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据库必须先知道的知识

一、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

  1. 数据

    1. 定义:

      1. 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
      2. 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记录并可以鉴别的符号
    2. 理解:数据两层含义 (数据定义中的两层含义)

      1. 数据的表现形式 (符号)
      2. 数据的语义 (记录并可鉴别)
    3. 数据的表现形式

      1. 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2. 数据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经过数字化后存入计算机中
      3. 即计算机中的数据是经过数字化后的数据
    4. 数据的语义

      1. 定义:对数据的解释,或者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
      2. 理解:93是一个数据,它可以是一个学生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也可以是某个人的体重…,解释有很多
    5. 总结:数据的表现形式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 数据库(DB)

    1. 定义: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2. 粗俗理解:数据的仓库
      1. 这个仓库是在计算机设备上
      2. 数据是按一定格式存放的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 定义: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
    2. 说明:它与操作系统一样是计算机的基础软件
    3. 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
    4. 作用: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高效地处理和维护数据
    5. 主要功能
      1. 数据定义功能: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定义语言(缩写:DDL),可以方便地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定义
      2. 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功能
      3. 数据操纵功能: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操纵语言(缩写:DML),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等
      4. 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功能:数据的安全性指保护数据以防不合法使用造成数据泄露和破坏
      5.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功能: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有效性和相容性
      6. 数据库的并发性控制功能:数据库是可共享资源,可以供多个用户使用。数据库的并发性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7. 数据库的恢复功能
      8.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功能
      9.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10. 其他功能等
  4. 数据库系统(DBS)

    1. 定义一:指引入数据库后的计算机系统,即有数据库后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称为数据库系统
    2. 定义二:一般指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组成的存储、管理、处理和维护数据的系统
    3. 注意: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人们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二、数据库系统

  1. 组成:

    1. 数据库
    2.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开发工具)
    3. 应用系统
    4. 数据库管理员(DBA)
    5. image.png
  2. 与数据库系统有关的人员

    1. 数据库管理员(职能如下)
      1. 设计与定义数据库
      2. 转储和恢复数据库
      3. 重构数据库
      4. 帮助最终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即训练最终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负责解答最终用户日常使用数据库时遇到的问题等
      5. 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维运工作
      6. 改进和重组数据库系统
    2. 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设计员
    3. 应用程序员:负责以外模式为基础,进行开发应用系统,编制具体的应用程序
    4. 最终用户(终端用户):负责通过应用系统客户端的用户界面使用数据库,即使用数据库的人
  3.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1.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可以从多种层次或角度考察
    2. 分类
      1. 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
      2. 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

三、数据库系统内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 角度:从数据库管理系统角度(内部)看,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

  2. 说明: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种类很多,但他们在体系结构上通常具有相同的相同的特征,即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并提供两级映像功能

  3. 模式

    1. 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
    2. 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3. 一个数据库对应一个模式
    4.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所有用户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有机地结合成一个逻辑整体
    5. 模式所包含的内容
      1. 数据的逻辑结构
      2. 数据之间的联系
      3. 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4. 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

    1. 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2. 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3. 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4.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5. 模式中的同一数据,在不同外模式中可能不同
    6. 不同应用的所用的外模式可能不同
    7. 同一模式可以被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所使用
  5. 内模式(物理模式、存储模式)

    1. 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2.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组织方式
    3. 独立于具体的存储设备
    4. 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内模式
    5. 例如:
      1. 记录的存储方式
      2. 索引的组织方式(是_B_+树索引还是hash索引)
      3. 数据是否压缩存储
      4. 数据是否加密
      5. 数据存储记录结构的规定…
  6. image.png

  7. 理解:数据库相当于是一个装满数据的房子,内模型相当于数据如何摆放,模式相当于进了房子后能看到什么数据,而外模式相当于透过窗户看房子中数据

  8. 数据库的两级映像

    1. 两级映像

      1. 外模式/模式映像
      2. 模式/内模式映像
    2. 作用:实现数据库系统内部三个抽象层次(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的联系和转换

    3. 功能提供: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这两级映像

    4. 意义:两级映像使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较强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5. 外模式/模式映像

      1. 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
      2. 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来定义外模式和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位置:映像定义通常包含在各自外模式的描述中
      4.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1. 当模式改变时(如新增关系、新的属性…),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做出相应改变,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2.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而应用程序也不用改
    6. 模式/内模式映像

      1. 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和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是唯一的
      2. 位置:该映像通常保存在模式中
      3. 作用:定义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
      4.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1. 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外模式映像做出相应的改变,使模式保存不变
        2. 所以外模式也不变,因而应用程序也不变

四、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

  1.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
    1.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2.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2.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用户的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
  3.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相互独立

五、数据库系统外部的体系结构

  1. 角度: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
  2. 分类
    1.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2. 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
    3. 并行数据库系统
    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5. 云数据库系统…

欢迎关注公众号【云边小网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58
    点赞
  • 2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