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卫生保健和教养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进行定期、动态、系统的观察和了解,早期发现儿童缺陷与残疾以及其它影响儿童健康的不利因素,及时进行干预,并对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减少致残性损伤,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第一部分:儿童各期保健和健康教育

根据小儿年龄的增长以及解剖生理特点和生活条件的改变,将小儿时期划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不满28天;
2、婴儿期:出生至不满1周岁;
3、幼儿期:1周岁至不满3周岁;
4、学龄前期:3周岁至6周岁;
5、学龄期:6周岁至12周岁;
6、青春期:女童的青春期为1112岁到1718岁,男童为1315岁到1921岁;
儿童保健工作的主要对象是0~6周岁儿童,重点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

新生儿期保健

新生儿保健的重要性

新生儿初离母体,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生理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抗感染的能力弱,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容易由轻变重,死亡率高。新生儿期(生后第一周)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期。因此,做好新生儿期保健非常重要。

新生儿保健具体内容

1、新生儿疾病筛查:出生72小时后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
2、新生儿听力筛查:出生后72小时左右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3、新生儿眼病筛查: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眼病筛查。
4、抚触:生后即可进行抚触,以增强新生儿的睡眠、食欲、抗病能力并促进母婴交流。
5、保暖: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变化,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C,湿度保持在50%~60%。尤其冬季出生的新生儿更需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热水袋或取暖器加以保暖;
6、喂养:坚持纯母乳喂养。正常的新生儿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吸吮母乳和皮肤接触,注意有效吸吮并按需喂奶。确因特殊原因而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者,可用乳制品代替,但不能用米糊等淀粉类食物喂养。
7、衣服及尿布的备制:
(1)衣服要选用轻软的棉布制作,大小适中,容易穿脱,不妨碍肢体活动。
(2)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
8、脐部护理:脐带未脱前要避免沾湿或污染脐部,每次洗澡后可用75%酒精消毒脐部,再盖以消毒纱布。
9、保持皮肤清洁:新生儿皮肤防御机能差,皮下毛细血管丰富,若有破损极易发生败血症,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易潮湿糜烂,故应勤洗澡。夏天每日1~2次,冬天每周1~2次。为了预防尿布疹的发生,每次大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10、预防感染: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为防止感染,应尽量避免亲友探望拥抱,尤其要杜绝与患上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的患者接触。
11、预防接种:健康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2、用药: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解毒与排泄能力都很差,稍有不慎,可导致在体内蓄积,出现中毒等现象。尤其对磺胺类、退热剂、链霉素、氯霉素、维生素K3、K4等药物更应严格控制使用。

新生儿访视

访视时间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于生后第2、7、14、28天各访视一次(但至少不少于二次,含满月访),第一次访视应于出院后7天内进行。每次访视后均应作详细记录,并填写母乳喂养访视卡。遇有异常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

访视内容
一、望诊

一望而知的现象有营养状况,反应、表情,肤色,呼吸频率,并判断是否低体重儿或早产儿,要注意居室的空气、室温、卫生条件等情况。

二、访问

向产妇了解新生儿吃奶、睡眠、大小便等情况

三、检查:

(1)皮肤:检查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皮疹、出血点、水肿、硬肿、糜烂、破损。
(2)头面部:
①注意头颅大小、有无血肿、产伤、前囟有无、平坦、饱满或凹陷。
②眼、耳有无分泌物。
③有无鼻翼扇动。
④有无鹅口疮、咽部红肿、舌系带过短。
(3)颈部:有无包块、斜颈。
(4)胸部:
①注意胸廓形状。
②心脏听诊:注意心音强弱,心律失常、有无杂音及部位、性质。
③肺部听诊:注意呼吸音强弱,有无啰音。
(5)腹部:注意腹部形状、肝脾大小、脐部有无出血、异常分泌物、异味。
(6)四肢:注意其大小,长短及对称性和活动度,有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7)肛门及外生殖器:检查有无肛门、隐睾、尿道下裂、两性畸形等。

四、宣传:

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好处,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宣传新生儿护理方法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宣传预防疾病的常识(贫血、佝偻病、败血症、腹泻、肺炎)。

五、治疗:

在访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治疗。

初访(生后第2天访视)

