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

前言

在网络时代,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其中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一门技术,它的安全问题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关键词:

安全;攻击方式;发展前景;挑战与威胁

物联网安全

  1. 认识物联网
    1. 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字是“Internet of things(IOT)”。

物联网是物体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的一种技术。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对象能实现互通互联的网络。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是它的三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可以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1.2物联网的发展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物联网就以传感网的身份,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在80年代左右,随着TCP/IP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的出现,数据通信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局域网和广域网迅速普及,并最终催生了伟大的全球互联网。

传感网也逐渐将自己的数据传输IP化、以太化。伴随着传感器技术的飞速进步,传感网开始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工业及民用领域。

1996年,在澳大利亚研究机构GSIRO在美国成功申请无线网技术的专利之后,1998年,蓝牙技术也出现了。传感网迅速吸纳了这些无线通信技术,并将物联网向家庭和商业应用延伸。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这份报告,从官方层面正式给“物联网(IOT)”授予了一个合法的身份。

1.3物联网的特点

①物联网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②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③物联网不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1.4物联网的传输方式

①NFC

        NFC实质是脱胎于无线设备间的一种“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②蓝牙Bluetooth

        蓝牙是一种通用的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蓝牙5.0蓝牙理论上能够在最远100米左右的设备之间进行短距离连线,但实际使用时大约只有10米。

其最大特色在于能让轻易携带的移动通讯设备和电脑,在不借助电缆的情况下联网,并传输资料和讯息。目前普遍被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智慧穿戴设备的连结以及智慧家庭、车用物联网等领域中。

③WiFi

    Wi-Fi被广泛用于许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是作为从网关到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的链路。然而,它也会常常要求高速和中距离的主要无线链路。

WiFi无线技术并不是为了取代蓝牙或者其他短距离无线电技术而设计的,WiFi和其它的无线电的应用领域完全不同,虽然在某些领域上会有重叠。WiFi设备一般都是设计为覆盖数百米范围的,若是加强天线或者增设热点的话,其覆盖面积将会更大,甚至几百米开外都没有问题。

WiFi无线技术主要为移动设备接入LAN(局域网)、WAN(广域网),以及互联网而设计。基本上来说,在WiFi标准中,移动设备扮演的是客户端角色,而服务端是网络中心设备;与NFC、蓝牙技术的两移动设备互联互通在点对点(peertopeer)结构上有着巨大的区别。

④ZigBee

ZigBee,也称紫蜂,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

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上节点、支持多种网上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

传输范围一般介于10~100m之间,在增加发射功率后,亦可增加到1~3km。这指的是相邻节点间的距离。如果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传输距离将可以更远。

⑤LoGa

LoRa的名字就是远距离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它最大特点就是在同样的功耗条件下比其他无线方式传播的距离更远,实现了低功耗和远距离的统一,它在同样的功耗下比传统的无线射频通信距离扩大3-5倍。

⑥NB-LoT

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

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的带宽,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NB-IoT的特点是低频段、低功耗、低成本、高覆盖、高网络容量,也被称作“窄带物联网”。

一个基站就可以比传统的2G、蓝牙、WiFi多提供50-100倍的接入终端,并且只需一节电池设备就可以工作十年。

1.5物联网小结

物联网(IOT)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既迷人又模糊,要从物联网中获得真正的商业价值,关键正在于体系结构所有元素之间的有效交互,以便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数据,以便尽快做出明智的决策。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1. 物联网安全

2.1物联网的威胁有哪些?

