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我觉得是高频考点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课后习题,我用的书籍是这本:

        

        其他的一些书可能里面的习题会有点不一样,但是答案应该都大差不大的。以下就是一些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2.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答: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普遍采用的是冯·诺依曼系统结构。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5大部件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概括如下: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数据处理中心,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操作等。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来存放各种程序和数据。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它按严格的时间关系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中其他部件协调工作,完成各种操作任务。控制器完全是按人所编写的解题程序的要求实施控制的。控制器的基本任务,就是按照程序指令在存储器中的存放顺序,依次对各条指令进行读取、分析和控制执行,直至程序结束。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与其使用者——人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设备。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人所熟悉的各种信息形式(如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转换成计算机所能识别的和处理的二进制数字形式,并存入计算机的存储器。输出设备的作用则是将计算机内部的二进制数字信息转换成人能接收的信息形式。以便人能了解计算机的处理结果。
	上述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在一起,实现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3.指令和数据均放在内存中,计算机时如何区分从内存中取出的是指令还是数据的?
	答:一条指令的处理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取指令阶段和执行指令阶段。取出指令阶段的操作时间称为指令的取指周期。执行指令阶段的操作时间称为指令的执行周期。虽然指令代码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但控制器只在取指周期控制指令操作。而在执行周期控制读取数据操作,所以指令和数据之间不会产生混淆。
5.说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者的差别和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直接用二进制代码来表述的,可被机器直接理解和执行。机器语言的基本要素是机器指令(简称指令),每条指令用于给计算机下达一个基本操作任务,一个复杂的解题任务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执行多条指令才能完成。机器语言的优点是程序执行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小,缺点是语言难以掌握、程序调试和排错困难、需要掌握较多的硬件知识。
	汇编语言是使用一些人容易掌握和使用的符号来表示每条指令,使编程和调试更加方便。
	高级语言以英语为基础,使用一些英语语句和单词来描述复杂的程序控制结构及处理功能,增强了对解题算法的描述能力,更接近人们的语言习惯,并且基本上不直接设计计算机的硬件概念,所以更容易掌握和使用。
	但是,用汇编语言或任何一种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都必须转换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计算机执行。完成这种转换任务的是汇编语言的汇编程序,或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

7.计算机系统为什么具有层次结构特征?各层次的特点及层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按层次结构理解计算机系统有什么意义?
	答: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系统。跟计算机打交道的人既有计算机的设计者,也有计算机的使用者,他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为计算机的使用者,由于工作的领域不同、使用计算机的功能不同或采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也会对计算机系统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人们对计算机系统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层次特征,即在不同层次的人眼里,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组成,这就使同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了多个层次的结构特征。
	第0层是硬件设计与维护人员眼中的计算机,也就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第1层是微系统结构计算机,它通过微程序,控制信息在各部件之间的传送,以提供各种机器指令所需要的操作控制,这一层的工作是建立在第0层的硬件实体之上的。
	第2层是机器语言程序员眼中的计算机,也就是实现机器指令系统功能的机器。机器指令所需的操作控制由第1层的微程序来实现。
	第3层是操作系统机器,是操作系统命令使用者(即操作者)眼中的计算机,它可以被看作是各种操作系统命令的解释器。操作系统命令的功能是用第2层的机器指令实现的。
	第4层是汇编语言程序员眼中的计算机,也就是高级语言的解释器。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的运行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可见,除第0层外,其他各个层次的工作都需要其下层各层的支持。
	按层次结构来看计算机系统,首先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明确硬件、软件的界面,分清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其次有利于理解各种语言的实质及其实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特征,还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从虚拟机器到实体计算机的设计路径,有利于设计出新的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计算机的数据表示

1.	什么是校验码?校验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数据校验码是一类能够发现甚至自动纠正某些数据错误的数据编码方法。通常,将正确的数据编码称为合法编码,而将错误的数据编码称为非法编码。校验码的设计原则是:当一个合法编码中的数据发生错误时,就变为一个非法编码,而不是变为另一个合法编码。