(1)了解新生儿出生前(宫内)、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包括胎产次,是否顺产,有无窒息,出生体重。吸吮,大小便,黄疸出现时间及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
(2)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如面色、哭声、精神、体温等。
(3)进行全身检查,体检时要按常规顺序进行,特别注意头部有无血肿、鹅口疮、皮肤有无黄染、脐带有无出血感染、四肢、外生殖器及肛门有无异常或其他畸形。
(4)喂养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和保持母乳充足的方法。
(5)护理指导: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注意皮肤清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脐带未脱落时要防止感染。

复访(生后第7天、第14天)

(1)了解新生儿母乳喂养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2)观察脐带脱落及黄疽消退情况。
(3)生后14天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恢复情况,对尚未恢复到出生体重者应分析其原因,予以指导。
(4)按《小儿佝偻病防治方案》,投服维生素D制剂。

满月访(生后28天)

(1)测量体重,增长不足500克者应找出原因,及时矫治。
(2)进行全身检查,评价其健康状况后结案,转入婴幼儿系统管理。

婴儿期保健

婴儿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要大量多种的营养物质,6个月以后母乳中某些营养物质如部分维生素、铁质等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就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从辅助食品中给予补充。因此,及时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是婴儿期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婴儿在与成人及环境的接触中,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发育迅速,但由于大脑皮质功能不成熟,毒素或其他不良刺激都易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婴儿体内抗体水平十分低下,很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例如支气管肺炎、腹泻等。因此,必须加强婴儿期保健。

婴儿保健具体内容

1、体检:通过体检了解在喂养和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检出疾病,给予及时纠正和治疗。婴儿每3个月体检1次。在6~8个月龄时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2、预防接种: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
3、宣传婴儿护理及喂养的知识,坚持纯母乳喂养4至6个月,对6个月后婴儿应指导家长添加辅食,还要宣传开展体格锻炼的意义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4、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婴儿大脑皮层功能得到恢复,促进生长发育。

婴儿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新生儿管理结案工作,转到健康婴儿管理,填写健康卡片,定期体检。如发现高危儿应进行专案管理。
2、婴儿护理工作
(1)注意婴儿卫生,每天用温水洗脸,不要涂化妆品,以免刺激皮肤,眼睛因分泌物将睫毛粘连时,可用浸湿的药棉敷一下,从眼内侧擦到外侧,动作要轻。鼻腔因粘性分泌物结成硬痂影响呼吸,可用药棉蘸些植物油滴入鼻腔,使硬痂软化后用棉笺拨出,天气暖和或室温在20~23℃时,最好每天给婴儿洗澡。
(2)衣服要宽大,如果太紧,会影响小儿活动和呼吸,当婴儿会走时不要穿太紧的或硬底的鞋。
(3) 睡眠: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培养婴儿定时睡眠的良好习惯,如果婴儿的睡眠、喂养、生活很有规律,对他们的健康十分有益。

婴儿辅食添加的品种、次数和顺序

辅食添加原则:按婴儿消化能力及营养需要逐步添加,量由少到多,质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品种由单一逐步增至多种,循序渐进,味道应清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幼儿期保健

幼儿保健具体内容

1、早教:所谓早教,指对7岁内儿童的教育,尤其是3岁内小儿,通过感知觉的剌激和训练以促进其智能发展。
2、体检:幼儿每半年体检1次。在18月龄和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12月龄和24月龄时各查尿常规一次。必要时查乙肝两对半,微量元素等。
3、计划免疫:配合防疫部门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4、宣传:宣传幼儿护理、营养、卫生、防病及全知识,指导培养卫生习惯、体格锻炼和早期教养。

幼儿保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的卫生习惯是在成人的训练和影响下,通过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的。这一时期的小儿模仿性较强,因此成人的卫生习惯和举止应是小儿的榜样,如每天洗脸、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说话和蔼、讲礼貌等。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促进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在吃、玩、睡方面应按生长发育的规律合理安排。
3、加强营养和锻炼
此时小儿活动量不断增加,机体消耗量较大,应注意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的需要。为增加与阳光、空气的接触,增强小儿体质,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
4、预防意外事故
此期儿童天生好奇好动,活动范围大,缺乏识别危险能力、安全意识和生活经验,无自我保护能力,因此意外事故发生多,故应加强安全防护。

