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网段划分
引入
网段划分的方法对公有/私有ip都是一样的
ip地址的组成
ip地址分为两部分:
同一网段内
这就类似于我们之前举的学号的例子 -- 传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ip协议+ip地址+ip报头字段介绍(4位TOP字段,8位生存时间(ttl)),ip地址和端口号的作用-CSDN博客
- 如果你是计算机院的学生,那么院内学生的学院号相同,而个人编号不同
不同的网段
同样的:
- 不同学院对应的学院号自然不同,而各自学院内学生的个人编号可以相同
路由器
ip地址的分配
路由器也是一个子网内的一台主机
- 所以它有os,也会配置ip地址
路由器支持跨网络(准确说是网段)转发报文
- 所以它至少要连接2个子网(也就是同时在多个子网的范围中)
- 而每个子网都有一个网络标识,那么它就配置了多个ip地址
- (对于这个,我们简单认为它有多张网卡即可)
路由器一般是子网中的第一台设备
- 所以,一般它的ip地址是网络标识.1,并不绝对
DHCP技术
路由器不仅能转发ip报文,还能构建子网(局域网)
- 当我们购买了无线路由器,你和你家人的设备都连接了这个路由器提供的wifi,然后就可以上网 -- 本质上就是路由器构建了子网,为连接它的设备分配了ip地址
- 每次新增主机需要上网时,都需要连接wifi -- 本质上就是在让路由器分配ip
- 因为这些设备的ip地址都是由路由器维护的,所以可以做到主机标识不重复
以上被称为DHCP技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DHCP分配的IP地址通常是暂时的,有一个租约期。租约到期后,设备可以请求续租或获取一个新的IP地址
- 一般路由器都带有该功能,所以可以将路由器看作是一个DHCP服务器
分类划分法
分组
弊端
虽然有这么多的分组,每个类型的网络号/主机号长度都不一样
- 但大部分组织都去申请b类网络地址,导致b类很快就被分配完了
而且,即使申请到了也用不到这么多的主机号(2^16)
- 所以这些都被浪费了
- 更不用提a类提供的主机号个数更多,浪费的更多
但因为以前入网人数不多,按照这个方式,也还是够分的,等慢慢发展起来后,就分配不足了
- 本来就不够,还浪费一堆,这个方案肯定就不可行了
- 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 -- CIDR
CIDR(无类域间路由)
变长子网掩码
CIDR不再进行固定的网络划分,而是使用变长子网掩码(VLSM),根据需求分配IP地址块
- 引入一个额外的子网掩码,以1开始,以0结尾,1的个数可以随意定,但必须连续 -- 也就是若干个1+若干个0 -> 掩码
通过子网掩码,可以得到网络标识号(网络标识=IP地址&子网掩码)
- 所以,1越多,主机号越少
- 比如:111.111.111.111 & 255.255.255.0 -> 111.111.111.0
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子网掩码
- 1的部分是网络号,0的部分是主机号
子网掩码的书写方式 -- ip/n
- n表示保留高n位(也就是子网掩码中1的个数)
数据包转发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按照目的ip来决定数据包的转发路径
- 子网掩码和划分方法是被配置进路由器的
- 每个携带ip地址的报文到达路由器后,都会根据当前子网掩码得到目标网络号:
- 然后与其路由表中记录的每一条路由进行对比,路由表中的每条路由都有一个网络号和对应的子网掩码
- 若[目的网络]和[当前路由网络]匹配,则根据这条路由的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出去
子网地址范围计算
- 这里的子网掩码中,0的个数是4,所以可表示的主机号为0000-1111
- 和得到的网络号拼在一起,就是我们可以表示的子网地址范围
两个特殊的ip地址
虽然这里可表示的子网地址有256个,但实际允许的最大主机数是256-2个
- 因为其中有两个ip地址是不用的,也就是区间上的那两个,他俩有特殊用途
- 140.252.20.0 -- 子网的第一个ip地址,用于标识整个子网,也就是网络号
- 140.252.20.255 -- 子网的最后一个IP地址,用于用于向子网内的所有设备发送广播消息,是广播地址
网络号
这里的网络号就是用于上面所说的数据包转发的过程
-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会查看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其网络号决定应该把数据包发送到哪个子网
并且,在进行子网划分时,网络号帮助确定每个子网的起始位置和范围
广播地址
- 当某个设备需要向子网内所有其他设备发送通知或请求时(比如在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时,发送广播消息来检查子网内所有设备的响应情况),就会使用广播地址
- 在一些网络协议中,广播地址用于设备发现。例如,ARP协议使用广播地址来查找某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作用
有了子网掩码,我们可以自主在内部对进行分类后的网络再次划分
- 以b类网络为例,它本身能提供的主机号有2^16个,但我们可能最多也就能连接十几台设备,也就是需要4位
- 所以,可以在内部进行划分,将16位主机号拆成12+4,拆出来的12位将它囊括进网络号里,这样网络号就有2^(14+12)个了
- 所以,子网掩码就应该前28bit是1
- 这样,我们可以构建出更多的最大主机数为14(别忘了-2)的子网
这种方法虽然没有提高ip地址数量的上限,但可以缓解ip地址的浪费问题
- 但节省也不足以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因为数量本身就不够
- 所以,还需要引入新的方法
其他解决方法
DHCP(动态分配ip)
只给接入网络的设备分配
- 也就是说,在没有联网时(连接wifi),设备内是没有ip地址的
- 用的时候就给你,不用的时候就回收,相当于是局域网内设备共享ip
- 可以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以及上面在路由器那里提到的,可以简化网络管理(因为是自动分配)
NAT技术(网络地址转换)
NAT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 NAT在路由器或防火墙上实现,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从而减少公共IP地址的需求
-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企业网络
ipv6
真正的变革性技术,IPv6提供了一个几乎无限的地址空间,能够提供2^128个地址
IPv6不仅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还提供了更好的网络自动配置和安全功能
- 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了,但还没有普及
- 如果要普及,就得更换所有人的操作系统(因为网络层在os内,需要让系统支持ipv6),并且要让硬件设备也支持ipv6,很困难
网络的大小取决于可入网设备的数量和人口数量
- 综合来看,中国的入网设备就特别多,经济很好人也很多
- 再加上,如果物联网技术普及开,入网设备只会越来越多
- 所以,未来中国的网络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孵化更多的公司
- 如果其他国家也想要赚钱,就得主动更换成ipv6
目前中国正在逐步发展
- 首先就是规定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在组建内网时都支持ipv6
- 所以自然网络相关设备都是会支持ipv6的,毕竟硬件不支持的话,软件硬上也没啥用
- 所以,一旦后面技术有所突破,都是可以直接支持的
申请网络
上面介绍了划分网段的方式,那么这些网络由谁申请呢?网络可是有限的资源
- 由特定组织/运营商申请
我们国家参与网络ip地址划分的,一般是运营商
- 比如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由他们向世界公共组织申请网址供人们使用
会不会存在不公平的事情呢?
- ip地址本质上不赚钱,更多的人接入网络后才能赚钱(因为你得能上网,才能接触到互联网相关产品,才能为之付费)
- 所以分配还是比较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