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网络]计算机网络概述(2)

欢迎来到我的计算机网络学习之路,本篇文章收入我的专栏:计算机网络(持续更新中)。大家可以点击专栏一起探讨更多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概述(1)中我们介绍了三大交换,在本篇文章,我们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目录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分类

1.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2.按网络使用者分类

3.按其他角度分类

计算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数据量

带宽

吞吐量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间

利用率

丢包率

​编辑

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在计算机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些定义都反映了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早期,计算机网络的简单定义是:互连、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现在对计算机网络的较好定义是: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

在上述提到的定义中,我们需要对一些概念进行更准确的说明。

 \bullet硬件:一切智能硬件。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

 \bullet可编程的:硬件一定包含有中央处理单元CPU。

 此外,问题很多的小明可能会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用来传送数据。实际上,计算机网络能够基于数据传送实现各种各样的应用

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包含有多个角度。下面让我们按不同的角度为他们进行分类吧。

1.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blacktriangle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极大,可以覆盖一个国家甚至几个州。同时,WAN也是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其为因特网核心路由器提供远距离高速服务。

\blacktriangle城域网(MAN):覆盖范围比WAN小,可以覆盖街区甚至城市。MAN是城市的骨干网

\blacktriangle局域网(LAN):覆盖范围比MAN小,仅能覆盖一栋楼或者一个校园、一个企业。大家在校园使用的校园网便属于LAN。

\blacktriangle个域网(PAN):仅供个人服务的网络。

从上述介绍不难看出四种网络的覆盖范围关系:WAN>MAN>LAN>PAN。

2.按网络使用者分类

\bigstar公用网(Public Network):公众缴纳费用即可使用。

\bigstar专用网(Private Network):为单位专门建造的网络。如银行、军队里的网络属于专用网。

3.按其他角度分类

如按传输介质分类:有线或无线。

按网络拓扑结构分类:星型、网状等。

按交换方式分类:三大交换---电路、报文、分组。

按传输技术分类:广播等。

计算网络的性能指标

常用用于判断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八个。我们将依次介绍。

速率

 与速率相关的是计算机中的数据量。

数据量

需要注意的是速率的单位是小写b(比特),数据量的单位是大写B(字节) 。速率的递增是10^3倍,数据量的递增是2^10倍。二者的对比如图。

数据的传输时间 = 数据量/速率。 

带宽

单位:bit/s。

带宽的意义:在模拟信号如电话信号中,带宽表示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线路的带宽。单位为HZ)。

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表示网络传送数据的能力。即最高数据率。

从上述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线路的“频率带宽”越宽,传输数据的“最高数据率”越高。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数据传送速率并不是仅由带宽决定的。而是由主机的借口速率、线路带宽、交换机的速率三者的最小者决定的

吞吐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接口的实际数据量。和速率的木头效应相反,吞吐量是数据传输过程中各速率的总和。 如图,吞吐量为各服务器的速率之和。

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吞吐量受到网络带宽的限制。 

时延

时延 =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发送时延:路由器发送分组所消耗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信号在传输介质上传播的时间。

排队时延:分组在路由器输入队列和输出队列排队缓存的时间。

处理时延: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处理工作所耗费的时间。

其中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是可以计算的。

我们假设由主机A、B,在传输过程中会经历以上四个过程,如图。

我们选取一道真题讲解。

从题目所给图可以看出有两条线路供我们选择,一种通过两个交换器,一种则通过三个。由于多一个交换器就会多出一个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所以很容易想到选择两个交换器的。

题目给出了分组大小和总文件大小所以我们可以计算出 分组的个数=文件大小/分组大小=980000/1000-20=1000个。接下来计算一个分组的传输时间 = 1000B/100Mb/s = 1000×8bit/100×10^6b/s=0.00008s。所以可以得到所有分组传输时间 = 0.00008×1000=0.08s。

最后加上在路由器上的发送时延 = 1000B/100Mb/s×2=0.00016s。

所以时延 = 0.08s+0.00016s =80.16ms。

在计算中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1000B =1000×8bit。100Mb/s = 100×10^6b/s。

还要注意最后的发送时延要×路由器数量。

下面给大家两道练习题可以自行训练。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s)×带宽(b/s) 

由于传输链路中充满的都是比特,所以也可以称时延带宽积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往返时间

往返时间指从发送端发出数据开始到接受到从接受端发来的确认分组的时间。

从往返时间的定义我们不难得到信号的往返传播时间为二倍的传播时间。 

利用率

利用率分为链路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两种。

其中时延D随利用率增大而增大。如图。

丢包率

分组丢失的两种情况:

1.传输过程中出现误码,被交换机或目的主机检测出后丢弃。

2.分组交换机根据丢失策略丢弃分组。 

下图展示了这两种情况 :

总结

下期专栏预告:计算机的网络体系结构。

  • 19
    点赞
  • 2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