学龄前儿童保健

  • 此期小儿的特点是体重比幼儿期增长慢,神经精神发育迅速,语言、思维、想象力日渐成熟。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模仿性十分强。由于活动和锻炼增多,感染性疾病减少,免疫性疾病有增多趋势。乳牙开始脱落,恒牙依次萌出,应重视口腔卫生。
  • 此期的保健重点是为小儿安排平衡膳食、定期检查视力、牙齿。早期发现弱视和龋齿,及时予以矫治。要加强促进健康的情绪行为发育。同时应积极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进行培养、教育,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 学龄前儿童每年体检1次。
  • 进入托幼机构的3岁以上儿童按集体儿童保健管理规范要求接受定期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体检、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评价、提供眼和口腔卫生保健。

第二部分:儿童体格检查

概述

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变化越大。生长是形体的增加,如身长、体重等,发育是机能的演进,包括动作发育,如站立和行走、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育。小儿由于机体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患病,所以必须定期地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

对象、要求和次数

1、对象:体检的对象主要是0~6周岁儿童,以3岁以内的婴幼儿为重点。
2、要求:
(1)儿童保健人员必须有高度责任心,认真检查,力求准确,保证质量。
(2)应认真记录有关原始资料。
(3)受检者的实足年龄计算以公历为准。出生年、月、日要填写清楚,实足年龄等于检查的年、月、日减去出生年、月、日,如不知公历出生年、月、日时,可在旧历基础上加一个月计算出实足年龄。
(4)3岁以下儿童注意检查有无佝偻病。
(5)在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12、24月龄时各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测,以便筛查出贫血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患儿及时矫治。
(6)对儿童体格发育要系统观察、定期检查,并注意观察神经行为发育。
(7)对高危儿童早期发现及早处理,并指导合理的干预方法。
(8)结合体检,指导家长让儿童按时进行预防注射。
3、次数: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来定,按年龄愈小每年检查次数愈多的原则,一般规定:出生~28天至少访视1次,出生后42天前后1次(纳入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此后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各检查1次,共8次。

测量用具

1、磅秤:1个月至6岁用最大载重量为50kg的杠杆式台秤或标准的电子秤 。
2、身长、身高量具:分别用标准的量床及身高计。

体检

健康检查一般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方面包括几个重要指标的测量,另一方面,进行全身系统的检查。

重要指标的测量和检查

1、体重:以千克为单位,精确至50克。检查时要求脱去鞋帽和外衣,仅穿单衣裤一套,体重是婴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2、身长、身高: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
身长:3岁以下婴幼儿可放在量床上,测量时,助手要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顶接触头板,面向上,两耳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按住双膝,使两下肢接触并紧贴量床底面,移动推板,使其接触双足底,记录头顶与足底的内距厘米数。(双侧有刻度的量床应注意两侧读数一致。)
身高:3岁以上小儿用标准的身高计,测量时儿童要脱去鞋帽,身体直立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两眼平视,枕部、两肩胛角、臀部和足跟同时紧靠立柱。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轻轻向下滑动,直到与头顶相接触,读取滑板底面立柱上所示数字。(注意测量者的眼睛要与滑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3、头围(一岁内小儿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
测量法:取坐位或立位。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向后经枕骨粗隆测量头颅一周。如出生时头围小于32厘米,3岁后头围小于45厘米称为头小畸形,头围超过同年龄水平标准较大者,应怀疑有脑积水的可能。
4、囟门:有前囟门与后囟门之分,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前囟位于头顶正中线,由两额骨和两顶骨交接构成,故前囟似“菱形”,应量其对边之距离。
前囟大小即AB×CD厘米
前囟1~1.5岁半闭合
后囟位于枕部,是由两顶骨和枕骨交接构成,3—4个月以内闭合(25%初生时已关闭)。
前囟对边距离测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皮下脂肪:以腹部测量法为准。其方法,在锁骨中线平脐处,以拇指和食指相距3厘米并与皮肤表面垂直成90度角,将皮脂层顺势捏起(皮折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然后量其上缘厚度。普遍正常值在1厘米以上。皮下脂肪测量可以作为营养状态的参考指标之一。一般规律,出生至9个月,皮下脂肪增长快,15~16个月后逐渐减退,故皮下脂肪的测量对3岁以内小儿更有诊断价值。
6.牙齿:4~10个月出牙,乳牙20个,约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个数:月龄-4(或6)。6岁左右开始换牙,恒牙32个,约20~30岁出齐。