2.	何谓校验位?设置校验位的目的是什么?校验位的位数对校验码的性能有什么影响?如果待编码的数据为7位,则奇偶检验码和海明码各需要几位校验码?
答:检验位也称为冗余位,是在基本的数据编码上,按待定规则增加的信息位,设置校验码的目的,是为了使一个编码系统不仅能编出全部合法编码,还能编出一定数量的非法编码,从而在合法编码出错时,能变成非法编码而被检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借助于检验位,可以使任意两个合法编码的码距不小于2(即最小码距为2).这就使得这个编码系统具有了一定的检错能力。如果继续增加并合理设计检验位,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最小码距,使这个编码系统能够发现多位编码错误,甚至可以根据产生的非法编码来确定出错位置,进而实现自动纠错。但是,增加校验位也使得编码冗余增大、编码效率降低、硬件成本增加。
	如果待编码的数据为7位,则奇偶校验码各需要1位和5位。
(海明码校验位: K≤2^(r-1) - r)
第四章存储器系统

1.	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为什么要采用层次结构?各个层次的存储器在整个存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造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依据的是什么原理?
答:计算机系统对存储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位价格低。但是,很难找到一种存储器,能够同时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因此,计算机中采用多种速度、容量、位价格各不相同的存储器,将它们合理低组织起来,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特征的存储系统,层次越往上,存储器的容量越小、速度越快、位价格越高,与CPU的关系也越密切,反之,则容量越大、位价格越低、速度越慢。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各种存储器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使计算机得到一个综合指标满足要求的存储器系统。
构造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依据的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

2.	试分析SRAM和DRAM的优缺点,并进行相应的比较。说明这两种存储器在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答:SRAM的优点主要有:存取速度快(存储周期短):无需刷新,工作效率高,外围电路简单。缺点主要有:基本单元电路较复杂,芯片容量小,位价格较高。
	DRAM的优点主要有:基本单元电路简单,芯片容量较大,位价格较低。缺点主要有:存取速度较慢(因为读操作伴随刷新,所以存储周期较长);需要定时刷新,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外围电路(读出放大与刷新电路)较复杂。
	在计算机系统中,DRAM主要用于构造主存,而SRAM则主要用于构造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DRAM为什么需要定时刷新?有哪两种常用的刷新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刷新操作对存储器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DRAM基本单元电路用一个电容的两种状态——充满电荷与不带电荷——来表示1位二进制信息。用于存储信息的电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升高而泄漏电荷。造成所存信息的丢失。因此,必须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对DRAM存储器进行刷新(或再生,即为需要补充电荷的电容充电),以避免信息丢失。这种周期性的刷新称为定时刷新,两遍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刷新周期。
	常用的刷新方式有集中刷新和分散刷新。集中刷新方式在一个刷新周期内集中一段时间完成整个存储器的刷新。其优点是:一个刷新周期中,除集中刷新之外的其他时间里,存储器可以不受干扰地开放存取,满足某些任务对存储器连续高速存取的需要。其缺点是:集中刷新期间,会使存储器较长时间不能进行存取,造成CPU有较长时间不能正常工作,这可能会使系统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理,引起系统出错。
	分散刷新方式将对存储阵列各行的刷新操作均匀地分散在整个刷新周期内进行,相邻两行的刷新间隔时间为:刷新周期/存储阵列行数。其优点是:两行之间的刷新间隔时间里,CPU可以正常地访问储存器,不会长时间影响CPU的工作,对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有利。其缺点是:可能会出现CPU访存与刷新的冲突,造成CPU访存的延缓。
3.	存储芯片内部为什么要用双译码方式进行存储单元的选择?如果采用单译码方式,会对DRAM刷新产生什么影响?
答:由于存储芯片内集成了大量的存储单元,所需地址位数较多,如果采用单译码方式进行存储单元选择,地址译码器电路会非常复杂,这不仅降低了译码器的工作速度,甚至会使得译码器无法实现。相对单译码方式而言,双译码方式的地址译码器及其输出驱动电路比较简单,工作速度也更快。因此,除容量极小的存储芯片外,通常采用双译码方式。
		如果DRAM采用单译码方式,每次只能选中一个存储单元进行刷新,这会大大增加刷新操作的次数和时间严重影响CPU的正常访存操作,大大降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甚至造成在一个周期内无法完成所有存储单元刷新的情况。











