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速率更快、精确度更高的新型计算工具。

依据计算机使用的电子原件,电子计算机可以发展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

一: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是电子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延迟线,后采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计算机的特点: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二: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的磁芯,外存储器使用磁带磁盘。软件方面开始使用管理程序,后期使用操作系统并出现了FORTRAN、COBOL、ALGOL等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已提高到每秒几万次,体积大大减小,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的提高。

三: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了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出现了并行处理、多处理机、虚拟存储系统以及面向用户的应用软件。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也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外部设备种类繁多,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的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方面。

四:第四代计算机(1970-至今)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大容量的软硬磁盘,并开始引入光盘。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发展了数据库管理系统、通信软件等。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达到每秒上千万次到万亿次,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功能更加完备。

根据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等性能可以把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工作站、微型机等。

计算机的应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辅助工作、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虚拟现实。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