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内核参数注释
以下表格中红色字体为常用优化参数
根据参数文件所处目录不同而进行分表整理
下列文件所在目录:/proc/sys/net/ipv4/
名称 |
默认值 |
建议值 |
描述 |
tcp_syn_retries |
5 |
1 |
对于一个新建连接,内核要发送多少个 SYN 连接请求才决定放弃。不应该大于255,默认值是5,对应于180秒左右时间。。(对于大负载而物理通信良好的网络而言,这个值偏高,可修改为2.这个值仅仅是针对对外的连接,对进来的连接,是由tcp_retries1 决定的) |
tcp_synack_retries |
5 |
1 |
对于远端的连接请求SYN,内核会发送SYN + ACK数据报,以确认收到上一个 SYN连接请求包。这是所谓的三次握手( threeway handshake)机制的第二个步骤。这里决定内核在放弃连接之前所送出的 SYN+ACK 数目。不应该大于255,默认值是5,对应于180秒左右时间。 |
tcp_keepalive_time |
7200 |
600 |
TCP发送keepalive探测消息的间隔时间(秒),用于确认TCP连接是否有效。防止两边建立连接但不发送数据的攻击。 |
tcp_keepalive_probes |
9 |
3 |
TCP发送keepalive探测消息的间隔时间(秒),用于确认TCP连接是否有效。 |
tcp_keepalive_intvl |
75 |
15 |
探测消息未获得响应时,重发该消息的间隔时间(秒)。默认值为75秒。 (对于普通应用来说,这个值有一些偏大,可以根据需要改小.特别是web类服务器需要改小该值,15是个比较合适的值) |
tcp_retries1 |
3 |
3 |
放弃回应一个TCP连接请求前﹐需要进行多少次重试。RFC 规定最低的数值是3 |
tcp_retries2 |
15 |
5 |
在丢弃激活(已建立通讯状况)的TCP连接之前﹐需要进行多少次重试。默认值为15,根据RTO的值来决定,相当于13-30分钟(RFC1122规定,必须大于100秒).(这个值根据目前的网络设置,可以适当地改小,我的网络内修改为了5) |
tcp_orphan_retries |
7 |
3 |
在近端丢弃TCP连接之前﹐要进行多少次重试。默认值是7个﹐相当于 50秒 - 16分钟﹐视 RTO 而定。如果您的系统是负载很大的web服务器﹐那么也许需要降低该值﹐这类 sockets 可能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另外参的考tcp_max_orphans 。(事实上做NAT的时候,降低该值也是好处显著的,我本人的网络环境中降低该值为3) |
tcp_fin_timeout |
60 |
2 |
对于本端断开的socket连接,TCP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对方可能会断开连接或一直不结束连接或不可预料的进程死亡。默认值为 60 秒。 |
tcp_max_tw_buckets |
180000 |
36000 |
系统在同时所处理的最大 timewait sockets 数目。如果超过此数的话﹐time-wait socket 会被立即砍除并且显示警告信息。之所以要设定这个限制﹐纯粹为了抵御那些简单的 DoS 攻击﹐不过﹐如果网络条件需要比默认值更多﹐则可以提高它(或许还要增加内存)。(事实上做NAT的时候最好可以适当地增加该值) |

本文介绍了Linux内核参数的注释,详细列举了生产环境中常用的优化参数,包括TCP连接设置、内存管理以及网络连接跟踪等,提供了一种通过修改/etc/sysctl.conf实现参数永久生效的方法。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43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