第五章指令系统


1.	什么是机器指令?什么是指令系统?指令系统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条机器指令(简称指令),就是给计算机下达的一个基本操作命令。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软件的重要界面,从指令系统所处的地位来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上是围绕着实现指令系统的功能而设计的。而指令系统又是所有软件的实现基础。

8.RISC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RISC可以获得很高的性能?
	答:精简指令系统在计算机(RISC)的主要特点有:
(1)	大多数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也称CPU周期)内执行完。
(2)	减少指令和寻址方式的种类。指令系统中只包含那些必不可少的指令,以及那些使用频率很高的简单指令;寻址方式少于5种,绝大部分指令采用寄存器寻址方式。
(3)	简单的指令格式。采用固定长度操作码和固定长度指令(通常为单字长指令),尽量减少指令格式的种类。
(4)	采用LOAD/STORE结构。RISC只保留了LOAD(取数)和STORE(存数)两种必不可少的访存指令,其余指令的操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的。
(5)	采用面向寄存器的结构。为了使大多数指令的操作都在寄存器执行,CPU内设置了相当多的通用寄存器。
(6)	采用硬连线控制逻辑,不用或少用微程序控制。
(7)	十分重视提高流水线的运行效率。RISC的大多数指令在执行过程和执行时间上基本相同,特别适合在流水线上执行。
(8)	重视优化编译技术,采用优化编译器对高级语言源程序进行优化编译,使形成的目标程序能够在流水线上执行得更加流畅。
相对CISC而言,RISC的指令功能指令简单,因此,对同样功能的程序来说,RISC程序的指令执行总数要多于CISC;但由于CISC的程序中也是以简单指令为主,所以,RISC程序的指令执行总数一般只比对应的CISC程序多30%~40%。RISC的周期长度T通常比CISC短50%左右。RISC的最大优势体现在CPI上,RISC的CPI要比CISC小得多(这是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作用所带来的结果)。综合来看,RISC的速度要比CISC快3倍左右。








第六章中央处理器


2.	控制器的任务是什么?控制器有哪些主要的组成部件?
答: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计算机中其他组成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控制器所产生的控制行为,是由它所执行的程序决定的。控制器的任务,就是按照程序的安排,对其中的各条指令依次进行处理,直到程序结束。
		为了完成程序的执行,控制器需要有以下主要组成部件:
(1)	程序计数器(PC)。PC用于提供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控制器按此地址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并分析、执行。
(2)	指令寄存器(IR)。IR用于存放从存储器取出的指令,指令的操作码和地址码将用于其后的指令分析。
(3)	指令译码器(ID)。ID用于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识别,以确定指令的操作功能。ID所需的操作码来自IR。
(4)	操作控制器。操作控制器用来产生计算机运行所需的各自操作信号,一条指令从取指令开始,到执行指令结束所需的全部操作信号都是操作控制器产生的。
(5)	时序产生器。时序产生器用于产生定时信号;定时信号的作用,是对操作控制器产生的操作信号实施时间上的控制,即控制每个操作信号何时发出,何时撤销。
3.	为什么说控制器的主要工作是控制数据在数据通路上的正确传送?
答:归纳起来看,控制器所控制的操作无外乎以下几类:
(1)	将数据从一个寄存器传送到另一个寄存器。
(2)	将数据从一个寄存器传送到一个外部接口(如系统总线接口)。
(3)	将数据从一个外部接口传送到一个寄存器。
由此可见,控制器所控制的大多数操作都是数据传送操作,而数据传送是通过内部或外部的数据通路进行的,因此,控制数据在数据通路商正确传送,是控制器的主要工作。


