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精进02:跨越非连续性

本文有李善友、王东岳等人观点,个人整理而成,观点未必正确,若能启发到您,不胜荣幸。

文章也将在个人公众号【学而立行】同期发布,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何为真理,真理符合论者认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符合的即为真理,不符合的即为非真理;但是存在一个问题,人如何判断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否相符呢?有判断就有了人的主观干预,客观世界变不再客观了;比如我们把某种东西的颜色说成是红色,这其实是人将特定的波长段划归为红色,这样的波段被人眼感知之后,说出来是红色;那么红色等于波长吗?这只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认为建立的一种对应关系,这样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其他颜色;人们使用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建立相应的标定关系,这样的关系因为人们的普遍认同而被接受。因此,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需要某种符号系统作为媒介进行表达和阐述,文字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也反过来将人的表达形式限定在一定的框架体系内。它通过某种形式或体系将人类共同体积累的对世界的认识系统的传承和延续,后来的人可以从中汲取其所需要的、所感兴趣的经验或知识,来指导他自己的实践,进而建立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沟通方式和判断准则,认识其遭遇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可能经历的某些是否能够与外在的世界产生一定的逻辑自洽性,一旦它获得了这种自洽性,他便找到了其所信奉的真理,进而建立其牢不可破的藩篱,对与其自洽性不一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排他效应。

真理连贯论者认为真理是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与群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否一致来判断,若个人能够在其所处群体中找到其逻辑自洽性,便获得了与群体一致的真理;否则,他被所在的群体排斥,他所坚守和遵循的便不再是真理。这样的说法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若群体错了,其产生的“主体间虚构故事”将会引导群体走向毁灭;如希特勒时期的纳粹德国,人们狂热的坚持自己的优越,强行将对其他种族的破坏认为是“善意的拯救”;身在其中的人都认为他是正确的,作为个体,又如何能够识别其中的谬误呢?更糟糕的情形是,勿论他自己是否坚信某种理念,他却可能怀着一种“邪恶的用心”让别人认为他是信仰的,进而引导他人,甚至是群体接受、认可、传播他希望别人坚信的这种信仰,最终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自己看自己永远是对的,用自己的经验、期望和假设建立的参考系,其最终能找到的全是与自己信奉的信念一致的东西,而那些与其参考系相违背的,甚至是其坐标系所无法表达的部分,会被自然而然的忽略。就比如二维坐标系中,你难以找到一个正方体一样。不同的参考框架由于维度的差异,导致两者之间其实是不连续的,它不可能依靠自己实现这种不连续性的跨越,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生存方式决定了参考系建立的物质基础,以中西方文化为例,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至今只剩下中华文明仍旧繁荣于世,其他文明古国均在与外在文明的交互过程中被消灭;这其中的缘由大抵可以归结于中华大地上发展出的与农业文明相自洽的儒家文明。肥沃的中华大地使得人们很容易获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基本资料,而儒家建立起的一套信念系统帮助人们找到其与外在世界沟通的合理遵循,人们只要依据这样规则系统稳步向前推进,就不会产生大的危机,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也由此形成。华夏五千年历史,从先秦时期的封邦建国的夏商周时期,到秦以后的帝国专制时期,一直是"王朝周期律"般的演进。而西方的欧洲,由于没有像中国这样广袤而丰饶的土地可供取用,物质的贫乏刺激其产生频繁的物资交易,将需要的物资运输到它稀缺的地方,由此衍生的工商业文明。如果这是一个平行的世界,两个文明产生交融,他们会一直沿着自己的轨道,互不干扰的走下去;然而,人口规模的膨胀导致欧洲大陆的资源环境不足以维持其继续生存,自然而然地,通过探险或掠夺的方式重构其物质基础成为了必然,于是邪恶的殖民统治出现了、黑奴贸易出现了,东西方文明以枪炮的形式交会的那一刻便是儒家文化被打破的开始。