全面系统检查

1、一般状态:注意观察小儿的营养、发育,精神、智力,表情、步态,体位等,对小儿有一个初步整体概念,作为下一步系统检查根据。
(1)营养:看一般情况,同时结合体重,身长和腹部皮下脂肪的厚度而定。
营养不良分度如下:
轻度营养不良:体重介于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
中度营养不良:体重介于中位数—2SD至中位数—3SD之间。
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中位数—3SD。
单纯肥胖症的判定:
超过按身高所测标准体重的20%
轻度肥胖:≥20%
中度肥胖:≥30%
重度肥胖:≥50%
(2)意识状态: 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反映,有以下几种状态,如意识清楚、意识模糊、嗜睡、谵妄、昏迷等。并要注意观察小儿动作与行为发育状况,必要时需进行智力测定及其他辅助检查。
(3)贫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根据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形态及血红蛋白的测定来诊断和划分轻、中、重度贫血
2、皮肤及淋巴结:
(1)皮肤:健康小儿的皮肤红润饱满,营养不良及脱水的小儿皮肤松弛无光泽。此外,应注意皮肤颜色,弹性,有无瘀点、紫瘢,皮疹,瘢痕,色素沉着、水肿等,以及毛发分布、指甲状态、皮下脂肪厚度。
(2)淋巴结:全身浅淋巴结分布在耳前、耳后、枕部、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等处.检查时,要注意大小、硬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是否融合,正常小儿的颈部,腹股沟淋巴结常可触及一般不超过“黄豆”大小。
3、头面部:
(1)颅:注意大小,形态,颅骨缝是否闭合.囟门大小,有无凹陷和隆起,颅骨是否软化。
(2)眼:检查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有无充血,疱疹、乳头滤泡、癜痕、分泌物,角膜是否透明,眼球运动是否灵活.有无斜视(婴儿在生后三个月内若有轻度斜视,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3)耳:主要看外耳道有无渗出物(性质,颜色、气味),有无红肿及疖肿,异物等.测试听力是否正常,如听力差,必须注意检查鼓膜(有无穿孔。内陷等)。
(4)鼻:注意呼吸是否通畅,鼻腔无五分泌物,要注意有无息肉、鼻中隔偏歪等,大年龄儿童检查鼻旁窦有无压痛。
(5)口腔及咽部:
检查口腔要注意有无特殊气味、口唇颜色,有无唇裂及疱疹,口腔粘膜有无溃疡,腮腺管口有无红肿及渗出物,出牙数目,有无龋齿.齿龈有无红肿、出血、溢脓,注意舌质,舌苔。有无溃疡,舌系带是否过短。
咽部要注意有无疱疹,扁桃体大小,有无渗出物,咽后壁有无脓肿及分泌物等。
扁桃体分度:
Ⅰ度: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
Ⅱ度:扁桃体超过咽腭弓。
Ⅲ度:扁桃体超过悬雍垂。
4、颈部:检查颈部要注意运动状况,有无斜颈,甲状腺有无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情况。
5、胸部:检查胸部首先看胸廓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鸡胸、漏斗胸、肋串珠、郝氏沟及三凹现象,心前区有无突起。
心脏听诊:注意心音强弱,有无心律失常及有无杂音、杂音部位、性质。
肺部听诊:注意呼吸音强弱,有无啰音。
6、腹部:正常儿童的腹部平坦,站立时稍膨出.仰卧时稍凹陷,左右对称。因此检查时要注意腹部大小,形状,腹壁有无静脉曲张,有无压痛、肿块、肝脾肿大及腹水等,新生儿要特别注意脐部有无渗出糜烂。
7、脊柱与四肢:主要检查形态、运动、关节有无畸形(如下肢膝内翻,膝外翻)运动有无受限,有无杵状指,关节是否有红肿、压痛等。
8、肛门与外生殖器:肛门检查注意有无脱肛、肛裂等。外生殖器检查要注意皋丸位置(有无隐皋)、包茎、有无畸形或分泌物、阴囊水肿、疝气、鞘膜积液、有无小阴唇粘连等。
健康检查记录符号:
(1)( / )表示此项未检查。
(2)(一)表示正常。

