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源自努尔艾力·阿不利孜(以下称为艾力)的《你一年的8760小时》。是艾力在长时间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时间管理方法。
其原理很简单:早上7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17个醒着的小时,按半个小时划分,将时间分为34份,就有了34枚金币。
以半小时为单位来记录的原因是,半小时是我们大部分人完成一部分工作的时间。类似番茄钟。
记录的时候,不必每过半个小时就停下来去记录,可以每天睡前花5到10分钟去记。如果忘记了,也要在之后花半个小时时间坐在那里,认真回想并记录前几天的事情。如果记录的时候,一天做过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怎么办?那就果断标记成浪费的时间。如果你在这段时间高效工作、认真学习了,你肯定不会忘记。如果这段时间你玩得非常开心,和同学聚会吃饭了,你也不会忘记。什么样的事会记不住?就是干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刷微博、看网页,这类时间果断标记成红色。
时间分类
记录完毕就要去分析,作者把时间分为五类,这五类可以概括生活里所有的事。
第一类,是尽情娱乐时间,就是高效地玩,无负罪感地玩,用蓝色来标记。比如说和朋友聚会,和另一半约会,和任何人做开心的事情都可以这么去标记,作者也会把自己锻炼、看书、看电影的时间也放到这一类。记录这类时间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自己,你每天也可以有不少时间获得很开心的。
第二类,是休息时间,包括睡觉的时间,作者把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时间也标记成休息,包括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标记成休息。这些时间都被标记成绿色,一眼看到这些绿色时间,就知道今天为自己积攒了足够的能量。
第三类,是强迫工作的时间,用橙色标记。比如说大学有些课你不想上,但是不得不去上;工作中有些会你不想开,但不得不去开,你可以标记成强迫工作的时间。
第四类,是高效工作的时间,包括高效地工作、看书、学习,任何能产生价值的时间都标记在这里,用黄色来表示。
第五类,是拖延的时间,做些没意义的事,用红色标记。比如在朋友圈自己给自己点个赞,早上在床上赖上半天床。其他拖延的时间,包括本来说好了出去玩3个小时,但不知不觉玩了6个小时,多花的3小时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时间作者认为也要果断标记为拖延。
这样一来,你就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收获,你会发现,一天的时间,都干了什么,高效与否,一目了然。
有些时间并不是从整点开始的,比如8点15分到8点45分做了一件事,可以采用类似化,约等于化。记录成8点到8点30做了这件事。没关系,你只要有个大概的记录就可以,关键是坚持,然后总结你的时间。
每周记录完成之后,还有进行一个反思,把每周做的有意义的、傻的事情记录下来。比如记录每周看过什么书、什么电影以及这周印象最深的5件事。
每一周把自己高效工作的时间除以4,而把拖延的时间除以2,之后用前面的数字减去后面得到的数字,即可作为奖励自己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就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逆向时间规划法
作者认为,相比于制定“完美的计划”,记录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或许更有效。
作者推荐使用尼尔·菲奥里先生在《战胜拖拉》中提及的逆向时间规划法,在每个周日拿出来一段时间来,进行下周的规划。
第一步,先记录下必须参加的活动,如会议、上课的时间。
第二步,规划工作之前,先把休闲娱乐、朋友聚餐等时间记录好。
第三步,自己读书、进修的时间安排。
第四步,把自己可以掌控的工作安排到余下的空余时间里。
这样的时间表,会让你先看到自己有充足的娱乐休闲时间,从而对这一周充满了期待。那么,每天叫醒你的是梦想,而不再是责任。
要获得充足的休闲时间,就要做到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和学习。有了休闲娱乐的动力,高效地工作就不难实现了。
生活中的二八原则无处不在,80%的产出源自20%的投入,要学会找到那关键性的20%。
那些正向规划的表格,会使人容易产生受害者心理,觉得自己每天都要先做不得不做的事。而逆向时间表是享受者的生活,思维上的改变会带来行动的改变。
四象限法则
史蒂芬·柯维提出对不同的事情进行简单区分:
其中,重要性指的是对于你的综合提升、实现人生理想有帮助;紧急性是指这件事必须现在做,不做就影响之后的工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有很多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要做,我们就要开始检讨自己了,是不是因为很多原本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没做好,导致了这么多紧急情况的出现。
如何定义和区分重要的事?回顾你的人生中级目标,所作的事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与它结合得紧密的就是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