        物联网是当今科技变革中最受欢迎的技术之一。当设备和技术变得更加智能和相互连接时,它们所面临的危险和漏洞也在不断增加。

物联网在传送、交互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安全问题,包括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在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无法在复杂的物联网系统中发挥出很好的作用。物联网的多源异构性、开放性,终端设备和应用的多样性、复杂性,使得物联网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①物联网环境中的部分访问无认证或者认证采用默认密码、弱密码等。

②许多物联网中经常有未授权就可以访问,容易出现用户数据泄露。

③物联网的数据存在泄露和篡改问题。

④部署在远端的缺乏物理安全控制的物联网资产有可能被盗窃或破坏。

⑤设备的配置文件被修改。

⑥拒绝服务攻击。

⑦病毒攻击。

⑧APT攻击。

⑨远程拍录。

⑩垃圾邮件

2.2物联网面临着的挑战

①非一致性安全标准

        就安全标准而言,物联网有些地方与时代没挂上钩,企业和利基市场并无统一标准,这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协议和准则。

        缺少标准化使得保护物联网设备变得更加困难,也使得机器间(M2M)之间的通讯变得更加困难而不会增加风险。

②处理量低

        大部分的物联网应用需要的数据非常小。这种做法减少了成本,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但是增加了无线(OTA)更新的难度,并且禁止了设备使用诸如防火墙、病毒扫描程序和端到端加密等网络安全工具。所以,他们更容易被黑客攻击。

③遗留财产

        在开发应用程序时,不考虑云链接的问题,很容易受到现代网络攻击。比如说,这些较老的资产可能并不符合新的加密标准。让陈旧的应用程序在互联网上运行,而不做大的改变是很危险的,但这并非总能通过历史资产实现。这些技术已拼凑在一起(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是很小的安全升级都是一项重要挑战。

④缺乏意识

        这些年来,因特网用户已学会如何保护个人电脑和手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病毒扫描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不应该阅读垃圾信息。但由于物联网是一项新兴技术,许多人对其概念和功能都不熟悉。结果是,制造商、消费者和企业都可能对物联网设备造成重大的安全威胁。骇客攻击人和设备。

⑤僵尸网络攻击

        僵尸网络是一个隐藏恶意软件的链接设备网络,它使劫机者能够实施各种欺诈行为。这种机器人被用来实现大规模的自动攻击,如非法访问、服务器崩溃、数据窃取和分布式拒绝服务等。

        通常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开发、自动化、加速攻击和有效攻击。骇客可以远程访问设备并且感染数千个工作站。一个安全系统很难区分真实的通信与恶意通信。

⑥缺少加密

        在物联网中,传统传输加密缺失是最大的问题之一。很多物联网设备并不对其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这意味着一旦有人闯入网络,他们就能捕获发送到设备和来自设备的密码和其他敏感信息。

⑦固件更新缺少

        物联网安全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所部署的设备是否有漏洞。不管是来自你自己的代码还是第三方生成的代码,制造商都需要能够升级其固件来避免这些危险情况。理论上,这应该可以远程执行,但是这并不总是可行的。当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太慢或者消息容量有限时,可能需要实际联系设备以发布更新。

⑧违禁及假冒物联网设备

        边界封闭和管理所有单个设备是物联网安全的主要挑战。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和制造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了家庭网络的问题。

未授权用户在受保护的网络上安装非法和假冒的物联网设备。该装置或者将其替换为原设备,或整合到网络中以捕捉敏感信息和数据,突破网络界限。

这种装置可以被配置为恶意接入点、摄像机、温控器和其他类型的设备,以便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通讯数据。

2.3物联网的安全威胁类型

①物理攻击

物理安全常被物联网厂商忽视,MPI集团2017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仅有47%的物联网厂商在构思或设计阶段考虑了安全问题,21%的厂商在生产阶段才会开始考虑安全问题,18%的厂商直到质量管理阶段才考虑安全问题,而剩下的厂商则从未考虑过安全问题。Mirai等僵尸网络扩散的原因就是很多物联网设备连最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都未采用。物联网多应用于替代人工完成较复杂、危险或机械的工作,传感设备大都处于无人看管监控的状态。加之传感设备大多功能简单且不同应用的传感设备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协议,无法采用统一的安全防护技术抵御外部攻击。基于上述原因,传感设备很容易被攻击者操纵和破坏,面临数据泄露、僵尸网络等安全威胁。物理攻击通过破坏传感设备以达到恶意追踪和获取数据的目的,攻击者会拆卸掉主机或嵌入式设备等物理设备外壳,对设备进行物理解剖分析,获得处理器、内存等敏感元器件,从而获取密钥信息、口令、配置信息等重要敏感参数。