第三部分:儿童体格发育评价

儿童体格发育评价的参考值按《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见附表)的男女童年龄别体重的中位数为基础,以六等分评价法进行评价,即:
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上(=`)
中位数至中位数-1SD之间为中下(=.)
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高(↑)
中位数-1SD至中位数-2SD之间为中低(↓)
>中位数+2SD为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位数-2SD为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所测得数值恰为某个标准的交界值时,按向上靠的原则进行评价。
在六等分评价法的基础上又可继续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分:
中高、高为(上)
中上、中下为(中)
中低、低为(下)

第四部分:小儿生长发育监测

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是由医疗保健单位或家庭对个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连续性的测量与评价,其目的是观察儿童的生长状况,早期发现生长缓慢者,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生长发育监测的主要对象是3岁以下婴幼儿。

主要内容

㈠定期连续地测量个体儿童的体重。
㈡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画小儿的体重曲线。
㈢评价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㈣根据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必要时转诊。

方法

(一)在儿童每次接受健康检查时,应对其进行体重的测量。
(二)在小儿生长发育图中画小儿的体重曲线。每次 测量小儿体重后,在横坐标上该小儿的月龄和纵坐标上该次体重测量值相交的空格上画圆点,连接每次测量体重的圆点就出现了一条该小儿的体重曲线。
(三)评价小儿体重曲线的变化趋势。首先比较小儿本次的体重测量数值与前次体重测量数值的差异,了解是否增长,同时还要和标准曲线相比较,如果小儿的体重曲线是在接近中线(均值)的上下限标准曲线之间,并且它的走向始终与标准曲线大致平行的,说明该小儿的体重增长速度和生长趋势度都属正常。如果该小儿的体重曲线不与标准线平行,而是变平坦了,说明体重未增长;如果小儿的体重曲线往下倾斜,说明体重下降;若小儿生长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必要时转诊。

第五部分:儿童五官和心理保健

第六部分:儿童常见病防治

第七部分:高危儿专案管理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监测中生长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 ~ 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如何进行高危儿专案管理

1、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肥胖症、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的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其他体弱患儿视病情而定。
2、对确认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3、中度贫血患儿除铁剂治疗外,必须指导其家长调 整饮食,治疗原发病。每4~6周复查血红蛋白一次,待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后继续治疗2个月。
4、早产儿管理至生后2个月。
5、佝偻病治愈标准:
 神经精神症状消失1~3个月,颅骨软化消失、肋串珠和手镯由钝圆变尖锐。血生化及X线恢复正常。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上,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上,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上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上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
(五)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
1.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并维持8周不下降。
2.贫血症状及体征消失。
(六)佝偻病:
1.症状消失、体征减轻或消失2个月。
2.血生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3.X线检查正常或仅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填表说明

1.姓名:填写新生儿的姓名。如没有取名则填写母亲姓名+之男或之女。
2.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
3.身份证号:填写新生儿身份证号,若无,可暂时空缺,待户口登记后再补填。
4.父亲、母亲情况:分别填写新生儿父母的姓名、职业、联系电话。
5.出生孕周:指新生儿出生时母亲怀孕周数。
6.新生儿听力筛查:询问是否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若做过,询问是否通过;若未做,建议家长带新生儿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并及时随访和记录筛查结果。
7.查体
眼:当外观无异常,婴儿有目光接触,眼球能随移动的物体移动,结膜无充血、溢泪、溢脓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对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要督促其家长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带小儿去有条件且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
耳:当外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婴儿能对摇铃声(或击掌声)作出反应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鼻:当外观正常且双鼻孔通气良好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口腔:当无唇腭裂、高腭弓,无口炎或鹅口疮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心肺:当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率和肺部呼吸音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肝脏:肝脏触诊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脾脏:脾脏触诊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活动度:上下肢活动良好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双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曲90o位时,正常新生儿及婴儿髋关节可外展80o,外展受限在70o以上时应疑有髋关节脱位。
皮肤:当无色素异常,无黄疸、发绀、苍白、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无潮红或糜烂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其他相应异常。
颈部包块:颈部未触及包块(胸锁乳突肌血肿等)为无,否则为有。
肛门:当肛门完整无畸形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外生殖器:当男孩无阴囊水肿、隐睾,女孩无阴唇粘连,外阴颜色正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8.指导:做了哪些指导请在对应的选项上划“√”,可以多选,
9.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儿童情况确定下次随访的日期,并告知家长。

