = toProxyService;
    }

    //装配事务工具类
    TransactionUtil transactionUtil;

    public void setTransactionUtil(TransactionUtil transactionUtil) {
        this.transactionUtil = transactionUtil;
    }

    //2.创建代理
    public IAccountService createProxy(){
       IAccountService proxy = (IAccountService) Proxy.newProxyInstance(toProxyService.getClass().getClassLoader(), toProxyService.getClass().getInterfaces(), new Invocation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o = null;
                try {
                    transactionUtil.beginTx();
                    o = method.invoke(toProxyService,args);
                    transactionUtil.commitTx();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transactionUtil.rollbackTx();
                } finally {
                    transactionUtil.closeTx();
                }
                return o;
            }
        });
       return proxy;
    }
}
 <!-- 事务工具类 -->
    <bean id="transactionUtil" class="com.xn.util.TransactionUtil">
        <property name="connectionUtil" ref="connectionUtil"/>
    </bean>

该bean负责管理事务,确保在数据库操作中能够正确处理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


    <!-- 注入dao -->
    <bean id="mapperImp" class="com.xn.dao.AccountMapperImp">
        <property name="queryRunner" ref="queryRunner"/>
        <property name="connectionUtil" ref="connectionUtil"/>
    </bean>

AccountMapperImp类负责与数据库交互,确保queryRunner和connectionUtil的正确配置以执行数据库操作。


    <!-- 注入被代理service -->
    <bean id="service" class="com.xn.service.AccountServiceImp">
        <property name="mapper" ref="mapperImp"/>
    </bean>

    <!-- 注入代理service -->
    <bean id="proxyService" class="com.xn.service.AccountServiceImp" factory-bean="factory" factory-method="createProxy"/>


    <bean id="factory" class="com.xn.factory.ProxyBeanFactory">
        <property name="transactionUtil" ref="transactionUtil"/>
        <property name="toProxyService" ref="service"/>
    </bean>


通过ProxyBeanFactory创建的proxyService用于在调用服务时添加额外的功能(如事务管理)。确保代理逻辑的实现能够正确处理服务调用。
    <!-- 注入controller -->
    <bean id="controller" class="com.xn.controller.AccountControllerImp">
        <property name="service" ref="proxyService"/>
    </bean>

AccountControllerImp类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将请求委托给proxyService进行业务处理。

JAVA六大设计原则 

Java的六大设计原则(SOLID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些原则帮助开发者编写可维护、可扩展和易于理解的代码。具体包括:

  1. 单一责任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 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原因引起变化,即一个类只应该负责一项功能。这样可以提高模块化程度,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2. 开放-关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 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也就是说,在不修改现有代码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新功能,通过扩展现有的类或接口来实现。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 子类对象应该能够替换父类对象,并且程序的行为不会发生变化。即实现继承时,子类应能无缝替换父类,保持程序的正确性。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 不应该强迫一个类依赖于它不需要的接口。许多特定的接口比一个通用接口更好,即应尽量使用多个小接口,避免接口的臃肿。
  5.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

    • 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依赖于抽象(接口或抽象类);而且抽象不应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抽象。这样可以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6. 最少知识原则(Law of Demeter)(有时也包括在SOLID原则中,但不严格归入):

    •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也就是说,一个对象应该只与直接的朋友(协作对象)交互,而不与其他对象进行复杂的交互。

这些原则的作用

  •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遵循这些原则,代码结构更加清晰易懂,维护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其他模块的影响。
  • 降低耦合度,提高内聚性:这些原则鼓励模块之间的松散耦合,增强了模块的独立性。
  • 促进代码复用:良好的设计使得代码更容易在不同的项目中复用。
  • 增强测试性:代码更容易被单元测试,提高了单元测试的可行性。

JAVA23种设计模式

在软件工程当中,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是不同的.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为了更好的设计软件的高层指导方针. 

它不提供具体的实现方式也不会绑定任何一种编程语言.  

最常用的原则是SOLID(SRP, OCP, LSP, ISP, DIP)原则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对关于面向对象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

比如说,如果你想创建一个类而且它在任何时刻只会有一个对象,那么你就应该使用单例类模式.

设计模式是经过大量检测的安全的做法.

“饿汉式”和“懒汉式”是单例模式的两种实现方式。它们在实例化对象的时机和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式。

1. 饿汉式

特点:
  • 实例在类加载时就被创建,所以线程安全。
  • 不支持延迟加载,因为实例一旦创建就存在,占用资源。
  • 实现简单,代码少。
/**
 * 饿汉式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3.创建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
    private static Student stu = new Student();

    //1.设计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tudent(){
        super();
    }

    //2.提供共有的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tudent getInstance(){
        return stu;
    }

}


//true

2. 懒汉式

特点:
  • 实例在第一次调用时才被创建,支持延迟加载。
  • 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
  • 代码稍微复杂,因为需要进行同步处理。
实现:

有多种方式实现懒汉式,以下是其中两种常见的实现。

 线程安全的懒汉式(使用 synchronized)
/**
 * 懒汉式
 * */
public class Student {
    //3.创建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
    private static Student stu;

    //1.设计私有构造方法
    private Student(){
        super();
    }

    //2.提供共有的方法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tudent getInstance(){
        if(stu == null){
             stu = new Student();
        }
        return stu;
    }

}

//true

总结

  • 饿汉式

    • 实例在类加载时创建,线程安全。
    • 一旦加载即占用资源,不支持延迟加载。
  • 懒汉式

    • 实例在第一次调用时创建,支持延迟加载。
    • 需要处理线程安全问题,代码相对复杂。

选择使用哪种方式一般依据具体的业务需求、性能考虑和资源管理来定。在一些早期的项目中,懒汉式较受欢迎,而在现代的多线程环境中,饿汉式因其简单和线程安全的特性也常被使用。

3、普通

  • 11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