4.	说明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的概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条指令从取指令开始,到全部处理完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这条指令的指令周期;简言之,指令周期就是CPU取出到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全部时间。
		计算机中通常定义一个标准时间单位来统一所有基本操作的时间,这个标准时间单位称为机器周期,也叫CPU周期。由于访存操作是CPU耗时最长的基本操作,因此,机器周期被定义为CPU进行一次存储器访问所需的时间。
		控制CPU工作时间的最基本的信号,就是CPU的时钟信号;该信号的频率被称为CPU主频,周期被称为CPU的时钟周期(简称时钟周期),是CPU内部定时的最基本时间单位。
		一个指令周期包含若干个机器周期,而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
8.说明微命令、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及联系。为什么称微程序微存储逻辑和控制器?
	答:微命令是用来控制相关的执行部件完成一个指定操作的操作信号。
		同一个机器周期内所需发出的各个微命令编排成一个二进制序列,称为微指令。也就是说,一条微指令包含了指令在一个机器周期内所需发出的全部微命令。
		一条指令的指令周期由多个机器周期组成,每个机器周期都对应着一条微指令。一条指令所对应的多条微指令构成的微指令序列,称为一段微程序。
		微程序控制器用一个只读存储器(即控存)存储了指令系统中所有指令所对应的微程序。当指令执行时,从这个存储器中依次读出其各个机器周期所对应的微指令,从而获得各个机器周期所需的控制信号序列。将其与时序信号相结合,就可得到用于实际操作的控制信号。由于微程序控制器依靠一个存储器来存储和提供操作信号,因此,微程序控制器也称为存储逻辑控制器。


13.什么是同时性并行处理和并发性并行处理?各采用什么技术实现?
	答:同时性并行处理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开始处理;并发性并行处理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开始处理,但是,这些事件在处理时间上有部分重叠。
		同时性并行处理的实现方法是:重复设置多套可以独立工作的硬件部件,同时在每套硬件部件上开始一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以此实现并行处理。这也称为资源重复技术。
		并发性并行处理的实现方法是,让多个事件的处理过程在时间上相互错开,轮流重叠地使用同一套硬件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时间重叠的方式实现并行处理。这称为时间重叠技术,也就是流水线技术。


14.什么是指令流水线、功能部件级流水线和宏流水线?流水线有哪些重要特点?
	答:流水线技术的基础,是将一个完整的处理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处理过程,每个子处理过程用一个独立的功能部件来完成;流水线上的各个功能部件的工作时间可以重叠,这相当于同时在处理多个事件,只是各个事件处在不同的处理阶段而已。
		将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功能部件,如浮点加法器、浮点乘法器等,用流水线的方式来实现,就形成了功能部件级流水线(也称运算操作流水线);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存储器串联起来,每个处理器完成整个任务中的一部分,前一个处理器的输出结果存入存储器中,作为后一个处理器的输入,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宏流水线。
		流水线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点:
(1)	流水线要求把一个任务分解为几个有联系的子任务,每个子任务由一个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完成。
(2)	流水线要求其中的各功能段的工作时间尽可能相等或接近。
(3)	流水线任意两个相邻的功能段之间都要设置缓冲寄存器(亦称锁存器),作为前、后两个功能段之间的速度缓冲。
(4)	流水线只有在执行连续不断的任务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率。
(5)	流水线存在装入时间和排空时间这两个低效率时间段。


17.什么是超流水线?它有什么特点?
	答:一个时钟周期内能够流入或流出多条指令的单一指令流水线,称为超级指令流水线,简称超流水线。
		超流水线把普通的标量指令流水线每个功能段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功能段,使每个子功能段的工作时间小于一个时钟周期,从而使一个时钟周期内可以流入或流出多条指令。由于超流水线是将普通指令流水线的功能段进一步分解而形成的。因此超流水线的段数较多,通常都有8段或8段以上。
		超流水线提高了指令的时间重叠程度,所以也提高了指令级并行度。但是,在超流水线上发生的各类相关,其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性能损失也大于普通的指令流水线。