第二,思维方式决定了其参考系建立的所能表达和认可的边界。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古代文明的璀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而包容的气质。其中以理服人的特质建立的宗主朝贡体系成为古代中国与外界沟通和交往的主要方式,我们不会强制消灭其他族群而将其吞并,而是通过文化的吸引力令其心悦诚服的从属与我们的朝贡体系中;即使是马嘎尔尼访华,乾隆皇帝也是以宗主国和朝贡体系的思维,对待中英之间的交往。这种朝贡体系,在中原主体政权发展稳定昌盛时,其相当稳固,大家皆大欢喜;然而,一旦中原主体动乱,这些藩属国就会纷纷脱离。这种朝贡体系其实是"出力不讨好"的外交方式,因为藩属国进贡的那点东西,宗主国回馈的其实可能更多;另外这种宗主关系的存在,使得中原王朝有义务为其提供国防的援助和支持,譬如那场引发甲午中日战争的朝鲜东学党起义。天朝朝贡体系只是一种表面的虚荣,其思维方式的起点就是天下我有,我无所不有;进而演变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还记得孔老夫子的那句"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吗?欧洲有《圣经》、伊斯兰世界有《古兰经》、中国有《四书五经》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典籍,给人一种古人全知全能的假象,形成了我们总能从过去找到现有问题的答案的思考模式;也构成相应群体对世界的一贯认知,而且很可能是所有的认知;总有各种精巧的科技发展,也只是所谓"奇技淫巧"的陪衬。这些典籍构成了人们的思考方式,辅助其形成了人们对世界的连续性认知,变得牢不可破,置身其中,它将永远无法跳出。

反观西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宗教神学统治阴霾笼罩,整个世界是以欧洲为中心,欧亚大陆占满了整个地图;新大陆发现之后,欧洲人对对世界的思考方式为之一变,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们不曾知道的世界,需要去探索和挖掘。科学革命由此爆发,人们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人们的思考模式也逐步脱离神学的桎梏,走向新的天地。

第三,遮蔽性是参考系赖以维系的基础。所有的参考标准在其作为新潮流蓬勃发展的时期,能够建立起强大的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力量;然而随着生存方式的流变,他将成为戕害其信奉者的罪魁。因为一旦人们可从当前的参考系中获益时,他便会坚定的信仰当前参考系的正确性;比如IBM 1984年坚信的大型机、诺基亚2007年坚守的塞班系统、英特尔对PC端芯片的垄断而在移动芯片领域占比几乎为0、微软垄断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而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举步维艰;他们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看不清、没看到变化,更没有认识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之巨,过去的成功成为了面向未来的最大障碍,在一个静态的环境下,人们一句过去归纳推导未来的变化趋势往往是有用的;但是在快速迭代的时代,你所熟知的边界已发生了变化而你却一无所知的延续过去的经验,被过去的荣光所遮蔽,积重难返,一旦越过失速点,便是断崖式的万丈深渊。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关在认知框架里边的囚徒,我们无法依托自身打破自身已建立起的参考系和标准,特别是我们目前还能够从中获取巨大利益的时刻。此时,我们就需要到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寻找新的假设、期望和猜想,听起来是不是很悲观,但唯有认知方能跳过。先要知道如何思考,才能思考差异,才能接受自己的无知并在更大的天地中觅得解决方案。

破旧和立新必须同时进行,否则必遭反噬。新的立不起来,旧也就必然破不了,更不要说旧还能带来客观的利益。旧事物的既得利益者永远是变革最大敌人,因此新的事物必须建立起来,并且培植了维护其不被推翻的拥戴力量,并尽可能的以期增量回馈那些拥护和曾经的反对者,才能为大多数人所认可,而成为新的参考系。当它成为新的参考系后,并变得牢不可破时,只要变化依旧存在,那又是新的一轮戕害的开始。当我们构建起这样的思考模式之后,便会主动的进行有效学习,结构其遮蔽性,从而跨越不连续,继续前行。

什么是有效学习呢?若是在原有的渠道内继续向前延伸,获取增量的提升,这是学习,但不是有效的学习;有效的学习其实是一个结构的过程,能够接受不同的声音,能够认知到变化及其严重性,及时做出前瞻性的调整或战略性架构,才能避免失速点的来临,才能安详地享受这个残酷无情而又生机勃勃的世界屹立不倒。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小薛引路

喜欢的读者,可以打赏鼓励一下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