1.填表时,按照项目栏的文字表述,将分类数字填写在相应的检查月中。若有其他异常,请具体描述。“—————”表示本次随访时该项目不用检查。
2.体重、身长:指检查时实测的具体数值。并根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断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在相应的“上”、“中”、“下”上划“√”。
3.体格检查
(1)满月时:皮肤、眼、耳、鼻、心肺、腹部、脐部、四肢、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肛门/外生殖器的未见异常判定标准同新生儿家庭访视。
对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要督促其家长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带小儿去有条件且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筛查。
(2)3月龄时:
皮肤:当无皮疹、湿疹、增大的体表淋巴结等,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眼:当无斜视、结膜炎、泪囊炎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耳:当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无外耳湿疹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出牙数:按实际出牙数填写。
心肺:当未闻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也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肝脏:肝脏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脾脏:脾脏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脐部:无脐疝,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上下肢活动良好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外生殖器:男孩无阴囊水肿,无睾丸下降不全;女孩无阴唇粘连,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3)6月龄和8月龄时:皮肤、眼、耳、出牙数、心肺、腹部、脐部、四肢、外生殖器的判断标准同3月龄。
(4)12月龄时:进行视力筛查:使用视力表检查,视力低于正常视力两行以上者为异常;使用视力(屈光)筛查仪检查为屈光不正者为异常。
4.户外活动:询问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后填写。
5.服用维生素D:填写具体的维生素D名称、每日剂量,按实际补充量填写,未补充,填写“0”。
6.发育行为评估:按照“发育行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达到该月龄发育行为指标者,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7.两次随访间患病情况:填写上次随访(访视)到本次随访间儿童所患疾病情况,若有,填写具体疾病名称。
8.指导:做了哪些指导请在对应的选项上划“√”,可以多选。
9.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儿童情况确定下次随访日期,并告知家长。

1.填表时,按照项目栏的文字表述,将分类数字填写在相应的检查月中。若有其他异常,请具体描述。“—————”表示本次随访时该项目不用检查。
2.体重、身长:指检查时实测的具体数值。并根据《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标准)》判断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在相应的“上”、“中”、“下”上划“√”
3.体格检查
(1)18月龄时:
眼睛:无发炎、流泪或有分泌物,无沙眼、结膜炎、泪囊炎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视力筛查:使用视力表检查,视力低于正常视力两行以上者为异常;使用视力(屈光)筛查仪检查为屈光不正者为异常。
耳:当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无外耳湿疹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心肺:当未闻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也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肝脏:肝脏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脾脏:脾脏触诊无异常,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当四肢活动自如,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2)24月龄和30月龄时:眼睛、耳、心肺、肝脾、四肢的检查标准同18月龄。
4.前囟:如果未闭,请填写具体的数值。
5.出牙数:请填写具体数目,若未出牙,填写“0”。
6.户外活动:询问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后填写。
7.服用维生素D:填写具体的维生素D 名称、每日剂量,按实际补充量填写,未补充,填写“0”。
8.发育行为评估:按照“发育行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估。达到该月龄发育行为指标者,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
9.两次随访间患病情况:填写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间儿童所患疾病情况,若有,填写具体疾病名称。
10.指导:做了哪些指导请在对应的选项上划“√”,可以多选。
11.下次随访日期:根据儿童情况确定下次随访的日期,并告知家长。