第七章系统总线


2.总线可分为哪三类?每一类总线的作用范围和连接对西昂是什么?
答:按总线的作用范围和连接对象的不同,总线可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三类。
		系统总线是指连接主要的计算机部件(处理器,主存,I/O设备接口)的总线。
		通信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智能仪器仪表,移动通信系统等)之间的通信。
		

4.总线有哪几种结构类型?试述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答:总线有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两种结构类型。
	在单总线系统中,CPU与主存、CPU与I/O设备以及I/O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传送,都要通过这套单一的系统总线进行。由于只有一套总线,因此,系统中每次只能有一个部件有权使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其他需要传送数据的部件只能处于等待状态。此外,各种工作速度不同的部件都连接在同一套总线上,经常使高速部件处于等待低速部件的状态,而且,为了兼顾总线上的低速部件,总线时钟频率通常较低,无法发挥除高速部件的速度优势,这些都会阻碍整个计算机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单总线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也便于系统的扩展。
	在多总线结构中,总线按传输速率的高低分为多个层次,连在各层总线上的部件的工作速度,是与对应层次的总线速度相匹配的。按这种总线结构,工作速度越快的部件离CPU和主存越近,数据传输过程的延时越少,不同层次的总线之间通过“桥“电路相互连接,使各层总线可以有不同的组成和传输速率,且某一层结构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的结构,仅需更换”桥“电路即可。多总线结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同层次总线上的数据并行传送。

5.	各种部件或设备与总线连接时,为什么需要总线接口?总线接口应具备哪些功能?
答: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其总线结构、总线的信号组成以及总线各方面的特性都是确定的,但是,连接到总线上的设别是可变的。各种设备要与总线相连并通过总线传送数据,必须首先消除它们与总线之间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表现在数据传送方式以及信号的功能定义、有效电平定义、电平范围定义等方面。此外,不同部件或设备之间通过总线传送数据时,还要消除传输速度不匹配、数据信号的逻辑电平定义不同等矛盾。消除上述这些矛盾需要设计专门的逻辑电路,这种逻辑电路被称为设备的总线接口,也叫适配器,一个设备的总线接口,实际上就是该设备与总线的连接电路。
		总线接口一般包含以下功能:
(1)	控制功能
(2)	状态反馈功能
(3)	转换功能
(4)	缓冲功能
(5)	中断控制功能


6.	什么是总线仲裁?为什么需要总线仲裁?
答:所谓总线仲裁,就是当总线上出现多个主模块同时提出总线请求的情况时,按一定的规则确定这些主模块使用总线的次序。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中,总线上通常有多个主模块,但是,总线一次只能由一个主模块控制,因此需要进行总线仲裁。


7.	什么是总线的集中式仲裁和分布式仲裁?集中式仲裁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集中式仲裁采用统一的总线仲裁器,接收总线上所有主模块发出的总线请求,并按一定的规则选择其中的一个主模块,然后将总线控制权授予该模块。分布式仲裁方式不设置统一的总线仲裁器,而是在各主模块的接口中都设计了总线仲裁逻辑,由各主模块自主判断是否有权使用总线。
		集中式仲裁的实现方式有: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器定时查询和独立请求方式三种。
		链式查询方式的优点是仲裁电路简单,容易扩充设备;缺点是响应速度慢,对授权线路的故障很敏感,且固定的优先级关系可能使优先级低的主模块长时间无法使用总线。
		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改变计数策略,来改变各主模块的优先级,且仲裁工作不受故障设备的影响。缺点是受到模块地址线的位数限制,扩充设备的能力有限,且硬件电路及控制电路也较复杂。
		独立请求方式的优点是总线授权无需查询,响应速度快,并且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实现非常灵活的优先级控制,缺点是总线仲裁较为复杂,且受BR和BG端数的限制,扩充设备也比较困难。

  • 5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你的鼬先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