②认证攻击

攻击者可以利用物联网中物理设备的默认口令对物联网进行攻击,获取非授权数据信息。对于物理设备入网的认证过程较为弱的,或者物理设备采用了相同认证信息的,都有可能遭到认证攻击。

③通信协议攻击

多种通信协议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也给物联网安全带来了威胁。一方面是网络结构的多变带来的安全威胁。由于物联网网络结构变化和各种新网络协议的出现,新网络协议的漏洞以及网络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很可能带来新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是多种网络融合产生的安全威胁。物联网是由多个支持IP协议的网络融合而成,不同的网络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网络融合的过程则会产生新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很多通信协议很可能在最初的设计阶段或后续的实现和配置阶段引入了漏洞,从而导致物联网在传输层遭受安全协议攻击。

④无限探测

物联网的数据通信多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暴露在外的无线信号很容易被攻击者干扰和窃取,导致无线通信网络瘫痪、用户机密信息被窃取和伪造等严重后果。无线探测主要发生在物联网的感知层,导致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传感节点信息被窃取。传感节点通常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器,计算处理能力低,非授权用户能够轻易读取传感节点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是传感节点被仿冒。攻击者通过窃取传感节点的标签信息,对标签进行复制或篡改后,仿冒该节点身份获取有价值信息,破坏该节点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像网络攻击者使用网络探测工具开展网络扫描搜集网络中的主机、子网、端口和协议等信息一样,如今针对物联网设备也有了能够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扫描探测工具,可以探测出物联网设备的相关信息。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物联网设备都使用了无线通信协议,如ZigBee、ZWave、Bluetooth-LE和Wi-Fi802.11等,这些都将有可能被无线侦察与探测攻击所利用。

  1. 物联网的防护
    1. 物联网安全的必要性

物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科技融入生活的进程,使人们开始了解并体验智能化生活。物联网可以实现智能化,是基于一定的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过程,物联网想要发展的长久,就必须要保证信息安全。可以说,信息安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本底线。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的私人信息变得越来越不安全。很多人每天都被骚扰电话,广告推销所折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你的电话,姓名,职业,朋友圈。严重的后果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对你或者你的亲友进行诈骗。现在各种网站,各种应用注册的时候可能会捆绑手机,QQ,邮箱等信息,商家拿到这些信息,一定要保护用户的私人信息,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这方面好多公司还做得很不到位。而物联网存在于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时刻都与物联网接触,若物联网的信息被泄露或被盗取,那我们的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将会全部被非法分子利用,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用户的信息相当于用户的个人资产,很多物联网公司都疏忽了物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导致用户的信息被泄露。

物联网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物联网的提出体现出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将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分开的传统思维,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在实践上也希望物联网能够解决交通、电力和医疗等行业上的一些问题。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通信主要是人与人的通信,目前全球已经有60多亿用户,离总人口数已经相差不是很远,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而物联网涉及的通信对象更多趋向于的是“物”,就目前涉及的物联网行业应用而言,就至少有交通、教育、医疗、物流、能源、环保、安全等都需要与物联网接触。涉及的个人电子设备,至少可能有电子书阅读器、音乐播放器、DVD播放器、游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等等。如果这些所谓的“物”都纳入物联网通信应用的范围内,其潜在可能涉及的通信连接数可达数百亿个,为通信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所以能够保证物联网在传输的过程中确保安全是一个必然也必须要做的。

考虑到物联网的潜在巨大通信连接数目和极具吸引力的融合理念,有人将其称为除了大型机、 PC机、互联网之后的计算模式变革的第四阶段。总而言之,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革命趋势为大家开启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各国政府和产业界都对其未来发展寄予极大的希望,各国政府也在致力于提高物联网的安全防护。

3.2物联网防护技术

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安全相比,物联网安全明显要复杂得很多很多,物联网安全是与其他的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产物,除了传统的网络的数据、服务器、网络基础架构和信息安全外,还包括了很多,如分布式的监测和控制等。正是通过网络对物理处理流程的智能化控制,使得物联网安全不再仅仅局限于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等基本安全保障原则,还需要包括对现实世界中收集和发送信息的实体资源以及各类物理设备的安全防护。物联网安全防护技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密码技术

