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知识
1. 上下文切换:
切换CPU的当前任务,从一个进程/线程转换到另一个进程/线程;
但是切换之前要保护现场,保存当前进程/线程在PCB/TCP中的执行上下文(也就是CPU的状态);
切换任务,当然要读取下一个进程/线程的上下文。
2. CPU调度:
从就绪队列中挑选一个进程/线程作为CPU将要运行的下一个进程/线程;
需要调度程序(挑选进程/线程的内核函数);
需要考虑的问题是 调度的时机(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时候会发生调度 )。
3. 内核运行调度程序的条件(满足其一即可)
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切换到等待状态
一个进程被终结了
4. CPU调度方式(一般指用户态;内核态也可能涉及到是否抢占)
不可抢占
调度程序必须等待事件结束(效率低,不采用);
可以抢占
调度程序在中断被响应后执行;
当前的进程从运行切换到就绪,或者一个进程从等待切换到就绪;
当前运行的进程可以被换出。
二、调度原则
1. 调度策略
2. 执行模型:程序在CPU突发和I/O中交替
每个调度决定都是关于在下一个CPU突发时将哪个工作交给CPU;
在时间分片机制下,线程可能在结束当前CPU突发前被迫放弃CPU 。
3. 调度算法的评价指标
CPU使用率:CPU处于忙状态所占时间的百分比,利用率越高,效率越高;
吞吐量: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进程数量,吞吐量越高,效率越高;
周转时间:一个进程从初始化到结束,包括所有等待时间所花费的时间;
等待时间:进程在就绪队列中的总时间;
响应时间:从一个请求(来自用户/外设)被提交到产生第一次响应所花费的时间。
4. 人们要求“更快”的服务
“更快”的概念:(这两个因素是独立的)
传输文件的高带宽
玩游戏时的低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