第八部分:儿童保健资料管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鸡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专业: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学号:XXX 姓名: XXX 指导老师:XXX 摘 要:针对目前中国雏鸡饲养自动化水平低、管理技术落后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传 感器网络的雏鸡鸡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参数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控制模块 3个部分组成,不仅能实现了对雏鸡鸡舍内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的实时监控,还能根据 检测的有害气体浓度自行启动清粪装置。经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温度控制的最大 误差为2 ,湿度控制的最大误差为4%,有害气体浓度能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本文研究 结果可为育雏养殖户提供操作简便、控制效果较好的智能养殖模式。 关键词:传感器网络;鸡舍;单片机;自动控制;清粪装置 1 绪论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鸡禽养殖业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中国鸡禽养殖业经 历了稳定快速发展,总产量大幅提高[1]。育雏是鸡禽生产中非常关键的养殖环节,鸡舍 环境控制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因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保证育成鸡的生 长发育、免疫力和成活率等,最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 6]。中国现行育雏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即:立体笼养育雏和平面育雏[7- 12]。中国鸡禽养殖业的育雏管理整体体现如下特点:养殖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劳动成本高;自动、智能化程度低,环境控制波动大,养殖安全隐患高[13- 14]。中国的"立体笼养"育雏设施已较为普及,生产实际中以其高密度饲养、提高鸡舍空 间利用率而被养殖户广泛采用,但多数设施只有加热、增湿和通风设备等基本设施,且 对环境的污染也严重[15- 18]。与平面育雏相比,笼养育雏管理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些。目前,中国部分大、中型 鸡禽养殖企业开始引入自动监控技术[19- 24],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鸡舍环境的控制质量,对养殖户科学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 其布线复杂成本较高,智能化程度和科学化管理都有待提高。 对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鸡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与现有的鸡舍环境 监控系统相比,本系统对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均实施了智能监控,设计了清粪装置以 便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及时清除舍内鸡粪[25]。本系统采用有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数据 传输稳定,速度快,检修方便。本系统主要适合于大中型雏鸡育雏养殖规模的养殖户。 1.1 选题来源 养鸡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国际家禽协会发表的数据显示,随着近 几年国内市场对鸡肉的需求量增加,中国的养鸡业在市场需求的牵引下正在以很快的速 度发展。同时,由于欧洲国家日益增长的对禽肉类的需求与环境保护问题之间的矛盾, 使得国内的鸡肉市场走向了国际市场。所以,中国的养鸡业有先天条件:丰富的原材料 、广阔的土地、庞大的消费市场等等。但是,现今中国的养鸡业却面临着两大问题:( 1)中国的养殖业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而在全部生产成本中,人工费也会大幅度上涨, 这将成为扩大规模化养殖的最大障碍因素。 (2)在规模化、密集化养殖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是畜禽疫病。现代畜产业也可以说是 对疾病的战争。 由于管理者和饲养人员的频繁出入(人很可能是最大的疾病传染体),即使防疫再好, 也会有批纰漏,预防疾病的发生将成为养鸡业中主要的课题。所以, 在鸡禽生产中必须要人为地为其创造良性的生态环境,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1.2 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养鸡业在大势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对鸡的生长环境造成改变,从 而影响了鸡的正常生长,造成总体收益不佳有如下原因:(1)人工对鸡舍的环境调节不 精确,不能及时的对鸡舍环境进行改善,易造成鸡群生活在不利于生长的环境中;(2) 在整个饲养,人工依据经验对环境改善的过程中,容易带入疾病传染体。 1.3 意义及影响 本设计通过控制鸡舍各项装置,对鸡舍的环境如温度、湿度、有害气体、除粪等进行调 节。首先通过传感器的实时监测,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动控制、管理和优化操作 ,设置各个环节最佳操作时机的装置。这样,不但能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鸡舍 环境质量,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1.4 本设计研究的内容及设计指标 本设计主要是设计出一套可使用的鸡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对鸡舍环境进行实时检测和 控制,主要做如下4个方面的工作:(1)确定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方案;(2)进行传感 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系统的设计;(3)单片机及与其相连的各个模块硬件电路及软件系 统设计;(4)进行补偿装置驱动电路的设计。 2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1 2.1系统功能设计 2 本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个功能:温度监控、湿度监控、清粪功能。温度监控:对温室温 度进行测量,并通过升温或降温达到鸡群生长的最适温度; 湿度监控:对温室湿度进行测量,并通过喷雾或去湿达到鸡群生长最佳湿度;清粪装置 :对鸡舍里的粪便及时清除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