    密码技术可以有效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物联网虽然与传统网络有所不同,但物联网仍依托于互联网,所以对传统网络使用的密码防护技术对其仍然适用。在密码技术的基础上对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进行安全加固,就能够达到数据传输的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数据新鲜性。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编码和校验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也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性。然后建立专用的数据传输通信协议,提高传输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最后采取数据加密认证技术,确保用户能够合法接入。开发人员可以在被允许的情况下调用安全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来实现加密、认证等功能以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API可以被封装为基础加密库,在各种管理、网络或数据应用的二进制文件中调用,也可以将基础加密库嵌入安全芯片。

②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在采用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之后,能够有效抑制终端设备被控制、信息被篡改等安全问题。通过提前设置的认证方式确认用户是否是本人在操作,进行身份认证,对感知节点的接入进行合法性检测认证,达到保护节点安全的作用。对于物联网的访问控制技术,很难实现传统网络基于本人操作的灵活访问控制策略,可以通过设置未经授权的资源禁止访问的访问控制策略,提高物联网传输、存储信息的安全性。

③网络安全接入技术

物联网路由通常需要跨多种网络,结合多种资源,有基于IP的路由协议,有基于标识的路由算法。多种网络融合的路由问题,最终都将终端身份标识映射为IP地址,实现基于IP的统一路由。通过使用完善的路由控制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非法设备入侵系统对物联网设备造成安全威胁,实现对非法入侵用户想要窃取信息的阻隔。在物联网的感知层,传感器的安全运行几乎全部依赖于网络安全接入技术,在感知层设置访问权限,感知层的路由程序在接收到威胁时会自动阻断节点或启动自毁,阻止入侵者继续从路由节点获取数据。对于路由的安全控制,如今通常使用轻量级密码算法、密码协议和安全加密等技术实现。

④采用硬件保护措施

采用安全硬件保护机制能够有效抵御逆向分析和非授权访问行为,是物联网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之一。比如说采用ARM Trust Zone技术,开发安全驱动程序运行在可信环境中精简的微内核之上,通过API提供的命令达到可信环境与不可信环境之间的互相交流的目的。硬件保护为物联网部署提供的安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设备认证:采用硬件可信根度量可信软件的完整性。

2.可信执行环境:识别可信运行环境与不可信运行环境,将可信运行环境与不可信运行环境相隔离,确保可信组件不会处于不可信环境,受到入侵组件的影响。

3.安全引导:仅引导经过完整性验证和认证的可信固件,不随意引进不可信固件。

4.安全无线传输:确保通过无线传输固件的完整性,减少无线传输,避免在传输过程中被截断。

5.安全内存保护:设置安全内存访问权限或设置内存密码,防止内存内容遭受篡改。

6.安全密钥存储:在硬件中存储加密密钥,减少被非法分子入侵的可能。

3.3物联网个人的规范使用

无论是用于居家安防、空调控制还是门窗,物联网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轻松。物联网

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但同时,我们自己使用如何规范的物联网也变得更具挑战性,规范使用物联网能够减少甚至避免我们个人信息的泄露。

物联网是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集合,如果黑客入侵,也许你未做保护措施的设备只是一个小工具,但黑客可以通过该设备,进入到物联网中的任一设备,盗取你的个人信息,甚至监控你的生活。所以,保护物联网的安全,并不只是公司和政府保护特定的物联网设备,还要你自己平时也要注意保护你自己的物联网安全,以达到将所有的物联网设备都保护起来,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

①开启物联网设备的安全设置,并保持最新状态

市面上的许多物联网设备自带安全设置,但并非所有的安全设置都是有效可用的。在使用一个新的设备前,我们需要确保打开了设备的安全设置,还需要验证设备的安全设置有没有自动更新功能,如果没有,我们要定期检查设备,并及时更新安全软件。

②了解设备

作为物联网设备的使用者,你必须了解物联网中的每一个设备,知道哪些类型的设备连接到你的网络,并将所有连接的物联网设备详细的记录下来包括设备的制造商、型号、序列号、软件和固件版本等等。

③使用强密码

在购买了新的物联网设备后,需要及时更改设备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连接在物联网上的每一个设备,请使用不同的强密码。企业可以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KI)和数字证书,来为设备身份和信任提供安全的基础,确保可信的连接。

④使用端到端加密

物联网中的设备能够相互沟通,当它们这样做的时候,数据就从一个点传输到另一个点,而且往往是在没有加密的情况下。为了让物联网更加安全,设备应该有加密数据传输选项,以防止包嗅探(一种常见的攻击形式)。

⑤使用最新的固件及系统

保持固件完全更新以避免网络攻击和黑客攻击。尽管设备在购买时的固件、系统都是最新的,但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设备不能自动更新系统和固件,将会给黑客攻击的机会,因此,物联网中的所以设备应使用最新的固件及系统。

⑥禁用你不需要的功能

保护设备的一个很好的步骤是禁用任何你不需要的特性或功能。这包括开放的TCP/UDP端口,开放的串行端口,开放的密码提示,未加密的通信,不安全的无线电连接或任何可以进行代码注入的地方,如Web服务器或数据库。

⑦避免使用公共Wi-Fi

即使公共Wi-Fi需要密码才能登录,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网络连接是安全的。黑客的最终目标是连接到已连接多个用户的网络,获取公共WiFi中的目标,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请使用VPN来连接网络。

⑧创建访客网络

为您的访客和访客建立一个单独的网络,以便他们可以访问您的网络而无需访问共享文件或联网设备。这是保持您的物联网网络私有和安全的最佳方法之一,这样,即使您的任何设备都会遭到黑客攻击,其他设备仍处于安全模式。

⑨请勿将未使用的设备连接到网络

黑客一旦突破了设备的安全防护,获得了的访问权限,他们将尝试损害、盗取数据。因此,物联网中最好只连接使用的设备,未使用的设备不必加入到物联网中,避免黑客的攻击。

⑩主动监控物联网设备

保护好物联网安全的最重要一点是,我们需要主动监控物联网设备。通过对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持续监控,我们可以看到设备的安全报告,也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安全警报,这对管理物联网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所有的设备都存在安全风险,因此,我们在使用物联网时,需要加强防范以抵挡黑客的攻击,确保信息不会落入坏人之手。

3.4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的物联网项目进行建设试点。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未来更多应用将逐渐从单一设备扩展到多终端设备,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产生重大影响。预计到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将达到2.4万亿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3年内预计我国人工智能企业达到3000家左右。截至2017年6月底,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家机构参与了物联网相关研究与应用开发,其中70余家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机构。在此背景下,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地区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两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和出口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物联网在全球的布局逐步展开,以及用户对于互联网连接速率、成本和功能等需求的不断提升,将会推动传感器、控制器、数据通信软件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物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规模。与此同时,我国物联网行业企业也在不断崛起。目前来看,国内主要公司基本集中在智能家居领域和信息通信领域。在众多企业中,除了专注于智能家居领域的上市公司之外,不少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总体来看,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大型企业数量较多,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竞争较充分,未来几年内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数据,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此基础上形成智能产品和服务,是产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加速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创新升级,形成新产品、新服务等,可以说是未来物联网产业创新的方向之一。因此,在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与分析。当前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各企业对自身技术优势进行不断扩大投资;二是企业对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三是围绕企业业务场景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具体来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利用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物联网应用平台端到端全网连接;第二类是利用核心技术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如软硬件集成和服务外包等;第三部分则利用传统业务数据分析形成相应的产品与服务。

“智能化”、“平台化”是国内物联网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智能化”和“平台化”的目标必须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一便是网络的连接速度和智能网络的服务质量问题。网络的连通速度决定着终端设备的连接速度和服务质量;网络接入速度决定着应用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最终决定着终端设备的使用体验。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来实现上述问题。

  • 30
    点赞
  • 4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你的鼬先生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